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宬宇 張華兵 馬隨隨
摘? 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持續(xù)爆發(fā)不僅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同時給高校師范生教育實習帶來諸多挑戰(zhàn)。師范生教育實習是教師培養(yǎng)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師范生教育實習存在面臨疫情防控壓力增大、實地實習的不確定性增加、實習質量無法保障及實習評價單一等現(xiàn)實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根據(jù)疫情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教育實習模式,積極倡導線上實習、線上線下滾動實習;進一步從明確使命、強化職責,落實防控措施、因地因時推進教育實習,整合優(yōu)勢資源、夯實教學實習條件,多措并舉、構建全過程的教育實習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疫情常態(tài)化下高校師范專業(yè)教學實習轉變的路徑,從而確保教育實習的高質量完成。
關鍵詞:疫情常態(tài)化;師范生;教育實習;模式轉變;現(xiàn)實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5-0085-05
Abstract: The continuing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not only affected people's lives, but also brought many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eacher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the pressur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increased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practice. The uncertainty of field practice increases and the practice quality can not guarantee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single practical dilemma. In this contex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justed their educational practice mode in a timely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ctively advocate online practice, online and offline rolling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we further clarify the mission,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we integrate superior resources, consolidate teaching practice conditions and take more measures simultaneously. In term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epidemic normaliz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high quality of education practice.
Keywords: COVID-19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internship; paradigm shift; actual difficulty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下簡稱“新冠感染”)疫情的持續(xù)爆發(fā)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也給高校師范生教育實習工作帶來了諸多現(xiàn)實困境與挑戰(zhàn)。當前,我國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向良好態(tài)勢發(fā)展,但由于新冠感染具有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等特點,我國已轉入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1]。疫情常態(tài)化并不意味著疫情結束,而是一種持續(xù)性清零的狀態(tài)下,結合防控措施,將防疫工作進行到底。
師范生教育實習作為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師范特性的綜合實踐課程[2]。通過教育實習,能使學生鞏固專業(yè)思想,增強對中學教育事業(yè)的適應性。使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綜合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并逐步獲得從事教育工作的能力,為從事中學教育教學工作和持續(xù)的專業(yè)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3]。在當前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通過梳理高校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提出教育實習模式的破解之道,為未來大型公共健康事件中人才培養(yǎng)的適應性模式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 新冠感染疫情常態(tài)化下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面臨的問題
(一)? 疫情防控壓力增大
在疫情常態(tài)化下,切實保障師生的身心健康任重而道遠。學校是一個人口集聚區(qū),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本身疫情防控壓力大,一旦破防,后果將不堪設想。在校園內,實習生、實習單位的師生屬于密切接觸者。對于實習單位而言,實習生屬于流動人員,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非駐點的實習生,每天往返于學校或家庭與實習單位之間,在這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人群,再進入校園,會增加校園疫情風險的概率。同時,對于實習生而言,實習學校的師生每天同樣往返于學校與家庭之間,會接觸到校園外不同的人,增加了實習生自我防護的壓力,同時要承擔心理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實習生的實習狀態(tài)。非駐點實習生再往返于高校與中學之間,高校的疫情防控壓力也會增大。一旦校園內中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觸者,整個學校的教學秩序將會被打亂。所以,無論對于高校、實習單位還是實習生,在頻繁的接觸過程中,都會增加疫情防控的壓力與責任。
(二)? 實地實習的不確定性增加
當疫情在一個區(qū)域出現(xiàn)時,這時候該區(qū)域中小學校園會停止線下教學、或全面封閉校園,任何非本校人員禁止進入校園。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中學愿意接收實習生,師范生就無法進入中學開展教育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如果實習學校出現(xiàn)感染者或有密切接觸者,高校也會終止學生在該校繼續(xù)實習;同樣,如果實習生中出現(xiàn)病毒感染者或有密切接觸者,實習學校會停止實習生的實習工作。所以,在疫情常態(tài)化下,高校師范專業(yè)學生到定點學校進行教育實習就變得不確定和不可控制,嚴重影響實踐教學工作正常運行。
(三)? 實習質量無法保障
疫情常態(tài)化下,師生間盡量減少面對面的接觸,減少人群流動聚集與接觸的頻率,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的效果。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如2020年春學期,學生都無法返校的情況下,有些高校的教育實習就要求學生就地實習,學生自主聯(lián)系實習單位。此情況下,如何確定學生正常在實習單位實習,即使是正常實習了,由于并非學校定點單位,無法了解實習學校的指導力量,也無法準確獲知是否正常指導;本校指導教師雖然能夠通過網(wǎng)絡進行遠程指導,但卻無法跟蹤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對于高校來講難以實時跟蹤學生的實習狀態(tài)。另一種,在偶發(fā)事件情況下,如實習過程中某位實習生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或者次密切接觸者,實習單位便終止了在該單位全部實習生的教育實習工作。這將導致一種情況是實習生在校內等待實習單位通知其返校實習,而校內的自我實習與中學的實際環(huán)境是迥然不同的,無法創(chuàng)造出中學原生課堂情境;另一種情況是高校學生在隔離期結束后重新安排實習單位,這時候實習生面臨著與原實習單位教學內容、進度等不一致與不連續(xù)的問題,還需要熟悉新的實習環(huán)境。所以說,在疫情常態(tài)化期間,傳統(tǒng)的教育實習模式正受到嚴重挑戰(zhàn),非常態(tài)下的教育實習質量受到質疑。
(四)? 實習評價比較單一
現(xiàn)在的教育實習評價是從實習生、實習單位和高校三個維度對師德體驗、班主任工作、教學設計和教研活動等實習內容進行綜合評價,最后的評價方式就是對每一個實習內容進行打分,然后按照三個維度及各分項內容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4]。在疫情常態(tài)化期間,傳統(tǒng)教育實習的過程被打亂,指導教師無法有效全程跟蹤,也就無法獲得實習的過程狀態(tài),特別是師德體驗、教學研究和班主任能力的過程跟蹤受到限制;而實習結束缺少真實環(huán)境的實習成果展示也被打上問號。缺少過程性評價的單一終結性評價不能夠科學有效地評價學生教育實習完成質量。
二? 新冠感染疫情常態(tài)化下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模式
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在不同的防疫形勢下,高校為確保師范生教育實習進度,因地因時采用不同的教育實習模式。根據(jù)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疫情防控實施分區(qū)分級精準防控策略[5]。高校根據(jù)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因地因時地采取線下教育實習、線上教育實習、及線上線下滾動式教育實習三種模式,保障疫情常態(tài)化師范生能夠有序開展教育實習,具體如下。
(一)? 線下教育實習模式
對于低風險地區(qū)的高校并且實習學生沒有去過中高風險地區(qū),分配實習生到各基地學校開展線下實習。在此模式下,各基地學校應當加強疫情嚴重地區(qū)以及中高風險地區(qū)流入人員的跟蹤管理,做好實習學生的健康監(jiān)測和服務,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教室等公共場所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師生防病知識和防護技能普及等工作。線下教育實習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育實習模式,大致可以分為觀摩研習、校內試訓、實習生試講考核三個階段[6]。首先,師范生進入實習基地中學進行為期兩周左右的觀摩見習,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等工作,深入了解中學備課聽課講課等環(huán)節(jié)及班主任相關工作內容;其次通過集中試訓,主要包括設計教案、片段教學、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等培養(yǎng)實習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最后對實習生進行師范技能考核,通過隨機選取教學主題、教學設計及試講等環(huán)節(jié),結合實習過程表現(xiàn),由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和高校專業(yè)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jù)評價結果給出考核等級。
(二)? 線上教育實習模式
按照疫情防控政策對于中高風險地區(qū)的高校,無法開展線下實習,因此采取線上教育實習模式。高校在進行日常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還要做好實習學生的管理,以及線上教學相關技術人員、網(wǎng)絡基礎設施、場所等方面的準備。線上教育實習模式可以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高校要加強高校校內專業(yè)指導教師的力量,聘請有中學經(jīng)歷或從事教學法研究的老師擔任校內專業(yè)指導教師,強化在校內的虛擬實習,增加指導的頻次,提高指導的質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在校內實習不輕松;二是與實習基地學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經(jīng)驗交流,指導實習學生更好地開展線上實習,保障線上教育實習的進度和質量。線上教育實習主要包括線上觀摩學習、指導教師線上講解及視頻學習、錄制微課等環(huán)節(jié),能夠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育資源,突破地理空間等條件限制;但是線上實習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缺乏線下實習的強制性,部分實習生自制性較差等,導致實習效果有所折扣。有條件的高校線上教育實習可以建立2至3個定點實習學校,采用雙向線上直播、在線管理班級、在線教研同步方式進行;通過線上實現(xiàn)真實情景、同步化。為了增強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師范院校應當充分發(fā)揮學校內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在線上直播中學課堂教學、主題班會、教學研討等,實習生也可以通過連接電腦與中學生開展實時線上教學,實時參與中學教研互動。同時可以通過與實習學校班主任合作,將線下班級管理模式轉移到線上。通過每周定期提交作業(yè)反饋表、晨晚讀考勤表及每周一次的線上班會等形式,遠程參與中學生的班級管理工作,并及時在微信家長群、班級公眾號等網(wǎng)絡平臺中公布,評選出作業(yè)上傳達人、任務打卡小能手、每周學習新秀等,以此來激勵中學生學習并提高實習生在線管理班級的效率。
(三)? 線上線下滾動式教育實習模式
1? 線下實習向線上實習轉變
對于疫情低風險地區(qū)突然轉為中高風險地區(qū)的高校,導致線下教育實習不得已中斷,就需要由線下實習向線上實習轉變,并將線上與線下教育實習相融合。高校和實習生要建立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對于突發(fā)的疫情以及疫情防控等級的提升,要有充分地準備。一方面,需要通過線上同步原來在實習學校的教學、班級管理、教研等工作,做到與線下內容、環(huán)節(jié)等方面的有機銜接。另一方面,在從線下向線上教育實習轉變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如云班課、慕課、教師教育云資源庫等線上教學資源指導實習生進行在線學習,校內外指導教師通過研討選擇相關內容,努力做到與先前線下教育實習的實踐活動高度結合[7]。此外,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共享實習學校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如各實習學校存檔的優(yōu)秀公開課視頻、微課說課視頻、教學研討課視頻及各類競賽比賽視頻和優(yōu)秀主題班會視頻等,師范院校可以將這些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視頻上傳至本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庫中,供實習生觀摩、學習、交流,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師范生的教學視野與思路,同時能夠提高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效率。
2? 線上實習向線下實習轉變
對于中高風險地區(qū)轉為低風險地區(qū)的高校,可視情況由線上實習轉變?yōu)榫€下實習。或對于處于低風險地區(qū)的高校,但部分實習生存在中高風險地區(qū)的行程或因疫情管控處于居家隔離的狀態(tài),導致實習學校拒絕其進入校園開展實習活動,可先采取線上實習,待隔離解除后,可由線上實習轉為線下實習。線上實習時,應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商議,制定線上實習計劃、實習內容、實習任務等,借助慕課、翻轉課堂等網(wǎng)絡教學資源,提前做好教案設計,結合實習指導教師意見對教案進行修改設計,在校內積極開展模擬授課,并通過線上直播或者錄制視頻的形式,請實習指導教師實時指導;待隔離解除后,可以無縫對接線下實習內容、實習環(huán)節(jié)。
由于疫情常態(tài)化,線上實習、線上線下滾動實習或將常態(tài)化,高校應及時做好預案。在實習前的一個學期期末,高校可向實習生推送各版本的中學電子教科書,并要求實習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育資源與平臺進行觀看學習。實習階段要充分利用U(大學)-G(政府)-S(中學)聯(lián)盟優(yōu)勢,聘請中學骨干教師及高校專業(yè)教師作為線上實習指導教師,形成校內專業(yè)教師與校外骨干教師的“雙師型”指導團隊。教育實習的形式雖然在變化,但是要切實做到內容不能少、質量不能降低,需要加強教師職業(yè)素質類培訓,如班主任工作技能,幫助實習生盡快完成角色轉換。線上教育實習過程中,主要通過在線角色扮演、與中學通過網(wǎng)絡連線同步教研活動等。一旦疫情防控允許線下實習,需要及時將校內實習、線上實習的成果進行實踐檢驗,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和鞏固實習成果;或將校內實習、線上實習面臨的問題去實踐中解決。高等學院還要建立全過程、多主體的線下線上教育實習的全過程評價機制,使學生的教育實習得到充分評價,特別要重視學生的過程性表現(xiàn)。
可以發(fā)現(xiàn),疫情常態(tài)化下高等學校師范專業(yè)的教育實習打破了傳統(tǒng)的實習模式,強調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優(yōu)勢,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開展教育實習工作,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保障了特殊時期教育實習工作的完成。
三? 新冠感染疫情常態(tài)化下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模式轉變的途徑
(一)? 明確使命擔當,強化職責
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職責與擔當。新冠感染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實習生進校實習困難重重,實習意愿存在明顯弱化。因此,明確使命、強化意愿、敢于擔當、協(xié)同發(fā)力成為破解教育實習面臨的疫情防控壓力增大難題。對于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期間教育實習實踐方面的問題,國家在政策制定、方案實施、觀念引導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如教育部辦公廳和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學校衛(wèi)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各方應當主動擔當,明確使命,主動遵守疫情防控中的各項看似繁雜卻精準的防控措施[8]。另一方面是教育實習質量的職責與擔當。要以高等院校為主導,做好疫情常態(tài)化下教育實習實踐的先行者,以學生為本,校校協(xié)同,由教務處牽頭,化整為零,發(fā)揮二級學院和指導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不拘泥于形式,鼓勵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教育實習質量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 落實防控措施,因地因時推進教育實習
在新冠感染疫情突發(fā)的背景下,為防止疫情擴散及聚集性感染病例的發(fā)生,師范院校應當充分貫徹落實國家與當?shù)卣P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信息技術手段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師范生教育實習工作的有序推進。各高校根據(jù)疫情形勢變化采取不同的教育實習模式,因地適宜,“云上”實習;因時制宜,線上與線下滾動式實習。堅持“一校一策”乃至“一專業(yè)一策”的原則,研究制定本校疫情防控期間教育實習工作的專項方案。如低風險所在區(qū)域,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分批妥善安排學生開展實地實習,同時準備好教育實習的疫情應急預案,對實習地及實習學生做好防控監(jiān)測。中高風險所在區(qū)域,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開展遠程教育實習,在此過程中依據(jù)本校和實習基地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并依據(jù)疫情形勢的轉變,逐步建立線上線下可相互轉換的、滾動式教育實習模式。這種線上線下滾動式教育實習,不受時空與時間的限制,切實保障所有師范生自主高效地參與教育實習。
(三)? 整合優(yōu)勢資源,夯實教育實習條件
新冠感染疫情期間,依據(jù)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戰(zhàn)略部署,各大高校紛紛利用網(wǎng)絡設備開展在線教學[9]。在此背景下,教育實習的實習生可以通過線上實現(xiàn)跟班聽課、名師遠程指導試講、試教等。線上實習初期,各專業(yè)指導教師推送學科電子教材與權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網(wǎng)址,實習生可在線從平臺中搜集課程視頻和課程相關材料。通過廣泛征求各基地學校意見,中學學科教學骨干與校內專家作為線上教育實習指導教師。通過網(wǎng)絡平臺,與中學實習指導教師,實現(xiàn)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班級管理、教研活動的平臺共享。高校為保障線上教學、線上實習,需要加強教育教學的“軟硬件”設備建設,同時要發(fā)揮與高校所在地政府、中學的協(xié)同優(yōu)勢,改善中學實習基地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中學師資力量與水平。通過共享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打造師范生線上教學實踐平臺,促進師范生教育實習得到高質量發(fā)展。高等學校需要進一步增加教學實習經(jīng)費的投入,保證教學實習各個環(huán)節(jié)順暢運轉。
(四)? 多措并舉,構建全過程的教育實習評價機制
逐步構建以人為本、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實習產出為導向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全過程教育實習評價模式。第一,包含實習前、實習中及實習后三個階段的全過程評價,各階段的實習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中;第二,評定實習成績前,應當安排實習指導老師所指導的實習小組進行組內交流,對學生的實習表現(xiàn)、實習得失、今后的個人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指導與評價;第三,在評價過程中,加強高校專業(yè)教師與實習基地指導教師之間的密切溝通,并形成指導合力,避免任何一方話語權的缺失;第四,加大對學生實習產出的評價比重。作為一名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應當將匯報講作為實習考核的主要內容,著重考察學生是否達到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與教育教學能力。最后在評價時,根據(jù)師范生的實習前培訓、實習過程中教案設計、匯報講等表現(xiàn)綜合考評;第五,推動評價手段多元化、現(xiàn)代化。積極推行過程性評價與結果評價、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采取“線上云直播、線下隨機分組評比”的方式對實習生進行實習評價。并在線邀請中學生與低年級師范生旁聽打分,單組實習生5人一組,每組保持50人以上的線上線下同步聽課狀態(tài),讓中學生和低年級師范生成為旁聽人員與“云監(jiān)督員”,共同參與評價與探討并從中受益。在實習過程中,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手段考核實習生的打卡記錄與觀摩聽課、班級管理等實習過程,綜合分析得出評價結果,保障評分結果能夠真實客觀反映實習生的實習成果。
四? 結束語
高校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一方面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也是檢驗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一種方式。新冠感染疫情的常態(tài)化,一方面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另一方面也為改革教育實習模式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在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各方應當肩負使命保障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工作的有序開展。高等院校應當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及時做好教育實習的教學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將新冠感染疫情對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根據(jù)疫情形勢的變化,因時因地制宜,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實習模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與教學資源,將線下教育實習與線上教育實習有機結合,切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