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寧
摘 要: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整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愈發突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十四五”時期,河南省安陽市要在深刻認識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前提下,準確研判其農業農村現代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以推進農民、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為戰略重點,以工作體制、資源投入、科學規劃、深化改革等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政策保障,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
關鍵詞:農業農村現代化;科學規劃;深化改革
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還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緊緊圍繞這個總目標統籌推進。1954年,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的農業”;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農村現代化與農業現代化放到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首次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一以貫之。
安陽市是河南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國家規劃的糧食、棉花、油料優勢種植區域,當地農業農村經歷了長足發展,農業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農村社會長期穩定,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勝利,農村各項改革持續深化,鄉村振興順利開局,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但也要看到,受歷史和現實多方面因素影響,安陽市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安陽市在“十四五”期間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解決好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和農業農村發展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扎實有力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
一、安陽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持續增收不易,鄉村文化亟待振興
當前,農村物質發展和精神文化產品發展不夠充分是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為農民持續增收困難和鄉村文化日漸衰落。
農民持續增收不易。一是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主要依靠種植并售賣糧食、在鄉鎮企業上班、外出務工等途徑。當前,安陽市部分優質土地資源流失較為嚴重,影響到一些以種地為生的農民收入;在經濟形勢的影響下,農民外出主要從事的建筑行業不景氣,而鄉鎮中小企業效益不高,農民難以找到賴以為生的工作,工作穩定性和收入水平都受到影響。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應用,機械化發展代替了人工,增加了農民就業難度。二是經營性收入增長乏力。受人工和土地等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增加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形勢不容樂觀。三是財產性收入占比偏低。農民的土地、房屋等財產權利不完整、權益不平等,束縛了財產權益的發揮。
鄉村文化亟待振興。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市場經濟的沖擊,鄉村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遷,一些寶貴的鄉村文化日漸衰落,主要表現為很多傳統節日、習俗逐漸消失。一些地方對鄉村文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推進鄉村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使鄉村文化逐漸喪失了凝聚人心、塑造鄉村共同體的功能。
(二)農業產業體系不夠健全
農業產業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一方面,優質土地資源呈現減少態勢。近年來,城區持續擴張,導致部分農田被占;城鎮化的發展吸引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導致部分良田荒廢。這些因素導致適合耕種的優質土地資源呈現減少態勢。另一方面,農業發展缺乏科技支撐。安陽市部分農村的農業機械化率不高,農民戶均土地面積較小,加上農田較為分散,導致農田難以集中連片,缺乏使用現代農業機械的動力和條件,進而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不高和農村人力資源浪費,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了農業產業化、規?;l展。同時,一些地區農業種植缺乏科學、專業的指導,依靠祖輩相傳的經驗種植莊稼,導致農田產出效率不高,農業精細化生產發展緩慢。
農業產業體系化及協同性問題較突出,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產業要求還存在不小差距,主要體現在安陽市還沒有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三鏈協同高質量發展,依然存在產業鏈較短、價值鏈較低、供應鏈不充分等問題。
(三)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社會事業發展較緩慢
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表現為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標準不高、后期管護不力等。部分村莊城鄉道路老化,公路質量水平不達標;偏遠地區村莊內部道路未實現完全硬化。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為緩慢,與城市相比,農村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存在不足。農村教育資源較為匱乏,主要表現為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義務教育階段的硬件條件不夠、師資力量欠缺等問題。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尚不夠完善,保障水平不高、服務效率低,醫療資源難以廣泛惠及農民群體,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存在養老服務供需失衡、農民工參保率較低、城鄉低保仍未接軌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文化體育服務還需優化,存在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和運行經費短缺、鄉村文化資源保護不力等問題。
二、安陽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重點
(一)從物質和精神層面推進農民現代化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民現代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農民現代化的重要物質保障。首先,要瞄準農村低收入人口這個關鍵群體,健全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其次,要積極鼓勵那些外出務工人員就地穩定就業,同時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推動農村產業興旺。最后,要注重對農民的專業培訓,提高農民專業素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以適應未來社會對新一代農民的需要,為推進農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在物質富農的基礎上,還需精神富農。要做到精神富農,需要充分發掘鄉村文化資源,發揮鄉村文化資源的價值。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豐富符合農民需求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培育、挖掘鄉村文化人才。其次,要充分挖掘鄉村寶貴的農耕文化,并鼓勵農民自發采取一些方式傳承和弘揚農耕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后,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鄉村文化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以農業產業體系化推進農業現代化
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一方面,要堅守耕地紅線,可耕種土地保質保量有效供給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基礎。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各類建筑拔地而起,占用了一部分良田,這就要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確?;巨r田的質量和數量。堅持綠色農業發展方向,推廣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的農技農藝,推動農業集約化、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水利設施、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業設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建設重點,不斷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發農業新科技、新裝備和新材料,推動農業精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支撐引領作用。要注重保護農業科技知識產權,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創新。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結合實際發展需要,創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促進創新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農業+科研單位+企業+市場”聯合溝通合作機制,方便科研成果更精準高效地服務農業,助力農業現代化。
深入推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適應市場需求。在保證主要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逐步形成適應本地和國家發展需要的優勢區域布局和專業生產格局。
積極構建農業產業三鏈協同發展模式,以延伸產業鏈成集群、提高價值鏈走高端、打造供應鏈促融合等為目標,加快發展精致農業、創意農業和集群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現代化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規劃引領、有序推進,加強規劃設計,遵循建設規律,適應村莊演化特點,以交通、電力、通信、倉儲、物流和冷鏈設施等為建設重點,合理布局農村基礎設施網絡,不斷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
進一步實行“廁所革命”、垃圾治理等已有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措施??梢詫肆种菔悬S華鎮廟荒村和姚村鎮史家河等美麗鄉村,推動安陽市域內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也可以借鑒國內其他美麗鄉村的建設經驗,根據安陽市各村莊的實際情況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現代化農村應該是洋溢著幸福感的樂土,是可以留住人的好地方。這就要求政府在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等方面下功夫,盡可能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幸福指數。要根據發展規劃和現實需求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加強農村學校、醫院、超市等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推動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
三、安陽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政策取向
(一)建立科學完備的工作體制機制
一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中央統籌部署下,結合省、市相關規定,做好落實工作。這就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心骨,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二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可以利用培訓、招聘等方式,提高農村基層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三是必須強化責任落實。任何工作只有將責任落實到位,才能確保完成進度。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分成若干個進度,建立工作臺賬制度、定期匯報制度、調查評估制度,從而確保相關工作落實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農業農村在市場配置當中居于弱勢地位,很多工作如果缺少投入就會寸步難行,必須將有限資源投入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薄弱環節,以此來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短板。一是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將資金投入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點領域,引領農業農村發展方向。二是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業補貼進行調整,向有利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農業高新技術領域、土壤改良領域等方面傾斜,優先發展綠色農業。三是引導金融機構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從信貸方面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現狀,提供具有創新性的涉農信貸產品和服務。
(三)結合實際科學規劃
高屋建瓴,方能有條不紊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做好科學規劃,結合發展實際,構建科學完善、上下銜接緊密的規劃體系。一是要做到規劃先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農業生產、農村發展、農村生態、農民收入等多個方面。在不同方面又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所以必須在遵循國家規劃的前提下,結合安陽市實際制定“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完善與之配套的政策。二是要統籌好不同規劃之間的關系。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著密切聯系。在制定規劃的時候,必須考慮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和國土空間布局,適應產業發展方向。具體到基層,必須結合上級規劃制定適合基層發展的綜合性、實用性規劃,確保不同規劃落實到位。
(四)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矛盾和挑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不斷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釋放新活力、注入新動能。必須從系統性、協同性等方面綜合考慮。一是要注重改革措施集成。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從金融扶持、財政投入、土地資源配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改革,推動不同方面改革措施集成,立足全局,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二是要突出重點領域改革,抓好改革協同。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業經營制度、農村土地制度、鄉村治理體系、農業執法領域等方面的改革都會影響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不同領域的改革措施必須注重配套銜接和交叉協同,從而形成改革綜合效應。
參考文獻:
[1]高強,曾恒源.“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重點與政策取向[J].中州學刊,2020(12):1-8.
[2]歐陽雪梅.振興鄉村文化面臨的挑戰及實踐路徑[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5):30-36.
[3]常穎.農業農村現代化視野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價值、挑戰與對策[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20(6):118-122.
[責任編輯:王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