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廣饒縣交通運輸局,山東 廣饒 257300)
公路工程中二灰土底基層結構是整個公路工程極為重要部分,二灰土底基層施工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工程的整體效果。施工環節應綜合分析二灰土的材料特性,以基于此選定適宜的施工設備,從而穩定高效地推進具體的施工。如此一來,公路工程施工能按照施工技術要求穩步地推進,我國的公路交通事業也能得到保障。
一般情況下,二灰土結構有著其顯著的特點。其在施工成型之后早期的強度相對較小。諸多的實踐證明,夏季溫度較高的施工環境下,7d的無側抗壓強度通常能夠達到0.6~0.8MPa,春秋季節則稍低一些,在0.5MPa左右。該類材料施工后期的強度較高,夏季溫度較高的施工條件下,30d的強度能夠達到1.7~2.0MPa,60d則可達到3MPa,且會隨著時間不斷地增強。由此可見,通過該結構進行底基層的布置在強度上比較穩定,是公路交通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1]。
在結構成型以后就應及時進行養護,以確保結構強度的達標。整體結構對養護工作有著諸多的要求,之所以會有如此嚴格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在整體結構中加入氧化鈣等化學物質,以與土體結構構成較強的晶體結構,從而為結構整體性強度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條件;2)因機械物理方面的一些影響效果,攤鋪和整平等的施工能夠有效地保障結構的密實性,而這對提升結構綜合性能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二灰土材料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較大,這對于形成穩固的結構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化學反應能夠加速熱量的釋放,這對于提升結構的抗低溫效果來說有著顯著的功效。
引述的案例為一處5300m的公路,底基層施工決定通過鋪設22cm厚度的灰土材料進行,現場的正式施工以二灰土材料進行相應的處理。經綜合研判,確定二灰土的比例為石灰∶粉煤灰∶土=12∶38∶50,基于此種現實性的施工環境準備材料,以為后續結構相關的施工提供切實的保障。
在工程項目開展之初,需要選擇施工機械設備并且對材料的配合比設計進行優化,這樣才能夠給后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以下對常見的控制措施進行解釋[2]。
機械設備的選擇應確保科學合理,具體可參考表1。

表1 設備選擇
混合料配合比的設計在整個施工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二灰土底基層相關的施工效果,因此相關的處理務必要保證嚴謹規范。
首先,混合應基于現實性的施工所需調配出不同比例的混合料,含水量和干密度都應符合具體的施工要求,以切實地保障具體施工的穩定。經專門的測試確定,處在1∶2到1∶4配合比之間所得到的材料所達到的強度最大。
其次,基于上述確定的混合比例,穩定規范地調配出多種不同比例的混合料。二灰土與土的混合比例也應經過精密的測算。經測定,石灰粉煤與土的比例通常應控制在30∶70到50∶50之間。其他一些參數的確定應通過特定的儀器進行,例如含水量和干密度。一般可通過重型擊實法進行,基于此制作出相關的標準曲線。在達到了最佳含水量之后,即可基于壓實度設置配制混合料的試件,以確定無側限的抗壓強度等相關的參數標準。
最后,確定與施工要求相符的二灰土的配合比和碎石底基層的配合比,而后測定混合料的干密度,且應確定可允許的誤差和控制范圍,以為后續的相關施工提供充分的準備。
3.3.1 檢查下層面
對下層面結構進行檢查,以確保壓實性能和平整性以及厚度等各方面參數與既定技術要求的一致。經綜合測定,各個方面的數據都符合既定的施工要求。另外,還應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工程施工進行精細全面的監督和管理,只有在各項指標符合既定要求的情況下才可批準進行后續的施工。
3.3.2 測量放線
二灰土底基層施工的過程中應預先做好測量放線的處理,尤其是中邊和外邊樁的放線處理,為后續的施工提供相應的指導。在確定相應的點位之后,應通過白灰法進行標注,為正式的施工提供相應的參考。如此一來,高程等的把控即能準確合理。
首先應做好科學的規劃和精細的管理,而后按照既定的要求加入素土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添加的材料應注意量的把控,以確保具體施工的穩定與規范。材料的卸載應確保整個施工區域的均勻,相關的施工通常應通過推土機和平地機進行協助進行。在平面施工完成以后,還應對含水量等相關的參數進行檢查,厚度應符合壓路機的施工要求,以免影響到施工的整體性效果。基于此,即可通過輕型壓路機有序地進行施工,含水量應做好精細地把控,如有偏差應及時進行調整,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相關技術處理的科學與規范。如此一來,后續的基層相關的結構處理即能穩定有序地展開[3]。
首先應在施工區域進行至少7d的晾曬,而后采用消石灰進行鋪設施工,顆粒應達到10mm左右。因本文引述的案例自身的一些現實性因素,施工方決定通過人工進行鋪設施工。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應做好精細的檢測和控制,尤其應注意施工工藝的技術標準把控。粉煤灰通常應鋪設到消石灰的表面,按照既定的要求進行精細的布置,以確保表面平整度的達標。
拌和應通過性能達標的路拌機進行,首先攪拌2~3遍,而后確定適宜的疊加厚度,本工程的疊加厚度應控制在32cm。對于超出該標準的情況,應通過灑水法進行調整,以確保混合料性能的穩定。灰的含量應進行精細地把控,同時還應確保間隙和孔隙等與既定施工要求的一致,切勿有任何不良的情況。另外還應注意試驗所選樣本的合理,以保障整體結構質量。在工程項目開展的過程中考慮到施工的整體性,必須要做好拌和材料的控制標準,同時對于材料的性能要進行全面的檢查確保相關的施工參數達到預定的要求[4]。
混合料的碾壓通常應分段進行,以確保密實度與既定施工標準的一致。通常情況下,在靜壓一遍后即可進行表面的平整處理,成型的結構應進行精細地控制,以使其符合相應的施工標準。其中所涉及到的施工工序具體如下:采用振動壓路機進行1~2次的靜壓,而后基于相應的技術要求確定折疊的厚度。一般情況下,厚度應保持在52cm以上;然后可通過高頻振動、低頻碾壓與弱振壓等施工模式進行施工,碾壓遍數應控制在1~2遍,速度也應做好精細地把控,以與具體的施工環境保持協調。如此一來,既能有效地規避路面起皮和推移等一些不良的施工情況,碾壓的各項施工參數也會更符合既定的技術標準。所用到的兩種灰混合料務必要達到既定的參數標準,尤其應注意密實度的檢測,在確定達到既定的要求后即可進行后續的施工布置。碾壓施工的過程中應由專人進行全程的監督和管理,以確定壓實材料強度的達標。如發現碾壓有不達標的情況,應及時組織施工人員進行調整,以免影響到整體性的施工效果。
在路面工程施工的過程當中,底基層施工質量水平的高低直接與后續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考慮到二灰土底基層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質量管理控制。
對于公路路面二灰土底基層相關的施工來說,測量放線的施工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該部分的處理務必要確保嚴謹精細。通常情況下,應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尤其應注意墊層和中邊以及外邊樁高程的測量,且應做好明確的標注,以為后續的施工提供相應的指導。基準線應注意拉力的合理,通常應控制在>800kN。上立柱與下立柱一般應安置在基準線外30cm位置處,兩者之間應保持10m的間距。完成基準線的懸掛以后,應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人員對其進行檢查和維護,如有損壞的情況應及時更換,以免影響到與之相關的施工。
整平和標高的控制應通過專業化的監測儀器進行,為此應在施工現場配置相應的裝置。通常情況下,施工區域內的密實度參數應達到95%以上,壓實系數應為1.12。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應落實好橫向坡度的數據檢測,以使其在各個方面達到既定的技術要求。就實際施工條件來看,初步找平應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但應注意高度尺寸和儀器的監測,如有任何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
半幅到全寬的區間內通常應一次性進行,以確保結構施工不出現裂紋等一些不良的情況。與此同時,還應做好路面橫向接頭的控制,基于特定的技術操作方式做好精細的把控,以保障整個施工的穩定與規范。接頭常呈現為楔形,一般可采用掛線的方式進行去除,但應預留出部分搭接的結構,相應的處理應確保嚴謹精細,以保障各個部位平整度的達標。同時在接頭以及接縫施工質量控制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兩者結合的平整性,在施工階段按照施工標準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例如,接頭以及接縫的銜接位置,不能夠出現高起或下凹的情況,如果存在這類問題,要安排作業人員采用小型設備進行鏟平后再碾壓[5]。
裂縫病害的誘發原因有很多,因施工過程所面對的施工情況并不相同,因此應基于特定的施工環境選擇適宜的應對方式。施工的過程中嚴禁使用不達標的土質材料,以確保土質結構塑性的達標,如此即能有效地規避結構裂縫等一些不良情況的發生。與此同時,還應做好施工現場的規范化管理,密實度等各項參數都應達到既定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結構的整體性能。在完成整個施工以后還應進行精細全面的養護,以切實地保障技術處理的質量和效果。對于公路路面二灰土底基層的施工來說,施工時應封閉路段,嚴禁有車輛通行,以為正常的施工提供有利的條件。在完成既定的技術施工以后,就應及時進行養護,只有在養護期滿且施工質量達標的情況下才可有序地開放交通。
由以上論述可以看出,二灰土底基層施工在公路工程中確實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相關的技術處理務必要做好精細全面的設計,以保障相關施工的穩定與高效。二灰土底基層結構在我國當前的公路工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且直接影響著整個公路的運行效果,因此應基于現實性的技術處理進行不斷地技術優化,以為科學合理的技術處理以及高效便捷的工程施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如此我國的公路交通事業也能得到不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