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敏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指出,構建主體多元、內容全面、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更好地達成課程目標和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在評價內容方面,重視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進行綜合評價,真正實現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1]鑒于此,筆者以“以評促學”為切入點,以促進價值回歸為立足點,實現學生運動能力高質量發展。
一、排球專項運動項目所需的專項運動能力
能力指與多種技能或任務操作有關的一般特征。[2] 運動能力是運動技能操作潛在的基本構成要素[2]。一種運動技能操作需要多種運動能力作為基礎,人的運動能力存在種類、數量和水平上的差異。[2]人們在運動技能操作的過程中之所以會表現出不同的操作水平和差異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自身所具有的操作技能與自身運動能力的相關水平。也就是說,當學生所具備的運動能力與所操作的體育項目關系高度相關的時候,他能在一項或者多項體育運動中體都體現出較高的運動技能水平,也就說明這幾項體育運動所需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高度相關的;而當這名學生所具備的運動能力與所操作的體育項目關系不大,那么這名學生就會體現一般水平的運動技能。利用任務分析法,根據弗萊斯曼對運動能力的分類,以“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為例,解析復雜的運動技能,從而呈現出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能之間的關系(圖1)。
弗萊斯曼將運動能力分為身體素質和知覺運動能力,以“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為例,圖1底層是發球技術所涉及的潛在的各項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包括知覺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2個方面。學生的排球專項運動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而這些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會直接影響排球發球專項技能的成就潛能。在發展排球專項的運動能力基礎上,通過結構化的大單元設計學練,逐步學習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的核心技術,將結構化的核心技術動作熟練掌握之后運用在練習和比賽中就會形成排球發球專項運動技能。
二、排球專項運動項目的評價要點
把開放式運動項目從按照簡單拆分技術動作結構的教學方法中解脫出來,產生了許多與之相適應的運動學習原理和方法。如,在排球專項考核中如果以單個學生自傳自墊球為考核項目,這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運動能力的評價要求“用評價促進運動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漸行漸遠。《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指出,評價的重點不是學生對某一運動項目單個動作技術的掌握,而是靈活、有效運用動作技術的能力,評價可以針對個人,也可以針對團隊。[1]那么排球運動項目中學生的運動能力在“賽”中如何評價,如何結合實戰情境和項目特征建立合理的針對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評價,仍是需要探索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1.依據項目類型,明確評價維度
對開放性運動項目進行專項運動能力的評價是較為復雜的,開展開放性運動項目的環境、對手等具有不可控性,也難以量化評價,在目前的教學中,均以技術熟練程度進行評價。弗萊斯曼分類法從知覺運動和身體素質2個方面將人類運動能力分成了兩大類:知覺運動能力和身體熟練能力,其中知覺運動能力主要包括多肢體協調性、控制準確性、反應定向、反應時、手臂動作速度、速度控制、手靈敏性、瞄準能力。[2]在教學中應準確把握運動能力的評價維度,運動能力包羅萬象,每個運動項目所體現的運動能力不同,與之相適應的評價維度也應有所不同,在評價前應準確把握運動技術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問題,針對問題設計評價維度,進而找到準確提升學生的比賽成績的方法。比如田徑項目中,專項運動能力測試可以多圍繞個人技術動作進行設計,而足球、籃球、排球測試賽就大相徑庭了,必須考慮到環境、對手等外界影響因素進行設計,才能真正測量出學生真實的專項運動能力水平。
2.依據項目特征,明確評價內容
排球運動項目中強調的是有效的配合,個人的技術水平是基礎,如何把個人技術水平通過團隊技戰術發揮出來,并獲得比賽的勝利才是關鍵,對學生進行賽中運動能力的評價就成了重點。正確的測量方法會得到比賽中第一手各項技術指標的測量結果,這對科學評價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墊球動作就可以通過比賽中的墊球控制的準確性(到位率)、反應時等方面進行評價。身體素質彈跳力等運動能力可能在比賽中很難直接得到有效數據,就需要教師設計特定的有針對性的測試賽,進行排球專項運動能力測試。
三、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評價要素
1.反應時
排球有著開放式運動項目的典型特征,比賽場上的變化瞬息萬變,這就需要場上隊員具有良好的應激性和決斷性,比賽場上變化莫測的瞬間能夠運用專項運動能力選擇最優方案處理突發狀況,這也是個人排球專項技術水平最真實的體現(表1)。
排球項目中的運動技能具有開放性特征,學習過程中從動作感知到本體決策都具有內隱性,傳統的評價方法很難對其進行評價,只能通過對場上隊員在比賽中的反應時進行評價,包括步伐移動的時機、方向和到位率,以及各種外界因素預判(球、同伴、對手)維度,即對場上學生頭腦中對外界刺激所形成的快速反應能力進行評價。通過步伐和預判的相關指標,判斷隊員的優勢和不足,如,由于步伐移動速度不足導致沒有移動到位;由于對來球位置判斷不及時不準確沒有移動到位。再如,得分是因為判斷對手空位得分還是及時與同伴配合技戰術得分,這樣就針對性地量化了學習過程中難以量化的內隱性評價維度,針對學生的所反映出來的弱點進行針對性的組合練習,進而提升學生的技能。
2.控制準確性
在排球學習過程中,本體應答階段具有外顯性特點,是較容易觀察和測量的環節,控制準確性運動能力指標的評價,可直觀反映場上隊員傳、墊、扣、發、欄的運動技術水平(表2)。由于這個階段所涵蓋的技術動作較多,評價應體現細致、精準,也可以深入設置更詳細的下層評價指標。
在控制準確性評價的指標中,呈現的是排球專項運動技術在比賽中的實戰應用情況,這與以往單獨進行的運動技術測試不同,這是場上隊員原有排球專項技術水平在比賽中的真實體現(表3)。在練習中學生可能出現墊球不掉、3米線內完成扣球,但在比賽中,具有比賽強度、環境、氛圍、對手等的真實比賽情境下,則可以更能評價場上學生的賽場技術的優點與不足,為之后的練習和比賽進行有的放矢的練習。
控制準確性指標下墊球指標更精確的細化指標(表3),體現場上隊員的實戰水平,評價指標越細化,對學生的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評價就越細致,也就會發現學生在排球專項運動能力中的更細小的優勢和不足。
3.反應定向
在以往的評價中很難找到關于排球戰術評價的蹤影,運用反應定向這個評價指標就可以直接來量化場上學生的戰術意識、應變和效果。反應定向是個綜合評價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在比賽中面對不斷變化的刺激的應變能力、運動技術的熟練程度和準確程度、同伴協作組織戰術選擇、配合以及得分能力、身體協調性和專項體能等情況。
反應定向指標根據評價需要逐級細化指標,根據場上的實際情況再做更精準的評價,這是對場上隊員綜合能力的評價,也是排球專項運動能力的綜合考察,建議在指標權重比中占評價的主要部分。評價是為了目標更好地達成,所列舉的測評指標中沒有涵蓋專項身體素質評價,這部分可以單獨測評也可以放在以上的指標中進行綜合測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Richard A.Magill,著.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M].張忠秋,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