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晚清民國永嘉學派的承傳譜系

2023-06-14 09:33:47陳云昊
人文雜志 2023年5期

陳云昊

關鍵詞 永嘉學派 溫州學派 胡適 孫詒讓 陳黻宸

〔中圖分類號〕I20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23)05-0031-08

晚清民國時期的“永嘉學派”不為人所知,主要原因在于從孫氏家族的孫衣言(1815—1894)、孫鏘鳴(1817—1901)、孫詒讓(1848—1908)傳至陳虬(1851—1904)、陳黻宸(1859—1917)、宋恕(1862—1910)、林損(1890—1940)等后進傳人的學派譜系缺乏梳理。胡適(1891—1962)在晚年回憶存在于北京大學的該學派傳人時使用了“溫州學派”的說法,這是后來研究者主要參考的學術史論述。然而,胡適命名的“溫州學派”在學術史意義上是一個誤解,他割裂了這個學派與在溫州地區淵源已久的永嘉學派的關聯,給人以永嘉學派傳至晚清即斷絕了的印象。

南宋的永嘉學派是二程之學的別脈,學統紹自北宋的“永嘉九先生”,與呂祖謙的婺學、陳亮的永康學派共同構成了浙東學派,其代表性人物即“鄭(伯熊)、薛(季宣)、陳(傅良)、葉(適)”。這個學派在南宋盛極一時,而在異族入主、朝廷鼎革之后漸趨消沉,不過從南宋滅亡到晚清帝制將盡的七百年間,其學統在永嘉(溫州)地域并未中斷,至晚清民國時期仍有紹繼者。孫衣言所編《永嘉學派》將清代學人朱鴻瞻、張超英、徐鮍文、孫希旦、曾鏞、方成皀、鮑作雨、馮文蔚八人列為殿軍,為晚清重振永嘉學派建構出一個簡要的譜系,不過這個松散的勾勒也是學派衰微的表現。具有學派復興意義的,是從孫氏家族到“東甌三杰”及其弟子們以永嘉學派自命的文章事業。這兩批人及其弟子們構成的晚清民國的“永嘉學派”,他們遠承南宋永嘉之學的學統并在時代中推動學術的更新和義理的擴大。為晚清民國時期做學派譜系總結工作,是1934年創刊的《甌風雜志》所完成的。此后,學派傳人林尹在臺灣撰寫《中國學術思想史大綱》,將晚清民國的“永嘉學派”納入了近三百年來“征實學”的譜系中,同時呼應南宋永嘉之學的學統源流,完成了學術史的定位和論定。

一、胡適對“溫州學派”與“永嘉學派”的割裂

遺憾的是,作為宋代永嘉學之傳的晚清民國“永嘉學派”尚未得到正名。人們關注到陳黻宸、馬敘倫、林損等人具有學派特征,多是源自胡適晚年談話。浙江樂清人胡頌平記錄的《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中出現了多則關于“永嘉學派”“溫州學派”的材料,其中涉及大的“溫州學派”的材料是:

一九六0年三月二十七日(星期日):“你不要以為北大全是新的,那時還有溫州學派,你知道嗎?陳介石、林損都是。他們舅甥兩人沒有什么東西,值不得一擊的。后來還有馬敘倫。馬敘倫大概是陳介石的學生。”

胡適并未將陳黻宸、馬敘倫(1885—1970)、林損等在北京大學形成的“溫州學派”視為“永嘉學派”的一脈,他所認可的“永嘉學派”僅僅是截止到孫衣言、孫詒讓編《永嘉叢書》、黃群(1883—1945)編《敬鄉樓叢書》。在《中國古代哲學史·再版自序》(1919年5月3日)中,胡適還將孫詒讓列為“過去的學者”中最感謝的四個人之一。?胡適到北京大學就任的時候,陳黻宸已在瑞安逝世一個多月了。

胡適對舊派講哲學史的印象是:“中國哲學是要從伏羲、神農、黃帝、堯、舜講起的。據顧頡剛先生的記載,我第一天講中國哲學史從老子、孔子講起,幾乎引起了班上學生的抗議風潮!”在北京大學哲學門,不僅陳漢章是追溯三代的,陳黻宸的中國哲學史也是這樣講的。而馮友蘭(1895—1990)則與胡適的態度相反,對陳黻宸在1915年開設的中國哲學史課程頗為欽佩,因為陳黻宸批判八股、策論、試帖之學。其中“中國哲學史”課程是陳黻宸講的,而“宋學”也就是“宋明哲學史”,由其弟子馬敘倫教了一學期。馮友蘭自稱“在北京,在中國文學方面,深受章太炎弟子的影響;在中國哲學方面,深受陳介石的影響”。作為年輕一代學人的馮友蘭對老師陳黻宸“從三皇五帝講起,講了半年,才講到周公”的評價是“當時的教授先生們所有的哲學這個概念,是很模糊的”。胡適甚至對馮友蘭將老子移到戰國后期去也頗有微詞。

在胡適眼中,陳黻宸一類的“哲學史”是不自覺的、不科學的,而宋恕、孫詒讓則可以視為現代學科的先驅。因此,胡適并沒有將陳黻宸與宋恕、孫詒讓等人放在同一個地域性學派里加以認識。胡適對于其講述的“溫州學派”多有批評,甚至以直接否定態度說“沒有什么東西,值不得一擊的”,但對于“溫州學派”以外的宋恕,胡適又不吝贊美之辭,稱他讀過永嘉學派的書,談及晚清傳人黃體芳、黃紹箕、孫詒讓時用的詞也都是“了不起”。

由此可以看到,胡適貶損陳黻宸、馬敘倫、林損構成的北大“溫州學派”的同時,對以葉適為代表的南宋永嘉學派以及其晚清時候的學派傳人黃體芳、黃紹箕、孫詒讓(孫詒讓與其父孫衣言編《永嘉叢書》)、黃群(編印《敬鄉樓叢書》)表示了贊許。他在中國公學教“中國最近三百年來的幾個思想家”課程時還提及宋恕,說起倫明的時候也夸贊其“藏書很富”,沒有意識到宋恕和陳虬、陳黻宸并稱“東甌三杰”,倫明又是陳黻宸的學生——他們同屬晚清以來被瑞安孫衣言、孫詒讓重振的永嘉學派一脈。通覽陳黻宸、陳虬、宋恕、林損的集子,并沒有看到他們以“溫州學派”自稱,相反,他們都自覺地以“永嘉之學”承繼者自任。胡適的講述,其實是對1917年前后北大內部本有的學術派別的一種認定,而不可視“溫州學派”為固有的命名。被胡適認定為褒貶兩截的“永嘉學派”和“溫州學派”,理應視為同一學統。當代研究者倚賴胡適的說法,將北大“溫州學派”之名視為天然之物,在立名上并不可靠。毋寧說,胡適對“溫州學派”的講述,證明了溫州地域性學派在北京大學具有較大影響,形成了與新文化派的對峙之勢。這個地域性學派即“永嘉學派”。

二、學派的復蘇:從詒善祠塾到求志社

胡適在孫詒讓、陳黻宸之間切斷的學術史關聯,置于永嘉之學的地方學派脈絡中,恰恰是先導和后進的關系。正是陳黻宸將孫氏父子整理《永嘉叢書》所注目的永嘉之學,傳播到了嶺南、京都,才發展成民國時期永嘉學派從地方向全國傳播的關鍵一脈(另一脈以劉景晨、劉紹寬、陳謐、梅冷生等為代表,主要活動在溫州地域)。孫衣言寫定的《甌海軼聞》分四集,其中甲集為“永嘉學術”,因為“以黃梨洲、全謝山《宋元學案》,于永嘉諸儒尚未賅備,而永嘉之學實于安定胡氏為一家言,乃補輯之,以明其源流,存其遺說,表其遺行”。孫氏家族補輯學派的學術史、整理校勘前賢遺書,正是重振學派的基礎性工作。后來,陳黻宸、陳懷、林損、林尹也都撰寫過永嘉學派學術史。

1875年,孫衣言在瑞安城建立支祠詒善祠,同時辦詒善祠塾。黃紹箕(仲韜)與孫詒讓(仲容)并稱“二仲”,曾聯手于1896年創辦瑞安學計館。永嘉之學嵌入溫州士紳重建社會的事功之中。特別是孫衣言、孫鏘鳴兄弟在鄉里振興永嘉之學,形成了上紹乾淳諸儒之學,下啟鄉里后進之風的教化事業。在經歷過戊戌維新的學生輩的記敘中,此事之于端學術、厚風俗、正人心關系甚大。孫鏘鳴的學生王岳崧為同鄉洪炳文《花信樓文集》作序,認為“永嘉學術之遺緒,或能賴以不墜”,正在于后輩能繼承前人的志向。

詒善祠塾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學人,其代表是以“東甌三杰”為核心的一批“求志社”同人。被胡適放在“中國最近三百年來的幾個思想家”中講的宋恕,便稱許過“求志社”的救世之志與弘毅學行。宋恕在其《陳介石五十壽詩序》(1909年8月25日)中勾勒了兩代人的傳遞。從孫衣言創辦詒善祠塾,到許啟疇、金晦、陳國楨、陳虬兄弟與陳黻宸共同結為求志社(平陽宋恕與瑞安求志社關系緊密,而非社中人),正是永嘉之學承傳的表征:“孫太仆歸田,提倡鄉哲薛、鄭、陳、葉之學,設詒善祠塾以館英少。其后瑞人才所處,茍非詒善祠塾,則必求志社,求志社聞天下。”這段求志社的經歷,也被陳黻宸弟子高誼記載在《陳介石先生五十壽序》中,該文將宋恕視為求志社同道。而后,更年輕的林損在二舅父陳黻宸去世后代表兄撰寫《陳先生行述》,化用宋恕之文,勾勒了求志社社員當時的聲名:“瑞安談文學、數人才者,必推詒善祠塾。而求志社一旦遽出掩其上,名聞于天下。”

宋恕并非求志社社員,求志社是以“東甌三杰”的另外兩位陳虬、陳黻宸為核心的。據陳虬的《求志社記》(1892)記載,社員還包括許拙學、林香史、王小云、金韜甫、池次榜、何志石、陳仲舫、陳叔和。在同為社員的池志贗的記載中,名單稍有出入。清代永嘉學派在禮學研究上成果卓著,孫希旦有《禮記集解》,孫詒讓有《周禮正義》。在鄉賢前輩的基礎上,求志社同人試圖將處在沒落中的禮法秩序在個人生活秩序中重構出來。他們仿造古代禮法,以二十五家為一社,推舉社長一人,“便約束,為定冠、婚、喪、葬四禮”,然而后來“中更世故,事未果行”,社事遂散。

求志社的核心人物陳虬的《治平通議》有恢復永嘉經制之學以治世之志,其《序》(1983)致意了七百年前的“永嘉先生”。陳虬推崇的“經制之學”是注重事功的。治“經制之學”首先要破除的是名障和文障:“名障不去,則成敗毀譽之見太重,必不足以肩巨任;文障不去,則義例藻飾之功過深,必不足以明至計。”1880年其《過耶穌堂》有詩句“西學原征實,緣何異教雅”,認為東西方政教學術在“征實”(實事求是)的目標上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從永嘉學派重新開出新命,如何在“征實”的西學風氣中重新激活周孔之道,在知識性基礎上恢復倫理性,便成為永嘉傳人所思考的問題。而永嘉學派所具有的破除門戶之見的學理氣質,使其具有開闊的門徑取向。陳虬在1880年的詩《行路難》第七首中,道出了永嘉學派(詩中的“東甌學派”)所面對的調和漢宋之爭的學術使命:

漢宋之學何龂龂,共明圣道傷何主。

思量梁木已千年,何不隨人坐兩廡。

一俟書成得傳人,東甌學派斯焉取。

陳虬詩中的“東甌學派”,有時也說成“吾鄉經制之學”,表明了其紹繼學派的自覺擔當。陳虬因為私人恩怨,對孫詒讓家族有些微詞;不過,他所認識到的“東甌學派”可以對治“漢宋之學何龂龂”,正是遵循了孫衣言所設計的思想史框架:“欲救今漢學、宋學之弊者,其永嘉乎!”因此,在勾勒晚清永嘉學派時,核心是孫氏兄弟父子(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與東甌三杰—求志社兩代之間的接替。

三、譜系的建構:從《新世界學報》到《甌風雜志》

晚清民國永嘉學派形成了兩份具有學派特征的刊物:晚清有1902年9月陳黻宸在上海四馬路惠福里新世界學報館主編的《新世界學報》(停刊于1903年5月,半月刊,共發行15期);民國有20世紀30年代陳謐(陳懷之子,即陳黻宸的侄孫)在瑞安主編的《甌風雜志》(1934—1935)。其中前者更多體現了學派引領風氣、經世致用的一面,后者更具有學派總結、文獻整理的意義。這兩份雜志可以勾勒出晚清民國“永嘉學派”的核心人員構成的嬗變,而《〈甌風雜志〉發刊詞》尤可視為人員譜系的總結。

在《新世界學報》(1902—1903)上出現的作者:第一期為核心作者群,有瑞安陳黻宸(介石)、仁和馬敘倫(夷初)、上虞杜士珍(杰峰)、永嘉黃群(旭初)、錢塘湯調鼎(爾和);第三期有瑞安陳俠(醉石)、瑞安孫任(季秡)、瑞安陳懷(孟聰)、永嘉王毓英(俊卿);第四期有樂清黃式蘇(仲荃)、瑞安陳葆善(栗庵);第八期有樂清吳熙周、周因;第十期有樂清高步云;第十一期有吳縣徐景清(叔廉)、東甌黃鉞(柄斧);第十二期有巨君、仁和馬世杰(軼群);第十四期有逸名、樂清朱鵬。該報作者主要是以主編陳黻宸為核心的同道(如陳葆善與其同辦過利濟醫學堂、心蘭書社,孫季秡即孫詒蒶,是孫詒讓從弟、宋恕妻弟)、親族(如陳俠是其弟,陳懷是其侄子)、學生(如馬敘倫、杜士珍、黃群、湯爾和、黃式蘇)、同鄉(樂清、永嘉、瑞安、東甌皆屬溫州,仁和屬杭州)。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往來和相近的學術取向,大多可以視為永嘉學派中人。

創刊同年,這份雜志即引起梁啟超的注意,他在《新民叢報》(1902年第18期)的“紹介新著”欄目稱許《新世界學報》:“實可為我報界進步之征,且可為我思想界文界變遷之徵,其中類多能文之人,其文皆縱橫排?,銳利透達,條理整然。其間雖非無一二詞勝于理者,且間有影響之言,不合論理者,然大端完善,不可誣也。”梁啟超看到了這份報紙可以作為“變遷”之徵,不過并未看到這種“變遷”背后所依賴的地方性思想學統。新民叢報社記者論及《新世界學報》“似多得力于瀏陽譚先生之學”,則屬于誤解。陳黻宸之學承自地域性的永嘉之學,其學自南宋之時便致力于破除朱陸門戶,主張經世實用,自不可以附于某人某黨以自限,否則容易陷入學術專制之弊。況且,如附于譚嗣同之學,又“反似古人皆無學,今人獨有學;他人皆無學,我輩獨有學”,所以,陳黻宸筆鋒一轉論道,“或亦論理家之一病歟”!其實,并不是陳黻宸得力于譚嗣同之學,而是譚嗣同亦得力于南宋永嘉之學。譚嗣同將南宋永嘉之學視為其仁學建構的一環,他在其《仁學》一書中認為唯有墨學能調燮聯融于孔與耶之間,而漢代黨錮、宋代永嘉可以視為墨家中的“任俠”之“仁”,秦之《呂覽》、漢之《淮南》可以視為墨家中的“格致”之“學”。譚嗣同在《致唐才常》(1897年4月15日)一信更是直接稱道:

來書盛稱永嘉,以為可資經世,善哉言乎。往者嗣同請業蔚廬,勉以盡性知天之學,而于永嘉則譏其淺中弱植,用是遂束閣焉。后以遭逢世患,深知揖讓不可以退蚚苻,空言不可以弭禍亂,則于師訓竊有疑焉。夫浙東諸儒,傷社稷阽危,蒸民涂炭,乃蹶然而起,不顧瞀儒曲士之訾短,極言空談道德性命無補于事,而以崇功利為天下倡。揆其意,蓋欲外御胡虜,內除?政耳。使其道行,則偏安之宋,庶有豸乎。今之時勢,不變法則必步宋之后塵,故嗣同于來書之盛稱永嘉,深為嘆服,亦見足下與我同心也。

在此后三十多年創刊的《甌風雜志》完成了學派譜系的建構,它是民國時期“永嘉學派”承前啟后的樞紐性學術刊物。它創辦于1934年1月,停刊于1935年12月,作為月刊每月20日出版,共發行24期,由設在瑞安楊衙街5號的上海仿古印書局瑞安分局鉛字排印,每期70頁。《甌風雜志》在凡例中標明其宗旨所主:“本志欲以闡揚先賢遺著,昌明固有永嘉學術,正俗解蔽而止于至善為職志。”《甌風雜志》總編輯瑞安陳謐(字穆庵,又字木廠,譜名守謙)是陳懷長子,而陳懷(字孟聰,或作孟?,號辛白)早年喪父,由叔父陳黻宸(字介石)教育長大,陳懷之于林損是亦師亦兄(從伯兄)。《甌風雜志》社名“甌風社”,載“本社特約撰述”有平陽劉厚莊(紹寬)、樂清黃胥庵(迂)、樂清高儲庼(誼)、瑞安池臥廬(志澂)、瑞安林公鐸(損)、平陽王志澄(理孚);編輯有瑞安宋慈抱(墨庵)、瑞安孫延釗(孟晉)、瑞安李翹(孟楚)、永嘉梅雨清(冷生)、永嘉夏承燾(瞿禪)、永嘉陳閎慧(仲陶);總理事瑞安林慶云(志甄)是陳懷女婿,承擔了雜志一切費用;副理事有瑞安陳準(繩甫)、瑞安張揚(宋庼)。刊出時,長輩如特約撰述者,以字稱,下屬名;而編輯多為平輩,以名稱,下屬字號。

如果說《甌風雜志凡例》標舉了其地方學術淵源,即“闡揚先賢遺著,昌明固有永嘉學術”,那么《甌風雜志發刊詞》更是一份晚清民國永嘉學派的總結性宣言,節錄如下:“甌海固東南文物舊邦也,戶誦程呂之書,人挾葉陳之策,出則彌綸以通世變,處則兢省以御物欲。代有英杰,僂指難窮。最近百年以來,遜學以文章名世(引按:孫衣言有《遜學齋詩文鈔》),籀以經術成家(引按:孫詒讓有《周禮正義》),蟄廬有馮校遺風(引按:馮桂芬有《校廬抗議》,陳虬有《治平通議》),介石與章實齋媲美(引按:陳黻宸曾掌京師大學堂史學總教習),燕生卑議深念兵刑(引按:宋恕有《六齋卑議》),鮮庵清聲尤精金石(引按:黃紹箕為‘瀚林四諫之一,清流領袖)。并皀璋之重器,為軒轅所宜陳;雖長篇之著述已彰,而短什之沉埋不尠。斯編體例,意在表征文獻既詳。復分六目……右列六目,名曰‘甌風雜志。駑轡負重,時有真蹶之虞;蠡管陳誠,冀動高明之聽。大雅宏達,盍興乎來!”

觀其辭氣,這篇發刊詞大約出自總編輯陳謐之手。陳謐在《籀公樓記》(1934)中再次簡略地勾勒了晚清民國永嘉學派的學術譜系。他所謂“白衣宗”的說法借用了章太炎《瑞安孫先生哀辭》(1908)對孫詒讓的敬辭。無論是發刊詞還是《籀公樓記》,兩文都將“永嘉經制之學”的重振溯源自孫衣言、孫詒讓父子,他們整理《永嘉叢書》有啟牖來學之功;而聞風而起的學派“后進”代表則指向“東甌三杰”陳虬、陳黻宸、宋恕。

四、論定的框架:“黎明運動”或“再生時代”

從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黃紹箕到“東甌三杰”陳虬、陳黻宸、宋恕,正是帝制中國轉向共和中國的梁啟超所謂“過渡時期”的兩代學人。兩代學人都處在錢玄同所謂“黎明運動”視野之內,兩代學人的關聯與差異都可以在這個背景下考察。而胡適、梁啟超等人的“再生時代”框架則會遮蔽永嘉學派參與“黎明運動”的學術史意義。

1937年3月31日,錢玄同為《劉申叔先生遺書》作序,提出了“黎明運動”的概念。他將1884年以來的五十余年分為“國故研究之新運動”的兩期,第一期(1884—1917)即是所謂的“黎明運動”,第二期(1917—1937)的學術思想之革新深受新學術、新方法、新文化的影響,溢出了前期的框架。“黎明運動”涉及了三十余年的學術思想之革新運動,其中,在錢氏看來最為卓特的有康有為、宋衡、譚嗣同、梁啟超、嚴復、夏曾佑、章炳麟、孫詒讓、蔡元培、劉光漢、王國維、崔適:“雖趨向有殊,持論多異,有一志于學術之研究者,亦有懷抱經世之志愿而兼從事于政治之活動者,然皆能發抒心得,故創獲極多。此黎明運動在當時之學術界,如雷雨作而百果皆甲坼,方面廣播,波瀾壯闊,沾溉來學,實無窮極。”

十二人中有宋衡(即宋恕)與孫詒讓兩人是永嘉學派傳人。其他如章太炎、譚嗣同、蔡元培、劉師培等人,都與晚清永嘉學派有著密切的學術交誼。不過,錢玄同所做的是時代先驅的群像概要,還不算學術譜系的認定。對此作出學術譜系認定的是胡適、梁啟超,而他們的誤認已被錢基博糾正。

胡適以歐洲文藝復興為參照,認為中國不能辜負這個既有“古學昌明”,又有“西洋學術思想輸入”的時代。在東西學術會同大勢的判斷下,胡適將“孫詒讓、章炳麟諸君,竟都用全副精力發明諸子學”的“最近世”,視為清代學術“古學再生”之勢的延續。在胡適之后寫作《清代學術史概論》和《近三百年學術史》的梁啟超,將乾嘉漢學視為現代科學精神的先驅。研究者已經看到,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和胡適理解清代學術所謂的“再生時代”如出一轍,連參照系都是一樣的。

這樣的學術史思路何嘗不是一種重造現代前史的發明,因為,宋學或理學的方面在此被否定掉了。劉巍看到,“由于胡適認為科玄論戰是歷史上‘理學與反理學思想斗爭的現代版,所以在他看來戴震等人正是科學派的先驅者;他所續列的自有淵源自成系統的‘反理學的譜系恰恰是理學家們所津津樂道的‘道統的反模擬,而且直接延伸運用到現代思想界的論戰”。處在理學影響下的清代學術“征實”思想,被梁啟超、胡適建構成了“反理學”的譜系。那么,處在洙泗濂洛的理學道統中,而又在朱陸二家以外別立的“永嘉學派”,又怎么能在后設的“反理學”譜系中獲得認同?

“黎明運動”中的永嘉學派,只有其延續乾嘉漢學的部分得到了新文化派認可,這部分也可以納入胡適的“再生時代”的學術史框架之中。但是,永嘉學派傳人的學派全貌以及核心的宋學指向(即知識性論述中的倫理性指向)卻被遮蔽了。孫詒讓的《周禮正義》被梁啟超《近三百年學術史》評述為“清代經學家最后的一部書,也是最好的一部書”,《墨子間詁》被胡適推崇;然而,孫詒讓救世的《周禮政要》以及更年輕一代學人的著述,如陳虬《治平通議》、宋恕《六齋卑議》、陳黻宸《中國哲學史》、陳懷《中國文學概論》、馬敘倫《莊子天下篇校釋》、林損《政理古微》、徐英《詩法通微》等本身所具有的學派一貫性就被人們忽視了。從學派整體的嬗變來看,進入民國時期的永嘉學派更加側重史學、義理、詩文的方面,而且代有轉益,更多視樸學為理解義理的手段。在孫詒讓和陳黻宸之間,不過是同一個地方學派“每轉益進”的關聯,而不是斷裂的關系。

1933年,錢基博在《后東塾讀書雜志》中直接批評了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中對孫詒讓的學術譜系的誤斷:“不知孫詒讓之父衣言,初衍永嘉經制之學;而以詒讓志在窮經,乃授以《周官經》。詒讓正義《周官》,間詁《墨子》,雖用漢學疏證之法,而意趣所寄,乃在經世。讀《周禮正義》《墨子間詁》兩序,可證。其學實淵源家學,而遠承宋學之永嘉經制一脈,與章學誠、邵晉涵為同門異戶;而梁氏遂以考證家目之,亦不免皮相之見也。”錢基博的糾正可謂準確,不過其吉光片羽散見于報刊,不太受人重視。同年,章太炎在《孫太仆年譜序》中,準確地將孫衣言、孫詒讓家族視為“永嘉經制”之學的晚清傳人。

其后,以清代學術史的視角在孫陳兩代學人之間做出整合的,是永嘉學派傳人林尹。在其《中國學術思想大綱》中,無論是從皖系經學一系下來的孫詒讓,還是從浙東史學一系下來的陳黻宸、林損,都處于“清代之征實學”的正脈之中。而“清代之征實學”的根基如林尹所言,已經在顧炎武、顏元、王夫之、黃宗羲等清初學者那里奠定。征實之學,才能推導出致用。

在這種“或征于實事,或征于古籍”的“征實”精神統攝中,歷來注重事功、經制,反對空言心性的永嘉學派成為匯聚晚清時期永嘉士人的一面旗幟。晚清國粹派的鄧實,特別區分“君學”與“國學”,并將“永嘉經制之學”視為有用之“國學”。在他看來,學術不依賴君主而能影響于社會正是泰西國勢強盛的一大關鍵,而本國古學并不是沒有真學術:“而觀我國,則歷代雖有一二巨儒,精研覃思,自成宗派,其學術非無統系之可言,而空山講學,所與倡和者,惟其門徒及二三知己耳,而全社會不知尊仰,后人不聞表彰。”此前,鄧實撰寫的《永嘉學派述》正是昌明古學,使其有用的努力:“黃梨洲所謂永嘉之學,言之必可行,足以開物而成務者。豈不然哉!”晚清國粹派重視永嘉之學,正是以粹化國學的方式應對世變的反應。于是,永嘉之學和“明末三先生”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的學說共同成了反撥專制的“君學”的思想資源。這是無法被納入胡適“再生時代”框架的內容——“永嘉之學”深刻地參與了錢玄同描述的“黎明運動”,其致用的倫理性被后來的學術史框架遮蔽了。

五、結論

胡適其實是將“溫州學派”視為一時一地之學,將它排除出“科學”進化的學術史譜系。早年,梁啟超也將陳黻宸等人誤認為是譚嗣同之傳的影響,為陳黻宸撰文所糾正;后來,梁啟超順著胡適的“再生時代”的框架將孫詒讓視為漢學一脈,同樣為錢基博糾正。孫詒讓所屬的地域性永嘉學派并不能僅僅視為漢學考據。這種廣為流傳的學術史框架使人們長期不能以他們及其繼起者本屬的名稱“永嘉學派”來進行整體認知。經過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將孫衣言、孫鏘鳴、孫詒讓、黃紹箕、陳虬、陳黻宸、宋恕、馬敘倫、陳懷、黃群、高誼、林損、徐英、林尹、陳謐等一大批人物置于其本有的地方性學派脈絡里加以考察。

宋代“永嘉經制之學”,在鄧實眼中是言之必可行于當世的國粹資源,側重對古學之昌明;而在晚清民國“永嘉學派”看來,它已經過清代征實學的灌注,成為“兼宗漢宋之長而通其區畛”、應對世變之亟的不二選擇——這意味著,在心性與事功兩端,“永嘉學派”后進有責任將先輩的學術見諸行事。林損在《永嘉學派述》開篇就表明了此用世之旨:“本師陳先生(介石)嘗言:學不可不講,而學不可措之于事,施之于世者,不必講。”這種精神在晚清重振之初便嵌入了其內在生命,兩江總督李雨亭制府為孫衣言《壽序》認可錢泰吉之言:“吾浙之學,猶有永嘉,真脈乃在瑞安。”從瑞安孫氏家族到陳黻宸及其弟子們都將“永嘉學派”視為在國學陵夷之世中更新傳統的統合性力量。由此,學術界理應恢復原本貫通的學派脈絡,恢復該學派本來的命名。那么,“永嘉學派”不只是國故家眼中的史料,還是活躍于晚清民國,并深度介入晚清改良運動、諸子學復興、國粹派崛起、北京大學“新舊之爭”等歷史現場的一支地方學術力量。晚清民國時期作為地域性學術流派的“永嘉學派”一旦點亮,將會為該時期學術史、思想史、文學史諸多領域帶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

責任編輯:張翼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色图区| 99热亚洲精品6码| 91视频首页| 亚洲乱伦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2021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1亚瑟视频| 经典三级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欧美性精品|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人人射|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无码一区18禁|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你懂得|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欧美在线导航| 日本不卡在线|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在线日本|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www.亚洲一区|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欧美日韩导航|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69精品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