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繼銀
外部董事總是難以足夠了解公司業務而發揮實際作用,內部董事則總是因為太了解公司和身在其中而無法獨立。所以要通過一個董事會的系統設計來提高董事會的質量、獨立性和有效性。如果全體獨立董事,甚至是全體董事,都只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花瓶”,如何能夠保證首席獨立董事不會是一個新的“花瓶”

2023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全部由獨立董事參加的專門會議機制,關聯交易等潛在重大利益沖突事項在提交董事會審議前,應當由獨立董事專門會議進行事前認可”。獨立董事專門會議需要有一位獨董召集和主持,會催生“首席獨立董事”,這個角色的產生、演進與職責發揮是怎樣的,在中國企業該如何有效落地?
何謂首席獨立董事
英文中“首席獨立董事”有多個用語:“牽頭獨立董事(Lead?Independent?Director)”“高級獨立董事(Senior?Independent?Director)”“主持董事(Presiding?Director)”“牽頭董事(Lead?Director)”“獨立副主席(Independent?Deputy?Chair)”“獨立非執行主席(Independent?Non-executive?Chairman)”。
首席獨立董事的本質,是在董事會職位設置上保證董事會的獨立性,提高董事會對公司的獨立領導力。具體而言,就是如果公司不是由獨立董事擔任董事會主席,則需要有一位獨立董事牽頭,使獨立董事作為一個整體能夠有效發揮作用。任命首席獨立董事已成為美國上市公司的普遍做法,這是因為美國上市公司近一半堅持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美國在公司治理制度設計上,一直保持著把董事會主席和CEO兩職合一還是分離,作為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發展、人才儲備情況進行自主選擇的事項。過去11年,約翰·湯普森在微軟公司的首席獨立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會主席的角色輪換就是個很好的案例。
湯普森2012年2月以獨立董事身份加入微軟,任首席獨立董事。2014年2月,鮑爾默卸任微軟CEO,蓋茨卸任董事會主席,湯普森接任董事會主席,納德拉接任CEO并加入董事會。2021年6月,納德拉任董事會主席兼CEO。湯普森任首席獨立董事,職責包括召集獨立董事會議、制定執行會議議程以及主導CEO的績效評估。
2023年3月,桑德拉·彼得森成為微軟新任首席獨立董事,任治理和提名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成員。湯普森繼續任董事,同時是治理和提名委員會的成員。董事會主席納德拉表示:“我一直珍視約翰的建議和領導,感謝他作為首席獨立董事的貢獻,以及他將繼續為微軟提供的戰略遠見?!彼€表示:“自加入我們的董事會以來,桑德拉提供的指導和意見非常寶貴。我很高興她將繼續作為首席獨立董事為微軟帶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領導力。”
企業自主改革時代的“牽頭董事”
首席獨立董事的不同稱謂,反映了這一角色的演進歷程。其起源于1994年通用汽車公司的自主公司治理改革,當時采用了牽頭董事(Lead?Director)一詞。
現代公司治理實踐中,董事會主席和CEO由一人兼任的情況下,為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機制,一種可行的做法是從獨立董事中任命一位牽頭董事或稱領導董事,這是通用汽車首創。1994年發表的“通用汽車董事會指引”規定,如果董事會主席兼任CEO,由外部董事們選出一名董事,負責主持外部董事例會,或承擔由外部董事作為一個整體而需擔負的責任。
具體做法是:董事會設立一個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出任董事會其他委員會的主席,管理委員會主席由董事會任命的一位獨立董事擔任。當董事會主席是獨立董事時,董事會主席將兼任管理委員會主席。管理委員會主席的職責是:負責主持獨立董事例會并制定會議議程;負責將董事會對CEO的年度考核結果告知其本人;與董事事務委員會共同負責對董事會治理程序(方針)進行定期評估;在決定董事會會議議程的過程中充當董事會與CEO之間的聯絡人;承擔章程規定的或董事會感到需要的一些其他職責。
通用汽車的這一做法得到幾乎所有機構投資者的歡迎,紛紛將此納入其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原則中。美國加州公職人員退休基金組織的政策是,董事會主席兼任CEO時,董事會需要正式或非正式賦予一位獨立董事領導權力,協調其他獨立董事工作。美國機構投資者協會的政策是:如果CEO是董事會主席,需要指定一個聯系董事,以便董事們可以與其討論一些問題或增加一些議程項目——那些不適于直接向CEO提出的議題。在機構投資者的壓力之下,CEO兼任董事會主席時,設立首席獨立董事,組織召開外部董事例會及外部董事執行會議等做法,在美國大型公司中流行了起來。
監管規則下首席獨董的正式確立、普及與演進
2002年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頒布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要求美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出席全體董事會議之外,還要獨立于公司管理層和非獨立董事,單獨召開獨立董事例會和獨立董事執行會議。這些會議必須由一名獨立董事主持。公司必須向股東披露此人的身份,從而在董事會與股東之間建立起清晰的溝通渠道。這就產生了監管規則要求下的主持董事(Presiding?Director),承擔主持獨立董事會議和接收股東意見、建議的職能。
經過1994年到2002年企業自主公司治理改革下“牽頭董事”角色的發展,以及2002年到2010年監管規則要求下的“主持董事”角色發展,到2010年,包含牽頭董事、主持董事稱謂的首席獨立董事的角色發展達到頂峰,幾乎所有(約96%)美國大型上市公司董事會都有首席獨立董事。
2010年以后,由于董事會主席兼任CEO的公司數量持續下降,在承擔首席獨立董事角色的3種主要職位中,設有獨立非執行董事會主席的公司數量持續增加,牽頭董事和主持董事的數量持續下降。如果這一趨勢持續發展下去,作為一種向對抗更為激進的兩職分離改革(在監管規則上強制實行兩職分離)的妥協手段,牽頭董事和主持董事制度將會成為一種過渡措施,最終被獨立非執行董事會主席制度所取代,實行兩職分離。
根據史賓沙董事會指數,2009年、2014年、2019年和2022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中CEO兼任董事會主席的比例分別為63%、53%、47%和43%,5年下降10個百分點,10年下降16個百分點,13年下降20個百分點;獨立非執行董事會主席的比例分別為16%、28%、34%和36%,5年增加12個百分點,10年增加18個百分點,13年增加20個百分點。
隨著更多董事會任命獨立非執行主席,牽頭董事和主持董事的數量持續下降。2009年、2014年、2019年和2022年,設有牽頭董事或主持董事的董事會比例分別為95%、90%、75%和68%,5年下降5個百分點,10年下降20個百分點,13年下降27個百分點。2022年,在設立牽頭董事或主持董事的公司中,牽頭董事比主持董事更為常見;在334個設有牽頭董事或主持董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董事會中,88%為牽頭董事、12%為主持董事(包括冠名為“執行會議主席”的董事),而10年前分別為58%、42%。由此看見,來自公司治理實踐的稱謂(牽頭董事),要比來自監管要求的稱謂(主持董事)更切合實際、更受歡迎。
首席獨立董事的合適人選與核心職責
為首席獨立董事職位選擇合適的候選人至關重要。理想的候選人應該缺乏權力欲或接替CEO的野心。向首席獨立董事提供的薪酬通常比其他董事更優厚。在美國,首席獨立董事的年度報酬通常比普通董事多2萬-3萬美元。
根據史賓沙董事會指數,2022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中,董事會獨立非執行主席的平均年齡(65.8歲)比其他董事(63.1歲)大了近3歲。幾乎所有(94%)獨立非執行主席在出任主席職務之前都已在該董事會任職,擔任董事平均已7.6年。獨立非執行主席任期從不到1年直至21年不等,任期平均為4.2年。退休的CEO、投資者是獨立非執行主席和牽頭董事(或主持董事)最常見的兩大來源。其中,176位獨立非執行主席中的多數(占比53%)來自退休的CEO、董事會主席、副主席、總裁或首席運營官,其次是投資者和投資經理(占比15%);牽頭董事或主持董事最常見的來源(占比44%)也是退休的CEO、董事會主席、副主席、總裁和首席運營官,其次(占比12%)是投資者和投資經理。
首席獨立董事是否應擔任董事會委員會主席?實踐中,有略少于一半的首席獨立董事擔任了一個委員會的主席,其中大多數擔任的是提名和治理委員會主席,如微軟首席獨立董事彼得森。兩個角色之間存在的協同作用意味著,同時擔任這兩個角色是有意義的。然而另一方面,同時擔任上述兩個職務的人可能在董事會中擁有太多權力。讓其他董事擔任委員會主席有助于實施首席獨立董事的繼任規劃:通過不讓首席獨立董事擔任委員會主席,能夠讓更多的人輪流擔任委員會主席,并為擔任下一任首席獨立董事做好準備。
美國上市公司首席獨立董事主要在4個關鍵領域發揮作用:1.負責改善董事會績效;2.與CEO建立富有成效的關系;3.建立起與股東的有效溝通;4.在危機情況下發揮領導作用。首席獨立董事這些做出最有價值貢獻的領域,并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描述的職位職責之列。
隨著首席獨立董事的作用增強,在那些尚未設立董事會獨立非執行主席的公司,牽頭董事或主持董事名義下的首席獨立董事,已經發展成為獨立非執行主席類型的角色。董事會會議之外,首席獨立董事已開始承擔一些以前屬于董事會主席、CEO職權范圍的職責和責任。其中一項此類任務是,牽頭處理表現不佳的董事和業績不佳的CEO的問題。
領導董事會評估、必要時解聘CEO是非常重要并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首席獨立董事要與薪酬委員會主席合作,確定CEO的年度目標,領導整個董事會對CEO進行業績評估。一旦有跡象表明CEO的表現不佳,首席獨立董事應該推動關于CEO與公司處境的討論。如果情況要求董事會解聘CEO,首席獨立董事要出面與CEO討論這一事項。
一個范例
首席獨立董事職位描述:
首席獨立董事是在董事會主席為管理層成員或非獨立董事時,由董事會選舉產生,擔任“首席獨立董事”職責的獨立董事。如果公司有獨立非執行主席,則首席獨立董事的角色將由獨立非執行主席擔任。
首席獨立董事必須與董事會主席協同工作。他們可以共同確保董事會能夠有效地履行其職責,并獨立于管理層和公司的控股股東。
首席獨立董事與董事會主席一起負責董事會及其成員的管理、發展和有效績效,并領導董事會履行其監督公司業務和事務管理的集體責任。
首席獨立董事擔負以下職責以及董事會確定的任何其他職責:
1.負責協調獨立董事們的各項活動,以確保董事會以獨立、建設性和有凝聚力的方式運作。
2.協助董事會和公司管理層確保公司治理指引的實施和貫徹,并負責就這一指引提出修正建議;與董事會主席一起,確保遵守治理政策,包括有關舉行董事會和委員會會議,以及與董事會運作有關的其他政策。
3.與董事會主席一起,確保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都理解董事會的責任和義務,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之間的界限得到理解和尊重;確保董事會具有適當的程序和必要的資源,使其能夠有效工作并獨立于管理層運作。
4.評價公司管理層與董事會之間的信息溝通質量、數量和及時性,審查和批準送交董事會的材料,可要求將某些特定的資料包括在內;向董事會主席和管理層傳達獨立董事在執行會議或董事會會議之外達成的任何決定,表達的建議、意見或關注;向董事會主席提供有關其與董事會互動關系的反饋和建議。
5.在一些職能委派予董事會委員會時,確保其得以履行并向董事會匯報結果;就董事會及其各委員會的工作日程安排提出建議,要能夠確保獨立董事負責任地行使其職責,同時不因此而影響公司日常運作的正常進行。
6.與董事會主席合作制定和批準董事會會議議程及會議時間表,要既能反映當前的優先事項,又能確保有足夠的時間討論所有議程項目;在董事會主席缺席的情況下主持董事會會議。
7.主持召開獨立董事例會和獨立董事執行會議,協調、準備并修改獨立董事會議議程;促進獨立董事在董事會會議、執行會議和董事會會議之外的討論和公開對話;對于敏感問題,在獨立董事與執行董事之間擔任主要聯絡人。
8.與董事會主席、董事會治理與提名委員會主席一起,面試所有董事會成員候選人,并向董事會(和提名委員會)做出推薦;就董事會各委員會成員人選以及委員會主席的人選向董事會做出推薦。
9.與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整個董事會一起,制定定期評估董事會和其委員會及董事個人績效的程序,審核并報告董事會和董事會委員會的績效評估結果;對公司經理層進行評價,評估CEO的業績表現,與CEO會面討論董事會做出的評估。
10.與其他董事磋商,批準聘任在適當時直接向董事會報告的咨詢顧問。
11.確保股東直接咨詢和溝通渠道暢通。
12.確保董事會在危機時期的領導作用。
別讓中國公司首席獨董成為新的“花瓶”
首席獨立董事是美國公司在兩職合一體制下,為了強化董事會獨立性、避免走向更激進的兩職分離體制而產生的妥協性安排。歐洲公司沒有首席獨立董事,因為在實行上下雙層委員會制的歐洲公司,董事會主席和CEO是分離的。中國公司雖然名義上普遍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但董事長普遍是執行性的,甚至是事實上的CEO,本質上是兩職合一的,這是中國有必要設立并強化首席獨立董事角色的原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全部由獨立董事參加的專門會議機制,會催生首席獨立董事。
從關聯交易和潛在重大利益沖突事項入手,強化獨立董事作為一個整體的作用,可以說是改革獨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的一個很好也很準的抓手。首席獨立董事(由其主持的獨立董事專門會議機制)作為獨立、客觀的顧問角色,在重大交易中至關重要。在關聯交易和重大利益沖突事項中,除了滿足利益沖突之下的決策規則要求之外,首席獨立董事可以通過幫助管理層避免“交易過熱”和“交易疲勞”而發揮寶貴作用。
2012年,在邁克爾·戴爾意欲將戴爾公司私有化后,他首先通知了公司首席獨立董事曼德爾,自己正考慮買下公司。董事會組成了一個以曼德爾為主席的特別委員會來研究這一提議及其他選擇,包括分拆個人電腦和企業服務業務、分拆電腦部門與戰略合作伙伴合并、加強轉型收購、更換管理層、進行資本重組、增加股票回購和股息發放、向戰略投資者出售公司等。經研究后,董事會愿意考慮私有化交易。
設立首席獨立董事,對于改進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質量肯定有積極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整個董事會的質量。外部董事總是難以足夠了解公司業務而發揮實際作用,內部董事則總是因為太了解公司和身在其中而無法獨立。所以要通過一個董事會的系統設計來提高董事會的質量、獨立性和有效性。如果全體獨立董事,甚至是全體董事,都只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花瓶”,如何能夠保證首席獨立董事不會是一個新的“花瓶”?
中國引入獨立董事制度之后,相比執行董事,賦予了獨立董事很多額外的責任和職權,有一種獨立董事是“特派員”的意思。在賦予獨立董事額外職責之前,首先要讓全體董事都真正對全體股東以及整個公司負起責任。立法上對所有董事作為一個集體負責的要求、執法上的真正落實是一方面,管理上培育全體董事的職責意識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按照責權利匹配的原則,兼顧獨立董事的董事地位和外部身份特點,明確獨立董事與非獨立董事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法律責任……推動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獨立董事責任體系。”這將是一個重大舉措,但一定不能忽略繼續完善和落實包括執行董事在內的完整的董事職權和責任體系,以使首席獨立董事既不會成為新的“花瓶”,也不會成為“特派員”。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