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毅 陳子峰 馬曼娜 黃偉豪 鄧智峰 陳東明
重型顱腦損傷占所有顱腦外傷的18%~20%,死亡率和致死率較高,遠期生存率較低,大量腦出血也同樣存在相似的情況[1];一般首選救治方案為開顱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的搶救方式,以緩解持續顱內壓升高,救治大多數重型顱腦損傷及腦出血患者。去骨瓣減壓一直以來都是神經外科醫師救治患者的最主要方式[2]。近年顱內壓監測已成為重型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救治的重要手段,而對于顱內超聲監測患者顱內變化的臨床應用較少,同時顱內壓監測費用高,無法應用在每例患者,便攜式的超聲在床邊及手術室中應用,具有操作簡單易行、實用安全、無創傷、定位準確和減少射線造成的人體傷害優點,且費用低,重復多次監測,適用于術中不明原因的急性腦膨出,術后及時準確發現遲發顱內血腫、再出血及挫傷,從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死率[3]。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1 年3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在救治中以超聲動態監測的神經重癥去骨瓣減壓患者30 例作為研究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6~73 歲,平均年齡(53.62±6.65)歲;另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在救治中以常規監測的神經重癥去骨瓣減壓患者30 例作為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4~75 歲,平均年齡(54.53±7.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確診腦出血[4];發病至入院時間<12 h;血腫位于內囊部亦或是基底節部。
1.2.2 排除標準 自發性腦出血[5];合并內臟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
1.3 方法 研究組聯合超聲科更加準確的在術中及術后進行床邊超聲動態監測,探頭表面涂上耦合劑,套以無菌手套,骨窗表面再以生理鹽水作為耦合劑,探頭輕覆于骨窗表面,術中監測是否殘留血腫及遲發顱內血腫的發生;術中及術后判斷去骨瓣減壓患者的顱內結構變化情況,快速評估術后患者顱內病變,早期發現血腫、評估腦組織腫脹及中線移位情況,避免術中所用明膠海綿及腦組織水腫影響圖像質量,對血腫量大小、腦組織挫傷及中線結構移位情況等進行準確測定,進一步研究。對照組僅給予生命體征常規檢測。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術后12、24、36、48)的顱內壓、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GCS 最高分為15 分,表示意識清楚;13~14 分為輕度意識障礙;9~12 分為中度意識障礙;<8 分為昏迷。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腦疝發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顱內壓、GCS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2 h 的顱內壓、GC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24、36、48 h 的顱內壓低于本組術后12 h,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24、36、48 h 的GCS 評分高于本組術后12 h,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顱內壓、GCS 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顱內壓、GCS 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術后12 h 比較,aP<0.05;與對照組術后同期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腦疝發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較 術后,研究組患者的腦疝發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腦疝發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較[n(%)]
去骨瓣減壓術是一種針對于重型顱腦損傷、難治性顱內高壓、脫水利尿等降壓無效等患者較為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6]。而目前實施去骨瓣減壓術存在一定難度,由于術中會產生急性腦膨出,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其所導致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7,8]。因此,應加強去骨瓣減壓患者救治過程中的生命體征監測、臨床護理等各項診療工作[9]。
多項研究指出[10,11],超聲動態監測神經重癥去骨瓣減壓患者可以改善預后,尤其是在基層醫院更加廣泛應用此項技術,術中及術后可以方便、快捷判斷去骨瓣減壓患者的顱內結構變化情況,快速評估術后患者顱內病變,早期發現血腫、評估腦組織腫脹及中線移位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救治方案,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提高治療效果。不足之處,術中所用明膠海綿及腦組織水腫會影響圖像質量[12]。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24、36、48 h 的顱內壓低于本組術后12 h,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24、36、48 h 的GCS 評分高于本組術后12 h,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術后,研究組患者的腦疝發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超聲動態監測應用于神經重癥去骨瓣減壓患者救治中,對于改善患者術后顱內壓指標,減輕昏迷嚴重程度,降低術后腦疝發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發生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