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研 陶慧敏

摘 要:主題公園作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能夠為人們提供游樂放松、情感釋放的機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數字科技時代的來臨,游客更多是追求體驗與互動,所以主題公園的設計也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器械游樂項目。沉浸式理論注重受眾的感官體驗與沉浸互動,將其應用在主題公園設計當中可以為游客創造令人驚喜的沉浸式場所,給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
關鍵詞:沉浸式理論;主題公園;互動體驗
本文探討如何將沉浸式理論應用到主題公園設計中,希望可以用沉浸式理論指導主題公園設計,為主題公園設計提供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創設體驗式、互動性、故事化的情感空間,以解決當前主題公園設計單一、乏味的問題,促進藝術文化的傳播與休閑娛樂空間的發展。
一、主題公園概述
(一)主題公園概念
主題公園是以特定的某個主題為主,集中于休閑娛樂活動的人造旅游環境。它是由游樂園發展而來的,與一般游樂園不同的主要表現是“主題”體驗。主題公園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城市經濟的增長,如今,主題公園也一直在調整發展模式和產業形態,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二)主題公園發展現狀
1989年“錦繡中華”主題公園開業,開創了我國主題公園的歷史。從那時至今,我國主題公園已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的旅游行業也在持續穩定發展,中國的主題公園產業在全球主題公園市場規模中已經占領了重要地位。當下,90后、00后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而他們對于娛樂活動追求更高的體驗感。隨著消費主體的年輕化,人們的消費習慣也由傳統的購買物質商品轉向消費娛樂項目,更青睞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主題公園作為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重要市場,其設計也日趨年輕化、信息化、時代化。
二、沉浸式理論概述
(一)沉浸理論概念
沉浸式理論也稱為心流理論,是指當人們專注于一件事或者處于當下一種場景中的狀態,這種專注可以讓人忘記真實世界中的時間和空間,從而產生處于虛擬世界中的感覺。例如,當我們閱讀一本書時,仿佛隨著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而進入書中所描寫的世界,忘記我們所處的周圍的空間,這便是進入了沉浸狀態。
(二)沉浸式體驗涉及的領域
沉浸式體驗不僅僅局限于娛樂行業,也涉及教育、媒體、護理等行業。
享譽設計圈的TeamLab藝術團隊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展覽“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在1500平方米的空間中打造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利用聲、光、電、音等數字技術,給人們帶來極具想象力的渲染式觀展體驗。TeamLab藝術團隊在東京銀座區為SAGAYA牛肉餐廳設計了一個互動式裝置,打造了僅容納8人用餐的沉浸式空間,將美食文化、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當用餐者將餐盤放置在桌上時,動畫投影會以餐盤為中心營造出櫻花飛舞、潺潺水流、曉月荷塘等場景(圖1),并且與用餐者產生互動。當用餐者保持靜止時,動畫場景中的小鳥可能會落在用餐者手臂上休憩,而當用餐者想要觸碰小鳥時,如自然世界那般,小鳥會立馬飛走。高科技的應用為用餐者提供多感官的用餐體驗,使用餐者沉浸在味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中。
(三)沉浸式體驗發展特征
沉浸式體驗利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可以使大眾與藝術作品直接進行交互。沉浸式體驗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人與產品的積極互動性、故事化場景的打造、對人們多感官體驗的調動等方面。
1.積極互動性
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活動空間由真實性向虛擬性轉變,形成了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互相補充和融合的局面。體驗者與作品的交流互動是沉浸式體驗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
2.故事化場景
故事感的打造,是沉浸式體驗最重要的一點,可通過營造特定的氛圍,設定一條或多條故事線,讓體驗者更好地融入設定的故事情節,以便實現情緒的抒發,喚醒體驗者內心世界。
3.多感官體驗
多感官體驗體現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體驗上。沉浸式體驗通過放大、縮小、還原、夸張等方式打造一個虛擬世界,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體驗者的全方位體驗感,引導體驗者在虛擬環境中通過感官更好地尋找自己,激發潛意識,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感。
三、主題公園沉浸式設計方法
隨著游客對互動性體驗的日益追求,主題公園項目的呈現方式也越來越向沉浸式的故事性主題方向發展。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將沉浸式體驗引入主題公園,可以更好地提升游客的游園體驗。其中,主題公園可以通過打造專屬主題、營造沉浸氛圍、提升全方位體驗等方式來進行沉浸式設計。
(一)打造專屬主題
如今,主題公園的發展受到大眾的喜愛。2020年北京環球影城的開業使中國主題公園市場進入爆發期,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主題公園的內容定位大多雷同的現象。部分主題公園在主題設計上沒有新意,無法使消費者產生多次消費的欲望,進而出現資金虧損的局面。鮮明的主題可以吸引游客的到來,避免“千園一面”現象的出現,更好地滿足游客的游玩需求。主題的打造可借助當地的優勢條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大眾喜聞樂見的場景,考慮到各年齡段游客的需求,給游客帶來多重體驗。
(二)營造沉浸氛圍
氛圍營造越來越成為主題公園設計的關鍵一環。氛圍營造主要包括環境氛圍和演藝氛圍兩方面。環境氛圍包括景觀、配套設施、背景音樂等。演藝氛圍主要是要求演藝主題貼切景區主題,注重演藝人員的分配、游客的分流互動等等。
(三)提升全方位體驗
主題公園不應只追求通過游樂設施給游客帶來極限體驗,還要使游客從入園開始就獲得與外界不同的空間體驗。而互動性更強的沉浸式設計利用先進的技術可以帶給消費者全方位的體驗。
四、沉浸式理論在主題公園設計中的應用
沉浸式設計理念與主題公園之間的結合是在當下互聯網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的產物,是科技水平進步與數字化時代高速發展孕育而生的新體驗形態。
在主題公園設計中,沉浸式設計完美地將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相結合,依托數字化科技手段,將傳統的主題公園設計成為更具未來感、科技感、趣味感、現代感的場所,把游客與場地環境之間存在的距離感弱化。在入園一段時間后,游客的情緒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以多感官體驗去感受不同的娛樂項目。園區利用全息投影技術、體感交互技術等將幻想與真實世界相連接,帶給游客真實感覺和真實體驗,提升游客感官刺激的同時激發游客的共鳴情緒,進一步將游客的情感體驗引入更深的階段,最后,在整個園區的游玩接近尾聲時,帶給游客回味無窮的沉浸式體驗。
園區周邊場景的沉浸式設計可循序漸進地弱化,慢慢將游客由沉浸式虛擬世界拉回現實世界,進而使游客在離園后將游玩記憶保留下來。還可以配套打造主題公園的專屬IP,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廣泛傳播及大量宣傳,以加深游客印象,打造專屬記憶點,進而提升主題公園的宣傳效果,并且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一)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與現實二者之間的結合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出以人類大腦對現實世界的主觀想象,結合科技設備進行輸出處理的虛擬世界。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20世紀發展至今的實用技術,能夠更好地將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感官利用起來,調動用戶的身體感知系統,從而使用戶獲得沉浸式體驗,最終產生心理共鳴。
虛擬現實技術在主題公園中能夠更明顯地發揮其優勢,實現多人同場互動。主題公園的大空間尺度具備更廣闊的視野,能夠使個人用戶與其他用戶進行同步伐、同場地的互動交流,給用戶帶來豐富的虛擬體驗。由于主題公園的空間范圍大,沒有物理線材束縛,能夠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提高用戶的體驗感。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主題公園設計中,可以無線空間定位系統、高精度光學定位系統等技術為支撐,使公園內各項娛樂設施、服務設施、安全設施安置與調配的機動性整體提高。
引入虛擬現實技術的主題公園,特效豐富多樣,能夠給游客帶來高度沉浸感,改變了以往規模化和復合化水平弱、游客體驗感差等問題。改建設計和場地修復也為過去傳統的主題公園增添活力,讓游客在主題公園游玩時既可以認識當地城市歷史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在體驗中享受科技帶來的新樂趣。
(二)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主要將光影投射在公園內部設施,如地面、墻體。主題公園引入全息投影可以改造娛樂項目為主要出發點,以打造園內環境氛圍感為核心,應用的具體娛樂項目則可以夜間游覽為重點,設計地面互動投影、互動花海、主題隧道等項目。要以游客的視覺感受為重點,增強游客與娛樂場地的交流,給游客帶來奇妙有趣的情感體驗,使游客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
主題公園能夠在全息投影技術的支持下擴大目標市場。這種形式新穎、科技感強的娛樂項目不再受傳統聲光電的限制,可以使主題公園24小時不間斷地為游客提供娛樂體驗,解決過去主題公園夜游低收益的問題。這將賦予主題公園市場新的經濟活力,促進城市的專屬產業IP的形成。
全息投影技術作為主題公園的一股新鮮血液,未來將成為文旅產業的新亮點。南北方的城市受不同天氣和環境的影響很大,所以室內和室外娛樂項目的選擇也隨著不同的自然條件受到限制。北方城市以長春南湖公園為例,在冬天可以引入全息投影技術,結合冰雕,將北方的冰雪文化展現在游客面前。南方城市以江南水鄉為例子,可引入全息投影技術,結合水上景色,打造亦真亦幻的奇幻水鄉之景。
(三)體感交互技術
體感交互技術作為一種人機互動技術,通過人的身體控制設備進行直接娛樂活動。過去人們往往只能通過簡易的小型控制裝置對設備進行使用,而體感交互技術把作為中介的控制裝置移除,使人直接進行簡易操作。這種操作方式的改變增進了人與設備的關系,可使游客自主地在交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心理活動。將體感交互技術應用于主題公園設計,能夠提高娛樂項目的趣味性及游客的參與感。
電子設備更新迭代對人們傳統生活模式造成很大沖擊,使人的主觀能動性降低,而這種將電子設備與人體感官相結合的方式與人們原始的真實交互方式相吻合,能夠給游客帶來奇妙的體驗感。
五、結語
主題公園設計需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進行探索創新。如今,沉浸式體驗已經涉及多個領域,沉浸設計也要注意考慮到對多學科知識的運用,將沉浸式理論應用到主題公園設計中,對于提升大眾的娛樂體驗、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提高大眾的生活幸福感、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傳播優秀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保繼剛.主題公園發展的影響因素系統分析[J].地理學報,1997(3):47-55.
[2]柴秋霞.數字媒體交互藝術的沉浸式體驗[J].裝飾,2012(2):73-75.
[3]楊小慶.主題公園沉浸式體驗景觀設計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11):45-48.
[4]孫楷迪.沉浸式戲劇設計中的互動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21.
[5]盧芊.全息投影技術在信息呈現的應用研究[J].電視技術,2022(3):134-136.
作者簡介:
張愛研,碩士,吉林建筑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陶慧敏,吉林建筑大學研究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