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山

劉素華: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憲法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法學博士。中央黨校黨的十九大課題組研究成員。長期擔任國家信訪局課題設計和評審專家。主要研究領域:憲法實施與依法治國、網絡治理法治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憲法理論、中國信訪制度改革與國家治理、黨內法規制度與全面從嚴治黨等。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創新工程執行專家、中高級領導干部班授課教師。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富裕農民、繁榮農村、強化農業的基礎和關鍵。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課題組”組長劉素華教授在接受《經濟》雜志記者專訪時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但目前農業現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特別需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前進步伐,確保如期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
劉素華告訴記者,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能夠對已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進行重點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同時也能夠逐步縮小工農城鄉差距、補齊鄉村發展滯后短板,鄉村振興在共同富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鄉村振興在共同富裕中地位重要作用大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劉素華表示,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發展不平衡,在城鄉表現得最為明顯;發展不充分,在鄉村表現得最為突出。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在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征途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鄉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鄉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鄉村。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中國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現代化的目標。
在劉素華看來,共同富裕,一方面不只是物質富裕,不能只看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既要促進物質財富增加、促進收入水平提高,也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精神、環境、社會等多方面的全面進步。比如浙江省嘉興市提出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實現人民“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社會目標,就體現了人與社會全面發展進步。2023年,嘉興全面開展面向困難群眾的數字助力、兜底助困、圓夢助學、安心助房、多元助醫、愛心助行、精準助收、幸福助養、救危助急、溫暖助心“共富十助”,以提高救助標準、減輕剛性負擔和擴大增收渠道為路徑,從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入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力爭到2025年,率先建立新時代社會救助體系,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15000元/人/年,低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000元以上,推動困難群眾分步實現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階段性要求
對于記者提出的有關共同富裕時間表問題,劉素華指出,共同富裕不是短期目標,不會指日可待、很快實現。共同富裕是長期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之所以強調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基于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于不發達階段的基本國情。這就意味著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歷史過程。推進共同富裕,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共同富裕雖然不會很快實現,但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要實打實地辦好涉及民生改善的每一件事情。黨中央在對未來30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安排時,已經對共同富裕提出了階段性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確定,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30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主要目標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在民生和社會建設方面的目標是: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于如何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促進共同富裕,劉素華說,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就能看到基本思路。意見在指導思想中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推動共同富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支持浙江創造性貫徹“八八戰略”,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著力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構建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著力激發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
意見也提到,要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過頭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使示范區建設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與現代化建設進程相協調,不斷形成推動共同富裕的階段性標志性成果。
共同富裕是每個人都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財經委會議上講話時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是對全社會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塊、農村一塊,或者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從全局上來看。我們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不同人群不僅實現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齊頭并進。這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
劉素華指出,從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理解“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包含四層意思:第一,這是對全社會而言的,不要分提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從全局上來看。第二,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是每個人都富裕,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致富路上一個人也不能少”;也不是“大多數人富裕”,或者“實現共同富裕有人數底線”。第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所有地區在同一時間達到同一個富裕水準,而是不同人群、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第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
共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劉素華對《經濟》雜志記者表示:我們的共同富裕,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共同富裕,也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共同富裕,更不是別的什么主義的共同富裕。我們所說的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指導共同富裕。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模式,劉素華表示,這可以從浙江嘉興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典范城市行動方案來觀察,其愿景目標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以偉大建黨精神、紅船精神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持續深化統籌城鄉發展為路徑,以高質量發展為前提,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支撐,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奮力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典范城市。嘉興共同富裕的五大圖景是:1、蝶變躍升、富庶均衡的富裕圖景。構建全面提升、全域一體、全民富裕的發展格局。2、生活和美、近悅遠來的幸福圖景。形成與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相適應的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格局。3、紅船領航、自信自強的文明圖景。共建美好嘉興、共創美好生活的奮斗合力顯著增強。4、秀水泱泱、韻味江南的美麗圖景。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相映生輝。5、現代智慧、充滿活力的和諧圖景。建立與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相適應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據她介紹,參加該共同富裕課題研究的還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謝義亞研究員等同志,他們針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共同富裕領域的重大問題,從理論、現狀、路徑、措施等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的專題調研和闡釋,有理論、有案例,內容貼近現實,前期成果于2021年6月向中央有關方面作了報告,中期成果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2023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的推薦。
結束此次專訪之時,劉素華表示,屆時,在革命紅船啟航地,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確定的中國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現代化為奮斗目標,通過具有嘉興特點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通過“嘉興之窗”,我們將會看到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基本圖景,會看到美好中國的未來、未來中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