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玲

帶著軍事色彩的會戰把文化做得爐火純青,在隨后的石油會戰中成果源源不斷。
嘉陵江邊迎朝陽。1958年3月,四川省接連3口井喜噴原油,引起國內強烈反響,由此拉開我國第一次石油大會戰序幕。川中石油大會戰是技術融合,更是精神融合,開了新中國石油勘探組織模式的先河,形成了石油會戰文化,蹚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發展道路。
戰猶酣
1958年3月10日深夜,位于四川省武勝縣沙溪公社的龍女寺構造女2井,鉆至涼高山組井深1167.2米發生井噴,經兩次測試,日產原油70.39噸。14日,位于四川省南充縣的南充構造充3井,鉆至涼高山組井深1522.9米發生井噴,3小時19分鐘噴油量達200噸。16日,位于四川省蓬溪縣的蓬萊鎮構造蓬1井,鉆至自流井組井深1602.74米發生井噴,13分鐘噴油46噸。
3月1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以《第二個克拉瑪依》為題,報道了川中女2井出油這一盛況。上海電影制片廠編導和攝像人員迅速趕到女2井現場,拍攝新聞紀錄片向全國發行。隨后,中央各大媒體相繼報道川中出油的消息。
3個構造彼此相連,形成數千平方公里的三角區域,這激發了人們的想象,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宣傳貫徹總路線的熱情。隨著3口井的噴油,以及4月底廣安構造的噴油,在蓬萊、南充、岳池、廣安、營山、武勝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普遍含油的發現,不僅讓石油工人一片歡騰,全國人民也為之振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朱德從上海寄信鼓勵:“你們在川中地區探出石油,這是中國石油工業的一個喜訊……希望繼續努力不懈,苦戰三年,拿下川中油田。”
很多媒體認為中國發現了大油田,甚至有媒體認為在中國有了第二巴庫油田。4月,石油工業部在南充召開“全國石油工業南充現場促進會”。除了玉門油田、新疆油田、四川勘探局的代表外,還有來自石油院校、研究機構和石油工業部機關共計100多名代表。會議期間,代表們參觀了女2井噴油現場。
會議決定,從全國各油田調配94部鉆機給四川石油勘探局,首先拿下川中龍女、南充、蓬萊3個油田。新上任的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在會上宣布:組織力量,決定以南充、蓬萊鎮、龍女寺3個構造為主攻目標,開展川中會戰。一時間,從玉門礦務局、延長油礦、青海勘探局、蘭州煉油廠等石油單位,到炮兵二校、總后勤部重慶辦事處、解放軍 514部隊、成都軍區等部隊,以及東北建筑安裝公司、西南第五工程公司等地方支援單位的精兵強將云集川中。至1958年9月,川中礦務局由1302人驟增到15589人,鉆機由11部增至68部。
與此同時,嘉陵江廣元至重慶段航道提前整浚疏通,南充軍用機場加快開通民航線路。全國上下一盤棋,迅速投入新中國成立后,石油工業首次史詩級的川中石油大會戰。
3500多名來自玉門油田的干部職工,有近500名原石油師人。他們是川中石油大會戰的骨干和中堅力量。解放軍的優良傳統,石油師人的鐵血意志,為川油精神注入了忠誠而硬朗的厚重底色,形成了川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奉獻”的英雄氣質。而玉門油田成熟的技術體系、成熟的管理經驗,成功復制到四川油氣田并不斷得以豐富提升。
固根基
石油工業部1958年4月3—21日在南充召開石油勘探宣傳會。石油部部長余秋里在總結報告中提出鉆井隊建設“十點意見”: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堅決克服行政、地質、鉆井等“各自為政”的分散現象;一切工作必須思想先進,計劃在后,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辦法來發揮行政領導作用;用抓好兩頭帶中間的辦法來推動工作;要重視經驗的研究和總結,不斷提高技術,改進工作;井隊要經常性地開展評比競賽;井隊的一切工作要緊緊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常訓練工人隊伍,提高工人素質;井隊的工人要學會各種本領,向科學文化進軍;井隊領導干部要實行輪流跟班制和禮拜六輪流值班制度;改善井隊干部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提倡與工人同吃、同住、同操作。
參加川中石油會戰的68支鉆井隊率先建立了黨支部。南充會議提出的黨支部建在鉆井隊上和設立政治指導員制度,將人民解放軍忠于黨、忠于人民、敢于犧牲奉獻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帶入石油企業,成為石油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建設的根本制度。
會戰的大好形勢,鍛煉了隊伍,培養了作風,造就了英雄,涌現出許許多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推動了會戰的發展,成為廣大職工學習的楷模。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川南沈1井打出日產580萬立方米氣井、打好井、打快井的3216鉆井隊;在傅家廟1號低壓井打出日產30萬立方米天然氣和3立方米原油、明察秋毫、大搞中途測試、嚴細成風的3299鉆井隊等10個紅旗集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3269隊司鉆王信武,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的魏光榮、王至順等各個方面的八大戰區標兵。全戰區迅速地出現了步英雄的足跡、創英雄的業績,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你追我趕的生產競賽熱潮。
興油城
為了會戰需要,1958年成立的川中礦務局在南充市相繼成立了相關配套單位、石油院校、后輔單位,覆蓋石油天然氣整個產業鏈。20世紀80年代編寫的中學地理教材中,南充被醒目地標記為石油城。
1958年成立四川石油學院,后改名為西南石油學院,再到現在的西南石油大學。目前,西南石油大學已經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國家培養了數十萬石油專業人才。
1958年之后,相繼成立的單位有:南充煉油廠、南充汽車修理廠、石油地質調查處、四川石油職工二醫院、四川石油財經學校等處級單位。還有川中礦務局南充鉆井大隊、川中原油運輸大隊等單位。這些單位是川中石油會戰帶來的寶貴物質財富,形成了四川油氣田厚實的家底。
川中石油大會戰,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某一區域,迅速取得戰果,然后又投入下一場會戰。后來的松遼、華北、勝利、江漢、長慶、塔里木都是采取會戰的模式。
責任編輯:陳爾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