李珊珊 黃永芳 董斌 李榮喜 趙平麗 張暉



摘要 [目的]篩選黎蒴扦插繁殖最優組合。[方法]以生長健壯的2年生黎蒴苗為試材,采用正交試驗設計,分析不同激素、不同基質組分對扦插成活率、愈傷組織生長、芽生長率的影響,并篩選出最優組合。[結果]砂壤土利于插穗苗的扦插生長,插穗成活率為86.30%,2種激素處理對插穗苗扦插生長差異不大,NAA處理成活率為72.59%,IBA處理成活率為65.19%;砂壤土對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最大,插穗愈傷組織生長率為65.56%,2種激素處理對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無明顯差異,NAA處理為50.74%,IBA處理為48.89%;黃心土為基質的芽生長率最高,為28.89%,2種激素處理對芽生長率無明顯差異,NAA處理為25.56%,IBA處理為21.11%。[結論]扦插基質最優處理為砂壤土與CK的組合。
關鍵詞 黎蒴;扦插繁殖;成活率;愈傷組織;NAA;IBA
中圖分類號 S7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0-008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0.018
Abstract [Objective]To selec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cutting propagation of local tree Castanopsis fissa. [Metho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ormones and substrate components on the survival rate, callus growth and bud growth rate of cuttings were analy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nd loam was the best for cutting growth of cuttings, and the cuttings survival rate was 86.30%.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hormone treatments on cutting growth of cuttings, the survival rate of NAA treatment was 72.59%, IBA treatment was 65.19%.? The callus growth rate of cuttings was 65.56% in sandy loam soil. The callus growth rate of cuttings was 65.56% in sandy loam soil. The callus growth rate of cuttings was 50.74% in NAA treatment and 48.89% in IBA treatment.? The shoot growth rate was the highest in yellow heart soil, which was 28.8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hoot growth rate between NAA and IBA treatments, which was 25.56% and 21.1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optimal cutting matrix combination was sandy loam and CK.
Key words Castanopsis fissa;Cutting propagation;The survival rate;Callus;NAA;IBA
黎蒴[Castanopsis fissa(Champ.) Rehd. et Wils]為殼斗科常綠喬木,又稱大葉錐、閩粵栲等。黎蒴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以及周圍省份的丘陵山地,是一種種源豐富的優良鄉土樹種[1-2]。由于其生長快速且材質優良的優點,常被用作造紙及家具制造。目前,關于黎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富營養物質的添加對于黎蒴葉片或根系土壤的影響或是優良家系的選取等方面[3-6],對于利用激素對黎蒴扦插繁殖的預處理研究較少。
黎蒴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均較高,研究適合的快速繁殖方法對于促進其開發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外源激素對插條生根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扦插繁殖也是一種簡易的育苗操作,利于苗木批量化生產的進行,在苗木培養中被廣泛利用。扦插基質也是能否成功扦插的關鍵因素。筆者通過利用不同種類激素以及基質種類對黎蒴插穗進行預處理,觀察其生長過程,研究其成活率、愈傷組織生長率、芽生長率等生長指標,以期篩選出一套較優的扦插方案,為黎蒴的扦插繁殖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苗圃(113°28′E,23°10′N),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多雨,夏長冬短。年均溫、最冷月和最熱月均溫分別為21.8、13.3和28.1 ℃。年降雨量1 714.4 mm,4—9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2%,年平均相對濕度79%。
1.2 試驗材料
1.2.1 工具和材料。
枝剪、剪刀、河沙、砂壤土、黃心土、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
1.2.2 插穗來源。
插穗來源于廣東增城林場的2年生藜蒴苗,苗木高 1.0~1.3 m,地徑2.5~3.0 m。采穗時選用外圍枝條。外圍枝條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葉色正常、莖干粗細較為一致。
1.2.3 插穗處理。
選取黎蒴的半木質化枝條,剪成10 cm左右長,每枝留芽2~4個,頂端可留葉1~2片,且葉片只保留20%或者不留葉片,稍尖幼嫩部分剪去;插條的下端,在緊靠節下修剪為約45°的斜面。
1.3 試驗設計
試驗考慮基質、激素種類2個因素。基質分為河沙(A1)、黃心土與河沙(3∶1)的混合土(砂壤土)(A2)、黃心土(A3)3種,在每種基質上扦插3種不同處理的插穗[3]。采用NAA、IBA 2種激素對穗條進行處理,濃度設置為1 500 mg/L,清水處理為對照組(CK)。穗條在進行扦插試驗前均使用生長調節劑進行浸泡,時間為5 s。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每處理30株穗條,重復3次。插床為長方形水泥池,床高40 cm,底部設有滲水孔。床內分2層,底層由碎石與塘泥鋪成,上層為試驗基質,厚約30 cm。試驗設計見表1。
1.4 試驗方法
插穗處理后,按株行距3 cm左右,用扎孔法斜插插穗的2/3于已消毒的基質中,淋透水,用標簽標記。用遮陰網距扦插苗30 cm高處進行遮蓋,遮陰網應蓋住整個苗床,以保證苗床內濕度、溫度相對穩定[4]。
1.5 扦插時間 于2021年10月下旬進行扦插,60 d后進行數據分析。
1.6 測定指標與方法
1.6.1 成活率測定。
觀察根部,如根部長根長出愈傷組織或者根部的切口已經愈合,根部保持活力,根莖呈綠色,為成活的表現;如根部變黑,根部切口無愈合組織,根莖干癟或者霉爛,為枯死現象。通過觀察黎蒴插穗苗的根部情況獲得成活的株數,做好記錄并計算成活率。成活率為黎蒴插穗苗成活的株數占總株數的比例。
1.6.2 愈傷組織生長率測定。
觀察黎蒴插穗苗的根部切口及傷口是否長出愈傷組織,做好記錄,并計算愈傷組織生長率。愈傷組織生長率為黎蒴插穗苗長出愈傷組織的株數占總株數的比例。
1.6.3 芽生長率測定。
觀察黎蒴插穗苗是否長出新芽,做好記錄并計算芽生長率。芽生長率為黎蒴插穗苗長芽的株數占總株數的比例。
1.7 分析方法及數據處理
數據整理和計算采用 Excel 2021軟件進行,采用 SPSS 26.0對不同因素對扦插生根的影響相關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采用Sigmaplot 14.0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對黎蒴扦插繁殖的影響
2.1.1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基質處理間成活率差異較大。方差分析表明,A2、A3處理的成活率均顯著高于A1(P<0.05),A2與A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A1處理成活率僅為43.70%,A2處理最高,達86.30%,A3處理為81.85%。基質的影響與根系作用息息相關,吸水能力較強的基質能夠吸收多余水分,減少積水對植物扦插生根的影響。黃心土與砂壤土的孔隙可保存多余水分,因此A2、A3處理的成活率較高。其次,該類孔隙較大的基質還可預防土壤板結,使土壤水分和氣體保持正常交換。同時,其孔隙較大的特點還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長,避免植株生長初期幼苗倒伏,具備良好的固定作用[5]。
2.1.2 對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的愈傷組織生長率差異較大。A1處理插穗愈傷組織生長率為27.78%,低于A2、A3處理。而A2處理插穗愈傷組織生長率為65.56%,A3處理為61.85%。方差分析表明,A2和A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A1處理與A2、A3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結果表明,用砂壤土基質進行扦插獲得的平均愈傷組織生長率最高,其次是黃心土。
2.1.3 對芽生長率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芽生長率差異較大。A1處理的芽生長率僅為14.81%,而A2處理為27.69%,A3處理為28.89%。3種基質中,黃心土的芽生長率最高,而砂壤土的變異程度最大。結果表明,黃心土基質最利于芽生長率,其次是砂壤土。
2.2 不同激素處理對黎蒴扦插繁殖的影響
2.2.1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從圖4可以看出,三者的成活率均在60%以上。其中,CK的平均成活率達74.07%,為三者中最高,而NAA處理的插穗成活率為72.59%,IBA處理的插穗成活率為65.19%。方差分析表明,使用激素浸泡處理后的插穗成活率均與CK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激素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CK與2種激素處理均能提高黎蒴扦插成活率。CK和NAA處理的插穗苗成活情況優于IBA處理。
2.2.2 對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從圖5可以看出,不同激素處理的愈傷組織生長率差異不大,CK為55.56%,NAA處理為50.74%,IBA處理為48.89%。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激素處理間的黎蒴愈傷組織生長率差異不顯著(P>0.05)。
2.2.3 對芽生長率的影響。從圖6可以看出,不同處理芽生長率差異不大。 CK為25.93%,NAA處理為25.56%,IBA處理為21.11%。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激素處理間的黎蒴芽生長率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與結論
植物扦插繁殖是最主要的植物無性繁殖手段之一,也是許多結實率低、種子繁殖困難的樹種進行人工繁殖的首選方法[7]。植物扦插繁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根系的良好生長則是關鍵。植物扦插生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除了與自身的遺傳因素有關之外,還與扦插繁殖所使用的基質、激素種類及濃度梯度和樹齡等因素有密切聯系[8]。
在該試驗中的3種基質中,不同基質對黎蒴扦插的影響有差異。砂壤土最適合黎蒴插穗苗的扦插生長,黃心土其次,且二者相差不大。這主要是由于二者有較好的保水和保溫性能,而砂壤土有較好的透氣性,更能促進插穗生根和新根生長。與兩者相比較,河沙的扦插結果最差,這是由于河沙雖然通氣性較好,有利于生根,但缺乏肥力,保水性較差,相反,砂壤土和黃心土有一定的通氣性,且有一定的肥力。
基質配比也是一種互補基質不足,凸顯基質優點,提高扦插效果的方法。其中,有2種基質的配比,如2/3河沙+1/3紅心土,珍珠巖∶腐殖土=1∶2[9];也有多種的基質進行配比,如腐殖質∶珍珠巖∶蛭石=7∶3∶1充分攪拌均勻而成的混合土,蛭石粉∶珍珠巖∶草炭=2∶1∶1[10-11]。試驗證明,通過基質配比而獲得的新基質比原來的單質基質對扦插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多種基質的配比獲得的效果比2種基質的配比更明顯。
該試驗中2種激素處理得出的結果差異不大。其中,以清水作為對照最適合黎蒴插穗苗的扦插生長,優于其他2種激素處理。該試驗2種激素的濃度均為1 500 mg/L,屬于高濃度。在處理時僅將穗條浸泡5 s,以防止高濃度的生長素引起抑制作用。試驗結果表明,高濃度的生長素對穗條生長有抑制作用。生根促進劑的作用與濃度密切相關,濃度過低時作用效果有限,濃度過高時促進作用就會轉變為抑制作用,破壞插穗內的生理過程,從而抑制插穗生根。該試驗的激素濃度是參考有關學者[12-15]提到低濃度生長素對黎蒴扦插沒有顯著影響,為了分析高濃度激素對黎蒴扦插的影響而采用的。另外,還有學者[16-18]提出生根促進劑對黎蒴生根率的提高并沒有顯著影響。因此,可在后續試驗中探究黎蒴扦插的最適濃度。
激素和扦插基質是影響扦插生根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扦插效果[17]。
插穗成活率方面,3種基質中砂壤土和黃心土的成活率較高,而激素處理中CK成活率最高,且各處理間差異不大。其中,砂壤土和CK的標準差略大于其他水平效應值,分別為5.96、7.76,兩者的水平處理的成活率為92.22%,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變異程度大,為提高插穗成活率的最佳組合。
插穗愈傷組織生長率方面,3種基質中砂壤土和黃心土的愈傷組織生長率較高;CK的愈傷組織生長率最高,且各處理間差異不大。其中,黃心土和CK的標準差明顯大于其他水平效應值,分別為7.07、7.81,兩者的水平處理的愈傷組織生長率為68.69%,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變異程度大,為提高插穗愈傷組織生長率的最佳組合。雖然長出愈傷組織與長根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可以對生根率提供參考,也可以為該試驗的進一步探討打下基礎。
插穗芽生長率方面,3種基質中砂壤土和黃心土的芽生長率較高,而3種激素中CK處理和NAA處理的芽生長率較高,且各處理間差異不大。其中,砂壤土和CK的標準差稍大于其他水平效應值,分別為4.63、1.85,兩者水平處理的芽生長率為28.89%,變異程度較其他組合稍大,為提高插穗芽生長率的較佳組合。
穗條類型是影響植物扦插成活的關鍵因素,不同穗條類型具備的營養成分、水分和萌發生根的潛力等特質均不同,開展不同穗條類型對植物扦插影響的研究可以為植物扦插繁殖材料的篩選提供更多的理論基礎[19-21]。該試驗的插穗主要采自母株莖部的伸長區和成熟區,插穗為半木質化。插穗離開母體后,插穗的頂端部分成為新植株的分生區,長出新芽。插穗所長出的新芽皆為側芽,而且均臨近分生區。
該試驗結果表明,砂壤土與CK為最佳組合。該試驗僅考慮了激素種類及扦插基質對黎蒴扦插成活的影響,激素對黎蒴扦插成活率的影響還需要不同濃度梯度激素試驗的結果作為佐證。因此,下一步將繼續研究激素不同濃度梯度以及基質配比對黎蒴扦插、生根成活率的影響,為黎蒴扦插繁殖提供更多理論依據,使技術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孫麗靜,陳紅躍.施肥對黎蒴栲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J].湖南林業科技,2017,44(4):1-6,23.
[2] 李志明.黎蒴栲形態特征與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9):191,193.
[3] 孫麗靜,蔣成益.氮添加對黎蒴栲根區土壤養分及葉片生理特性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6,29(12):2908-2915.
[4] 劉有成,曾令海,連輝明,等.黎蒴培育技術[J].廣東林業科技,2012,28(3):99-102.
[5] 國家林業局.黎蒴培育技術規程:LY/T 2039—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6] 蔡靜如,張謙,連輝明,等.黎蒴良種選育和繁育的研究進展[J].廣東林業科技,2010,26(1):97-101.
[7] 姜順邦,陳通旋,彭坤華,等.貴州珍稀瀕危植物巖生紅豆扦插繁殖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21,50(6):696-700.
[8] 趙蓬暉,張江濤,張龍,等.楸樹扦插繁殖的研究進展及建議[J].河南林業科技,2021,41(4):16-19.
[9] 曹艷云,蔣燚,郝海坤,等.大葉櫟扦插育苗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09,38(4):252-253.
[10] 何波祥,連輝明,曾令海.黎蒴扦插繁殖試驗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04,20(3):34-36.
[11] 趙春莉,楊朝蘋,劉子平,等.正交設計優化紅雙喜月季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22):70-73.
[12] 鄭萍,王先亮,韓冰冰,等.不同基質配比對月季扦插繁殖效果的影響[J].鄉村科技,2021,12(20):59-61.
[13] 徐珊珊,劉小金,徐大平,等.IAA和NAA對降香黃檀扦插繁殖的影響[J].林業科學研究,2021,34(5):168-176.
[14] 肖雅迪,王虎,李京怡,等.彩葉樹種楓香扦插繁殖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22(2):60-64.
[15] 彭竹晶,向勤,張金霞,等.三葉青扦插繁殖操作技術[J].農技服務,2021,38(8):74-75,77.
[16] 陳麗英,祁樹安,王開芳,等.激素種類、濃度及浸泡時間對紅櫸扦插育苗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8,50(8):72-76.
[17] 陳來賀,王妍,楊志堅,等.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閩楠扦插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8(11):54-62.
[18] 王書勝,李曉花,張樂華,等.激素種類與濃度對鹿角杜鵑扦插繁殖的影響及其評價[J].廣西植物,2014,34(2):227-234.
[19] 路斌,繳麗莉,李京濤,等.生長調節劑對金葉白蠟扦插生根及酶活性的影響[J].林業與生態科學,2018,33(1):93-97.
[20] 張琳,程亞男,張欣,等.兩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木槿插穗生根的影響[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5(3):123-129.
[21] 孔雨光,燕麗萍,吳德軍,等.基質和生長調節劑對紫椴嫩枝扦插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0,40(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