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從整體來看,黨員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是積極向上、進取爭優的,但也有一些黨員干部還存在不作為、慢作為,見事兒就躲、扛事兒就軟等現象。這背后究竟有什么樣的主客觀原因,有哪些有效的解決辦法?
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系,也是價值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黨把干部放在各個崗位上是要大家擔當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當前,從整體來看,黨員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是積極向上、進取爭優的,但也有一些黨員干部還存在不作為、慢作為,見事兒就躲、扛事兒就軟等現象。近日,《中國紀檢監察》雜志刊文《“躲事兒”干部面面觀》,分析了這背后的主客觀原因,提出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本就不想干:個人“小算盤”打得響
“在我們單位,現在一些干部的躺平現象比較突出。”在采訪中,某單位黨委書記說,“這些干部的人生價值觀是這樣的:第一是把身體保養好,第二是把家庭照顧好,第三才是工作,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這類現象并非個例。有的干部是即將退休人員,有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想頤享天年,靜待平穩退休;有的過往取得一點成績就心滿意足,認為對得起組織和領導了,裹足不前、安于現狀;有的認為職業天花板舉頭可望,提拔渺茫,索性放棄努力,庸懶散拖;有的當官做老爺,高高在上,認為群眾來辦事是給自己添麻煩,給群眾辦事是恩賜,因此態度生硬、推諉扯皮;有的坐在機關遠離群眾,對群眾的困難視而不見、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消極應付。
還有一些干部不干事是因為心存私念邪念。這類干部看似是“不作為”“慢作為”,實則背后藏著吃拿卡要的壞心思,辦事者送上錢后就快馬加鞭。比如黑龍江省工信委某處原副處長張偉天利用審核企業申報補貼的便利,以加快辦事進度為由向企業索要獲批資金額度15%的好處費,黑手伸得長、撈得狠。
忐忑不敢干:“不出風頭別冒險”
“現在干工作壓力日增、責任很大,要求效率必須大大提升,但現狀卻是一些本可就地解決的問題被頻繁請示、匯報,效率大打折扣。”采訪中,一名領導干部描述遭遇的困惑。記者在多個省份采訪發現,出于擔憂心理,有的干部遇事故意慢半拍,“看一看再說”“等一等再做”,動輒將工作下壓、把問題上交,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怕多干出錯被追責。一些干部規避“風險”的心態居多。有的認為越干事、干的事越多,承擔的責任就越大、風險越高,這導致一些干部產生干多錯多、不干不錯的錯誤想法,久而久之,不敢試、不敢闖也懶得想。
怕得罪他人不值得。一些領導干部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習慣于當“老好人”“和事佬”,工作上寧愿降低標準也不批錯、不糾錯。
怕媒體炒作太冒頭。有些干部抱有“中等生”心態,擔心工作冒尖出彩會引來媒體曝光,一旦置身于聚光燈下,很多細節就會被放大,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和錯誤就會被審視出來,與其承擔“翻船”風險,寧可不出彩。
怕被人盯上揭老底。一些干部信奉“平安至上”,期待“軟著陸”。有的碰到人事等棘手問題畏縮不前,害怕提拔誰都有人反對,從而影響自己的仕途,于是干脆不動。
庸能不會干:“滿河的石頭能壓菜的少”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干部躲事,嘴上說的是擔心出問題、被問責,實際上是對政策把握不全面、對風險預判不到位,不善為、不會為。
本領確實跟不上。有的干部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不強,專業知識不足,開展工作不得要領、無所適從。如某市轄區一名海洋職能部門的同志,因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對海洋管理事務工作懵然不知,導致分管的漁港監督管理工作混亂無序、問題頻出。
疏于學習不上心。有的干部明顯能力不足還毫無本領恐慌,對待工作能力提升有擺爛心態。比如換屆后調整到鄉鎮的某些年輕干部因不認真學習文件,低保政策未吃透,對審批標準不清楚,導致申報把關不嚴,造成低保殘保重復領取,被大量群眾投訴。
用人機制不合理。有的人崗不適配,對干部沒有做到用當其時、人盡其才。“有的干部明明執行能力強,卻讓他去做研究;有的干部明明研究能力強,卻讓他去搞接待。”一名干部對記者說出這番話時,一臉悵然與無奈。既不重揚長,也不重補短,致使一些干部對于工作的熱情消耗殆盡,逐漸步入不會干事的“不為”行列。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進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階段,尤須激發干部愈難愈上、愈險愈進的精氣神,敢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勇做前人沒做過的事。
選人用人用實績說話,讓干事創業的人有“奔頭”。選好人、用對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勵;追責板子既要高高舉起更得精準落下,讓庸政懶政的人真正吃“苦頭”。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精準問責一個可以震懾警醒一片;評優績效打破輪流坐莊的“大鍋飯”,讓“誰優誰不優”一目了然,讓真優秀的干部評上優,讓其他干部真信服;鼓勵保護創新,讓敢為人先的干部有“勁頭”。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問題就談什么問題,做領導的要把該自己擔的責任擔當起來,讓干部放心闖。
乘風破浪的新時代,不僅呼喚更多“今日長纓在手”的壯舉,更期待“滿懷豪情向未來”的斗志。讓我們勇挑重擔、踔厲奮發,攜手同行、團結奮斗,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偉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紀檢監察》2023年第10期 陳楊、黃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