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軍 侯長明 李夢竹
摘要 充分開發利用農業科研單位的退休專家資源,可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為例,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農業科技專家發揮作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開展科技創新、科技推廣服務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各級政府部門單位需要進一步制定鼓勵、支持、吸引退休專家下沉農業一線發揮作用的激勵政策、建立供需雙向交流的信息平臺、維護退休專家權益的保障措施等建議。
關鍵詞 農業科研單位;退休專家;服務;人才;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F32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0-023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0.052
Abstract Fully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he retired expert resource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can provide tal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this stud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perts,as well as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services,through case analysi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need to further develop incentive policies to encourage,support,and attract retired experts to work on the agricultural front line,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and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etired exper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Retired experts;Services;Talent;Rural revitalization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創新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1]。省級農業科研單位,具有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推廣服務的優勢,支撐服務鄉村振興,責無旁貸[2]。廣大離退休科技人員長期奮戰在教育、科研、文化、衛生和工農業生產等各個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鄉村振興的寶貴人才資源。農業科研單位和退休專家,秉持初心使命,積極響應中央和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號召,將資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務下沉,以鄉村振興現實需求為導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3]。農業科研單位退休專家是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科技力量,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大有可為”。該研究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退休專家服務鄉村振興為例,研究分析退休專家的優勢特點,探索發揮作用的方式,提出在鄉村振興中鼓勵支持發揮退休專家作用的建議。以期充分開發利用農業科研單位的退休專家資源,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1 農業科研單位退休專家是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科技力量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情懷”的專業隊伍。農業科研單位的退休專家,長期從事農業科研工作,了解農業產業發展趨勢、農民需求,對農業農村懷有深厚的感情,有繼續工作的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愿望[4]。鼓勵支持農業科研單位退休專家開展科技服務,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支持。
1.1 鄉村振興為退休專家發揮作用提供了重要機遇和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科技工作者人數眾多、經驗豐富,是國家發展的寶貴財富和重要資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關懷他們,支持和鼓勵他們發揮優勢特長,在決策咨詢、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推動科技為民服務等方面更好發光發熱,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國家制定的有關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才作用的政策,為農業科研單位退休專家投身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創造了發揮余熱的廣闊舞臺。
1.2 退休農業科技專家具有服務鄉村振興的強烈意愿 農業科研單位的專家,長期從事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對“三農”懷有強烈的情懷。退休科技工專家盡管已經離開工作崗位,但其職業生命周期并沒有結束,他們積累了豐厚的人力資本,非??释ㄟ^合適的機會和平臺實現“老有所為”,繼續發揮余熱、繼續充實自我,有較為強烈的工作意愿[5]。
1.3 退休專家能填補鄉村振興人才匱乏的缺口 人才是實現鄉鎮振興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批農村年輕人不斷向城鎮遷移,農村人口老齡化和村莊“空心化”日趨嚴重,鄉村發展中專業化技術和綜合服務型人才十分匱乏。盡管國家和地方制定了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新創業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面臨農業技術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的問題。如果能引導退休人才進入鄉村服務鄉村振興,不僅可開辟老齡化社會全新的鄉村養老模式,且可為鄉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解決當前鄉村振興人才不足的一條捷徑[6]。
1.4 老科協組織的建設為退休專家發揮作用提供了組織保障 中國科協、科技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研究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工作的意見》,為各級老科協組織建設和老科技工作者發揮作用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山東省農科院”)現有高級職稱的離退休專家587人。他們的青春歲月在勤奮學習和辛勤工作中度過,在為“科教興魯、科技興農”的科研事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他們的聰明才智不會因退休而消失,他們對畢生從事的科研事業的熱情也不會因退休而減退。1994年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成立的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既是院黨委聯系老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也為退休專家開展科技服務、投身鄉村振興提供了組織保障。
2 山東省農科院退休專家服務鄉村振興的探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山東是農業大省,素有“全國農業看山東”之說。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了不少農村改革發展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充分發揮山東農業大省的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山東省農科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總要求,牢牢把握戰略目標定位和使命擔當,不斷加強科研機制創新與服務模式創新,把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和推動鄉村振興有機融合起來,啟動了“三個突破”戰略:選擇東部的煙臺招遠、中部的臨沂費縣、西部的菏澤鄆城為3個樣板點,利用3年時間,選派300名科研人員,按照“一年初見成效、兩年形成特色、三年基本完成”的進度安排,結合3個示范縣(市)科技需求,打造出縣域鄉村振興科技引領型齊魯樣板。山東省農科院注重退休專家作用發揮,持續加強政治引領、政策引導,鼓勵支持老專家在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科技引領鄉村振興工作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山東省農科院老科協先后獲得山東省老科協先進集體獎、全國老科協先進集體獎。老專家多次受到山東省老科協表彰獎勵。
2.1 加強政治引領,鼓勵老專家退而不休展現新作為 山東省農科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同志提出的“珍惜光榮歷史、永葆政治本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的重要指示,專門召開院黨委會議,研究老專家發揮作用工作,以致敬之心和務實之舉,把尊重愛護老專家與繼續發揮老專家作用、推進科技創新、打造科技引領型鄉村振興農科模式緊密聯系起來,讓初心和使命薪火相傳,奮力譜寫新時代老科技工作者新篇章。研究制定了《關于鼓勵支持老專家“老有所為”十條意見》,對老專家退休返聘、開展農業科普活動、擔任成果轉化技術經紀人、服務鄉村振興、為農業農村發展建言獻策、參與社區治理、培樹“老有所為”先進典型等多個方面提出鼓勵支持政策。充分挖掘和開發利用老專家這一寶貴人才資源,鼓勵支持老專家繼續發揮余熱,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和鄉村振興中展現新作為,奉獻新時代。
2.2 退休不退志,持續開展實用技術研發 退休專家牢記“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將科技創新和推廣服務作為自己終身使命。食用菌專家退休后致力于富硒及富硒高鋅農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為食用菌種植企業和農戶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提高了食用菌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土壤肥料專家研究開發固體廢物生產有機肥技術,2020年幫助企業建成5萬t食用菌渣生物有機肥廠,3萬t固廢物綜合利用生物有機肥生產項目,完成高濃度液體水溶肥料技術的集成,實現了成果技術的轉化。新研發的“日光溫室番茄簡化有機基質栽培技術”“先灌后施小麥追肥術”“水稻機械化旱栽秧技術”被多家企業采用,為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在專家的指導下,萊蕪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魯中肉羊新品種通過了國家畜禽品種資源委員會審定并頒發新品種證書,成為我國北方農區第二個肉羊專門化品種。畜禽專家組織行業內專家研究制定了《肉種鴨生產技術規范》,已作為行業標準發布。主編的《籠養肉雞40天》已由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
2.3 線上線下結合,探索為農服務新模式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對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時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服務,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山東省農科院在山東鄉村廣播12396線上課堂創辦了“老專家新貢獻”欄目,組織老專家舉辦專題視頻講座。先后舉辦種植、養殖業急需的關鍵技術,蘋果免套袋栽培技術、設施蔬菜病害防治等11個專題講座,累計觀看達300多萬人次,為農村培訓留得住、用得上的“泥腿子”技術員。中共山東省委老干部局給予通報表揚。專家的課件在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的智慧農業金課大賽中獲得“智慧農耕創新獎”。山東省農科院每年組織老專家科技下鄉、科技進企業100余場次,將技術成果送到田間地頭、送入農業企業,現場解決農戶和企業生產中急需解決的難題。退休專家宋洪平為40多家蔬菜種植企業和個體戶提供技術服務,獲省老科協會長特別獎,被省委老干部局評為“本色家園銀鈴榜樣”。
2.4 農業科技助力,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質量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7]。產業興旺就要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針對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的形式,引進示范展示農業科研單位的技術成果,助推提質增效加快發展。近年來,在全省建立20余處山東省農科院老科協科技示范基地,推廣轉化技術成果100余項,解決了企業生產技術落后、農產品質量差、綜合效益低的問題。山東奧弘農業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果樹新品種研發、種苗培育、特色果品生產與經營為一體的農業技術企業,也是該院老科協的示范基地,由果樹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對其果樹品種選擇、引種、繁育、栽培管理以及推廣轉化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技術把關并親手進行示范操作。在專家的指導下,該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現已在臨沂市沂南縣建立特色果品紅梨高標準示范園40 hm2,注冊了“奧弘”“沂都紅”“東夷貢”等紅梨商標。在貴州、新疆發展種植基地超過2 000 hm2,苗木和果品銷往山東、河南、河北、貴州等10多個省市。公司投資建設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平臺扶貧項目,當地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公司每年為他們分紅,并使園區內務工人員有了工資收入。華良種業有限公司、山東眾愛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冠芝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專家的指導下,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不斷壯大。
2.5 老專家對接幫扶,科技引領型鄉村振興 “打造科技引領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山東省農科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該院老專家響應黨委號召,積極投入在費縣、鄆城和招遠3個縣實施以“打造鄉村振興科技引領型齊魯樣板”為目標的“三個突破”戰略中,重點在費縣探沂鎮岐山村開展長期、持續科技幫扶,爭取2~3年的時間實現幫扶村收入翻一番,打造老專家開展鄉村振興的樣板。岐山村是合村并居的新村,老專家進村后明確了以加強村黨支部建設為統領、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合作社為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思路,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建立示范展示基地,發展以優質、綠色、高效果樹為主的觀光農業?,F已經幫助設計建設了冬暖大棚、引進栽植了櫻桃、山楂等新品種,成立了合作社,培訓了技術帶頭人。
3 退休專家服務鄉村振興的建議
圍繞“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任務目標,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激勵退休專家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科研單位的積極引導、政策支持、有效組織,必不可少。但是,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單位制定鼓勵、支持、吸引退休專家下沉農業一線發揮作用的激勵政策,建立供需雙向交流的信息平臺,維護退休專家權益的保障措施等。
3.1 注重發揮退休專家作用,拓展退休專家參與鄉村振興的平臺 各級政府部門應當結合本地實際,打破現有制度的藩籬,注重發揮退休專家的作用。在政策上引導退休農業科技人員參與科技特派員、農技推廣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促進鄉村農技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退休科技人員到鄉村創辦領辦或合辦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綜合化服務實體等,“接二連三”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退休科技人員到農業企業開展技術研究,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培養企業技術創新人才,提升農業實體的自主創新和應用新技術新成果的能力;放寬各類涉農智庫項目、技術推廣服務項目申報人的年齡等條件限制,支持退休科技人員開展鄉村振興課題調研、項目論證、科技評估和技術推廣;實施“銀發人才”下鄉行動,引導退休專家向農村地區流動[8]。為退休專家提供施展才華、傳播農業技術的機會和平臺。
3.2 建立退休專家與農業技術需求主體對接聯絡機制,暢通技術供需渠道 山東省農科院啟動實施“三個突破”戰略,打造科技引領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以及退休專家開展科技服務活動,是山東省農科院和專家積極作為、主動對接服務對象。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更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積極作為,主動出擊對接科研單位,建立戰略合作機制,提出技術和人才需求,尋求長期穩定的科技幫助和支持。建立需求信息發布平臺,將區域農業難題、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需求定期發布,邀請農業專家參與進行技術攻關和技術服務,及時解決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建設退休專家工作室(工作站)、科技示范點、示范園區等不同形式的戰略合作平臺,協同開展決策咨詢、協作攻關、人才培訓等科技為農工作[9]。
3.3 完善退休專家服務鄉村振興的激勵和保障機制,調動為農服務的積極性 農業科研單位的退休專家具有科技興農、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也希望得到單位、政府和服務對象的支持和認可,希望自己的技術和服務成果獲得認可和合理的回報。《全國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發揮現狀與人力資源開發研究》關于“影響老專家發揮作用的問題”調研結果顯示,18.65%的人認為“缺乏激勵機制”,33.56%的人認為“缺乏經費支持”。農業科研單位及被服務單位應設立“老有所為”專項經費,為退休專家發揮用參與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交通、住宿和伙食補助。對退休專家在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技術研發、進行技術指導培訓、轉化科技成果的要給予經費資助,取得經濟效果的要給予精神和物資雙重獎勵,讓專家的智慧投入受到尊重。
3.4 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更好地吸引各類退休專家服務鄉村振興 生態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礎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只有實現了生態宜居,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環境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但是與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也是農村難以留住人才、吸引投資的主要因素。海南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吸引留住人才的鮮明例證。每年冬季來海南過冬的“候鳥”人群超過100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約8 000~1萬人[10]。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生態宜居,才能更好地吸引各類人才進駐農村服務農業、下鄉返鄉、創新創業,實現以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集聚人才,以人才推動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為改善人居環境提供資金保障的良性循環。將生態宜居、休閑養老與退休專家發揮作用相結合,“老有所養”與“老有所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生態”和“宜居、宜養、宜業”環境,讓退休專家愿意來、住得下、用得上,又能培養帶動更多知農愛農人才扎根鄉村,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資本用到田間地頭、投入到農業產業,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9-10-21)[2021-11-21].https://www.mem.gov.cn/xw/ztzl/xxzl/201910/t20191021_337903.shtml.
[2] 陳業兵,楊英閣,趙海軍,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對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模式的思考: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9,38(1):57-60.
[3] 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關于印發《中國老科協助力鄉村振興行動計劃(2019—2020年)》的通知[EB/OL].(2019-05-13)[2021-11-21.http://www.casst.org.cn/cms/contentmanager.do?id=cms07a38df9889a5&method=view.
[4] 丁榮貴,牟春蘭.知識型離退休人才的再開發策略研究[J].山東經濟,2008(5):46-51.
[5]山東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山東財經大學,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全國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發揮現狀與人才資源開發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6] 沈理平.退休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問題與對策[J].社會與公益,2019(5):22-24.
[7]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9):21-26.
[8] 張洪松,陳松柏,孫小麗.鼓勵退休科技人員參與鄉村振興[N].重慶科技報,2020-12-31(06).
[9] 嚴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科研單位退休人員的人力資源開發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34):126-127.
[10] 孫晨光.“候鳥人才”開發的可行性分析與對策建議:以海南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8(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