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銘俊 劉水清 謝宏民 曾德映 梁杰斌 黃丹丹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癥,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考慮該病誘發癌癥的幾率較高,且目前由于機理未明,因此尚缺乏治愈手段[1]。中醫認為本病應從“脾”論治,重視健脾固本[2]。本研究對本院脾胃病科中采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虛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療效進行觀察,并從藥物經濟學角度進行成本-效果分析,以期用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為臨床進一步推廣安全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脾胃病科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住院的30 例脾虛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 例。對照組中男9 例,女6 例;病 程1.5~5.0 年,平 均 病 程(2.76±0.75) 年;年 齡29.0~71.0 歲,平均年齡(49.43±7.41)歲。實驗組中男10 例,女5 例;病程1.5~5.5 年,平均病程(2.83±0.89)年;年齡29.0~73.0 歲,平均年齡(48.77±8.5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3]:符合診斷標準,經結腸鏡確診,并經中醫辨證其中醫證候為脾虛濕熱型。排除標準[4]:重大創傷、感染疾病、惡性腫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口服美沙拉秦腸溶片(Losan Pharma GmbH,注冊證號H20171358),0.5 g/次,3 次/d。
1.3.2 實驗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參苓白術散加減方藥組成:黨參15 g、茯苓15 g、白術10 g、炒白扁豆15 g、蓮子15 g、薏苡仁30 g、山藥30 g、桔梗5 g、砂仁(后下)5 g、甘草5 g,以上藥物由醫院統一常規水量煎煮,去渣取汁濃縮至300 ml,150 ml/次,2 次/d,飯后30 min 服用。
每個療程4 周,兩組患者均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C/E。①臨床療效判定標準[5,6]:顯效:癥狀消失,腸鏡檢查無異常,大便良好;有效: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次數減少,性狀改善,腸鏡輕度炎癥;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C/E 數值越小,經濟性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5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C/E 比較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C/E 為60.38,低于對照組的133.86。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就目前的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的、非特異性的,主要發生在直腸或結腸部位的以炎癥性表現為主的相關疾病,且病灶呈現出較為連續的分布特點,臨床以黏液、膿血便等相關的消化系統癥狀為主[7]。由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發展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因此在臨床治療上,缺乏針對本病治療的特效藥物[8]。雖然目前大部分患者都能夠通過治療緩解癥狀,但是重度患者預后多不佳[9]。目前,治療藥物主要選擇5-氨基水楊酸、免疫抑制及生物制劑等,本研究所使用的西藥,其有效成分為美沙拉嗪(5-氨基水楊酸),經口服后于腸中崩解,作用于炎癥黏膜,對腸壁炎癥有顯著的消炎作用,對發炎的腸壁結締組織效用尤佳[10]。但長期應用,對于患者的身體損傷也是較大的。
目前中醫藥治療也是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中醫學認為本病應從“脾”論治,重視健脾固本,本研究所應用的中藥湯劑,其中白術可以補氣祛濕,健脾,茯苓利水、滲濕、運脾,共為君藥,達益氣、健脾、化濕之功;薏苡仁祛濕止瀉,山藥養陰、補脾肺腎之氣,為臣藥,行滲濕止瀉之效[11];蓮子補脾腎、固精止瀉,桔梗載藥為佐藥。全方合用,補腎、化濕、健脾、益氣之效更著[12,13]。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參苓白術散具有抗炎、調節免疫的作用[14,15]。部分經中醫體質辨識診斷為脾虛濕熱型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服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湯劑聯合西藥治療后,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對其引發的不良反應明顯減少[16],同時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是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策略的一大進展,可見參苓白術散加減在治療脾虛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上確實能提高療效及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5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8.22±0.77)d 短于對照組的(10.73±1.63)d,住院費用(5634.63±738.42)元少于對照組的(7138.51±876.64)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C/E 為60.38,低于對照組的133.86。
綜上所述,脾虛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配合常規西藥治療,可明顯提升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治療費用,C/E 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