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月宏 張井柱

近年來,黃河流域各省區加強以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徑,在文旅融合創新、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創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仍是值得研究的論題。本文闡述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意義,分析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和借鑒。
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意義
黃河文化建設帶動旅游資源建設
黃河文化是在黃河流域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區域性文化,是不同于其他文化空間的標識性功能載體,對于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黃河文化建設帶成為黃河流域各地區社會文化建設重點項目,其對歷史文物的發掘和保護、對人文文化的整理、對農耕文明發展歷史的追溯、對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極大地豐富了旅游資源;資金和政策的傾斜也為旅游資源建設提供便利。
文旅融合發展助力文化資源開發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黃河流域旅游品牌的發展為文化資源的開發提供助力。旅游品牌的建設關注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應用黃河文化,并以黃河文化作為旅游品牌的“代言”。黃河流域各地區的古城古鎮古村建設、旅游景區和度假區開發、旅游休閑街區建設、文化產業園建設等,是黃河文化建設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文旅融合發展助力文化資源開發。
文旅融合推動區域建設機制進步
以黃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為契機,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加強沿黃各省區協調聯動,清晰定位、明確重點,可以推動黃河文化旅游產品品牌體系快速落地。沿黃各地區為了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區域聯動框架下的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分享文旅融合經驗,力求實現黃河流域區域文化建設的共同進步。
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統一規劃不足,黃河文化旅游資源重復建設由于黃河流域各省區在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沒有統一規劃,導致各地開發的文化旅游項目出現了相近甚至是雷同的現象,例如研學文化旅游中的農耕文化大同小異,對游客吸引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于,黃河流域各省區沒有發揮本地的文化資源優勢,只是單純參照成熟文旅項目開展建設,讓旅游項目大同小異。
文旅融合不足,黃河文化優勢資源發揮有限
從目前黃河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來看,其形式較為單一,多以黃河風光旅游為主,沒有對黃河文化的深刻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黃河文化資源豐富,比如山西的根祖文化、商貿文化,河南的古都文化、武術文化,陜西的秦腔文化、紅色文化等。但是,當地居民認知不足,并未將這些資源優勢真正融入旅游產品中,限制了黃河文化資源的開發。文化內涵的缺失,影響了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
高端人才稀缺,黃河文化旅游管理服務滯后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更多的科技產品被加入文化項目的開發中,這就要求大量高科技人才加入文化旅游產業中,推動文旅行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但從黃河文化旅游的現狀來看,由于黃河文化文旅產品創意不足,成熟產品不夠智能化、個性化,技術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導致黃河文旅產業發展受到嚴重沖擊。
宣傳力度不足,黃河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黃河文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比如河南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陜西鳳翔的彩繪泥塑、山西丁香八音會等已經開發出來的成熟文旅產品,這些雖然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但對這些文化產品的宣傳力度不足,營銷手段落后,沒有達到更好傳播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的效果,最終造成黃河文化品牌知名度不高,競爭優勢不足。
建設資金不足,黃河文化旅游發展受限
文化旅游是當前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優勢,實現高品質的文旅產業發展,是當前文旅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黃河文化旅游產品數量眾多,但精品有限,從原因分析,主要在于資金投入不足和投入渠道狹窄,導致很多文旅產品因為投資不足而不能進一步整合資源,致使黃河文化資源開發停留在表面,難以實現深度開發。
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路徑
不斷促進黃河流域文旅產業一體化
一是實施“黃河文化+ 旅游”戰略,統籌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注重發揮大項目、大景區的引領作用,促進黃河流域各區域不同文化業態、不同旅游產業形態的融合發展,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升級。
二是推動產品融合,打造更多研學、尋根、文化傳承等具有沿黃鄉土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化旅游線路,推動傳統技藝、表演藝術等非遺項目向旅游景區、度假區延伸,加快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不斷豐富沿黃文化旅游產品供給,打造更多具有鄉土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化旅游線路。
三是實現科技創新融合,通過大數據、物聯網、5G、VR 等技術,實現黃河文旅與科技的融合,體現黃河文旅文化產品的科技性和智能性,不斷創新文旅體驗,吸引旅游人群。
推動整合黃河文化旅游市場
打造統一有序、有效供給、生機勃勃的大市場,是黃河流域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推動市場主體相互融合。鼓勵文化機構與旅游企業對接合作,培育一批文旅骨干企業,推動沿黃省區實現跨流域、跨區域合作,促進市場主體做大做優做強,形成協同發展合力。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新興文創企業和小微型文旅企業不斷壯大。
另一方面,加強市場監管。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需要在綜合考慮安全問題和有效開發利用的前提下,統籌推進沿黃各省區的法治化保護,實施科學有序開發,形成大保護、大治理、大開發的格局。
著力推進黃河流域文旅服務融合
著力實施文旅服務融合這一協同發展的戰略,將其打造成精品的民生工程,從融合中保護好、傳承好、推廣好黃河文化。
要協調推進沿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公益服務的有機結合,在融合發展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在注重發揮綜合效益中夯實民生基礎。合理統籌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設置,在突出黃河沿線地方特色的旅游設施建設改造中,體現不同地域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做好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注重實施文旅服務惠民項目,讓黃河流域廣大群眾共享文旅惠民成果。
(作者單位1.長春科技學院; 2.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