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城市IP形象作為城市文化構建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與地域文化的有機融合路徑值得深入研究。精準進行城市形象定位,可凝聚地域文化底蘊與城市精神力量,為傳播城市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城市旅游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力幫助。以地域文化為基點,就臺州IP形象“阿鶴”的設計展開研究,試圖為城市形象構建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城市形象;IP形象設計;地域文化;臺州
一、城市IP形象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運用意義
在文旅融合的模式猛烈沖擊旅游市場的背景下,城市形象設計面臨多重挑戰和機遇,這就要求城市形象展現獨特風格,進而增強城市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確保其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城市創造源源不斷的收入。城市IP作為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是一個集城市地理風貌、歷史文化、人文習俗等于一體的文化載體,能通過藝術設計的方法向大眾更加直觀地展示城市的特征,使城市整體形象具有更高的辨識度。然而,當前一些城市的IP形象在視覺設計方面風格單一,缺乏生動性和辨識度,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同時,在傳播力度方面有所欠缺,沒有進行有效的推廣宣傳,使得城市IP形象在城市內部和城市外部的受眾沒有產生有效互動,認知不足,容易被新的城市品牌取代,難以在市場上持續有效地存活。這些是目前國內部分城市IP形象存在的問題。
地域文化具有特有性、歷史性、在地認可度和不可替代性,對于塑造城市IP形象是極其重要的。若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將其中有價值的內容轉化為視覺符號,并以此為設計元素融入城市IP形象設計,能夠有效傳承和發揚城市優秀特色文化,作為城市形象標志來助推城市發展。
二、城市IP形象設計現狀
(一)城市定位不明確,缺乏綜合規劃
城市IP形象是向大眾展示的具象符號,同時也是城市與大眾之間建立聯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地域文化孕育在歲月長河中,是由千百年的歷史積淀而來,其中包含諸多要素,因此城市IP形象的呈現方式絕對不應是單一的。城市IP形象應是對地域文化的綜合呈現,是對各方面要素的凝聚表達。浙江臺州有著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與豐富多元的文化情感,但如同許多中小城市一樣,臺州的文化資源雖多,但各自獨立發展,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綜合規劃力度不足。同時,城市定位不夠明確,在發展中盲目模仿其他城市,因此無法有效凸顯地域文化資源的優勢。
(二)設計同質化嚴重,個性特征不突出
城市IP形象能夠將一個城市獨特和珍貴的精神文化體現出來,因此應該和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底蘊等相互呼應,才能在紛繁多樣的設計中脫穎而出。然而目前,一些城市的IP形象設計缺少特色,同質化問題嚴重,形象識別性不強,不具備獨特的記憶點,因而難以精準呈現城市文化的深刻內涵,不能有效增強城市的用戶吸引力,無法提升大眾的關注度,很難使城市旅游產業產生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難以發揮助推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城市IP形象的塑造,實際上是向消費者傳遞整體城市的獨有文化特征,因此在城市IP形象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能夠使一個城市明顯區別于其他城市,是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效應雙贏的重要方式。
三、城市IP形象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融入路徑
(一)深挖傳統文化,提煉文化精髓
在當下多元文化并存的市場環境中,打造獨具城市特色的IP形象,是提高城市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進行城市IP形象設計時,需要根植于本土地域文化,提煉文化精髓。城市IP形象是地域文化的綜合展現,實際上是一個象征符號,蘊含特定地區的文化內涵。每一個城市的IP形象都應是獨一無二的,且適合的設計應是在凸顯本土地域文化價值的基礎上,通過設計發揮文化資源特長,進而形成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城市形象載體。
(二)打造城市品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城市IP形象的商業價值會集中體現在對經濟效益的創造上,實現文化價值向商業價值的集中轉化,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逐步完善基于地域文化的相關產業鏈,提升城市IP形象本身的社會影響力,提高經濟價值,帶動城市相關產業與總體經濟的發展,助力文化與旅游行業加速融合。在城市IP形象支持下的城市發展,不再是以往的資源消耗式的發展模式,而是將已有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再設計,轉化為生產力,完善相關產業鏈,創建以文化為經濟驅動的發展模式。應該將城市的經濟發展重點放在旅游產業上,通過城市IP形象的宣傳,將城市品牌打出去。其中,首先要做的是打造一張具有獨特風格的城市名片,以此形成城市品牌效應,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帶動旅游產業進一步發展,這是可有效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
四、臺州IP形象“阿鶴”的設計實踐
(一)臺州市基本概況
臺州地處浙江省中部沿海,山海相傍,丘陵地貌廣闊連亙,河道縱橫延綿,形成山、海、水融合共生的優越生態,獨具江南水鄉風韻。臺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區域內的海岸線曲折,海域面積大,海洋生態資源豐富,大陳島、溫嶺石塘漁村等獨具海島特色。除了負山表海而兼山海之利的地理特征、自然環境外,臺州還孕育出了獨特的文化風貌,形成了努力自強的包容精神。同時,臺州的人文資源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擁有天臺山干漆夾苧技藝、臺州亂彈、仙居無骨花燈、溫嶺大奏鼓、臺州刺繡、天臺山易筋經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我國佛教天臺宗祖庭——國清寺、臨海古城墻等旅游資源,區域內的國家5A級景區天臺山更是我國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并以此享譽國內外。在天臺山深厚文化底蘊的滋養下,臺州還孕育出了天臺山和合文化,其是是中華和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臺州人的精神與和合文化滋養著臺州大地,凝聚成如今臺州城市和諧兼容的精神風貌。
(二)地域文化元素提取
天臺山和合文化是中華和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和合思想日漸成為中華文化審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根本標尺。和合文化作為臺州市的特色文化資源,也是臺州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核之一,反映了臺州人文、地理以及天人合一的價值取向。和合文化中最具視覺形象特征的是“和合二仙”,指唐代浙江天臺山國清寺隱僧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其形象被廣泛應用在節令民俗、繪畫作品、民間故事中。他們一人手捧荷花,一人手持寶盒,笑容滿面,極具親和力,形象深入人心。這種生動的形象是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凝聚,也是背后寄寓的象征精神的外化表現。其中,“荷”“盒”分別與“和”“合”兩字同音,象征著和合、開闊之意,映射出人們對于和諧圓滿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景。天臺山和合文化具備十分豐厚的自然景觀與文化資源,在臺州城市IP形象創作中,可以對臺州的和合文化展開深入分析,將外在的形象符號與內在的文化內涵進行實質化表現,從中提取出和合文化的關鍵元素,以此來進行城市IP形象設計制作,打造出蘊含獨特文化價值的IP形象。
(三)“阿鶴”形象設計
筆者指導設計的“阿鶴”臺州城市IP形象(圖1)運用了臺州地域文化中凝聚城市內涵的元素符號進行設計。在許多有關“和合二仙”的繪畫作品中,設計師往往借助濃淡相宜的中國水墨表現手法,以寥寥數筆將寒山、拾得拙樸靈動、閑適高逸的高僧形象描繪于紙上。基于此,選擇將清志雅趣的鶴擬人化,作為IP主要形象,以國畫水墨為主要風格。同時,提取民俗繪畫中“和合二仙”形象中發髻這一典型特征,作為IP形象垂于耳朵兩側的發型,額前的頭發造型的層疊關系與色彩凸顯了丹頂鶴的形象。“阿鶴”雙腳開立、弓步推掌,整體以中國傳統的太極拳為主要形態,能夠將行為風格特征聯想轉化,為IP形象后續的衍生品設計提供創作思路和延展方向。太極拳是融合了傳統儒家、道家哲學的中國傳統拳術,與以佛宗道源著稱的和合文化的精神內涵不謀而合。這是臺州人民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精神的體現,也是其沉得住氣、勇氣與智慧兼備特征的集中展現。
IP形象整體以丹頂鶴的黑、白、紅三色為主,黑與白的靈感源于中國畫中的水墨色彩,在人物眉心選用可代表臺州人硬氣、勇敢、熱情特點的紅色,作為額間裝飾,進一步強化水墨的黑白主色調關系。“阿鶴”身著太極服,并將藍色邊線環繞分布在服裝邊緣。藍色能展現IP形象睿智開闊、自律平和的性格。“阿鶴”的屬性和性格設定為有著智慧和勇氣的正能量少年,因此其頭身比設定為1:3的關系,以突出年齡特征。其雙眼清澈如炬,眉峰自然上揚,符合人物溫和、有禮貌的性格特征,能很好地展現臺州正在努力發展、拼搏向上的城市形象。
(四)IP形象的延展
臺州城市IP形象的延展包括多形態的服飾延展和人物的表情延展。為突出形象性格,使IP形象能夠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同時便于開發周邊產品,為“阿鶴”設計了多套服裝,如運動場景的籃球服及頭上的運動發帶,或醫生形象的口罩與白大褂。“阿鶴”基于服裝的變化,可成為醫生、廚師、運動員、職員等不同職業的形象,以詼諧幽默的視覺化設計手法,對新時代下不同職業的臺州市民形象進行情感化表達。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選擇適應時代的品牌傳播方式和展示媒介,提高城市IP形象的在地認可度,進行覆蓋當地群眾的品牌推廣,用特定場景下的角色去演繹IP形象,可使角色具有生動的故事性和個性化形象,更加貼近人民群眾,以達到城市IP的在地適配度,提高本土的歸屬感和認同度。
在符合人物基礎設定的基礎上,還可進行IP形象的表情包趣味設計。“阿鶴”的表情包以1∶1的Q版形象呈現,具體表情包括喜怒哀樂、點贊、驚嚇、比心等在日常網絡聊天中能夠常用到的表情。通過網絡社交的情感互動和人際交往方式來推廣,將IP形象作為品牌傳播的載體進行投放,可擴大品牌的受眾范圍,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五、結語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時代趨勢下,城市的發展面臨挑戰和機遇,構建獨具特色的城市IP形象是城市文化產業轉型的必然要求。地域文化最具城市代表性,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魅力,對于城市IP形象的塑造至關重要。當下,應積極打造特色鮮明的城市名片,最大限度地傳承和發揚優秀地域文化在當代的價值,進行文化創新。只有在挖掘承載著城市精神內涵的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分析并提煉元素符號,將其轉化為涵蓋城市核心文化的IP形象,才能彰顯城市精神價值,為城市發展及產業升級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陳艾迪.“和合二仙”符號象征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大學,2019.
[2]韓向陽.城市IP的開發與運營策略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1.
[3]楊青.敦煌文化IP形象設計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108-113.
[4]沈菲.良渚文化的視覺生產與杭州城市形象設計研究[J].美育學刊,2021(6):98-103.
[5]龐博,李天成.赤峰市IP形象助推文化旅游發展的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4-230.
[6]周承君,宋雯.基于地域元素與五行文化的山西省域IP形象設計[J].設計,2021(3):155-157.
作者簡介:
賈小越,碩士,臺州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創品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