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存
某日,羅某(女性,54歲)傍晚回家將外面放養的雞趕進家,發現少了兩只。羅某聽鄰居說同村的徐某(男性,75歲)下午用掃把趕跑過附近的雞群,于是到徐某家去問他是否趕走自家的雞。徐某予以否認,雙方發生爭吵。爭吵中,徐某惱羞成怒操起小板凳砸向羅某。羅某用胳膊擋住板凳并反手一掌撣中徐某面部,緊接著用力推向徐某胸口,徐某踉蹌后退,腰部頂住飯桌才未摔倒。羅某怕徐某再上前攻擊遂轉身離去。徐某當夜感覺胸口疼痛難忍,數日后不見好轉至醫院就醫,醫院經診斷發現徐某左胸第2、3、4、5根肋骨骨折。徐某家人報案,經法醫鑒定,徐某傷情為輕傷二級。公安機關以羅某涉嫌故意傷害罪予以刑事拘留,偵查終結后,報檢察院羅某并提起公訴。
【點評】 故意傷害罪一直是犯案率較高的傳統型暴力犯罪,在刑法理論上,故意傷害罪是典型的結果犯。所謂結果犯,指由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共同構成犯罪的客觀方面的犯罪,簡單來說就是以犯罪結果來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
本案有兩個要點:一是徐某先用板凳砸中羅某手臂,羅某的反擊行為為何不構成正當防衛?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及司法實踐,區分防衛行為與相互斗毆要準確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行為性質。互毆的雙方在主觀上都持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傷害的行為,以雙方各自身體受損害的結果來定罪量刑。如果屬于輕微傷,則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公安機關對加害人處以治安處罰。如果一方或雙方傷情為輕傷二級以上,則加害人涉嫌故意傷害罪。
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因瑣事發生爭執,雙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發打斗,對于有過錯的一方先動手且手段明顯過激,或者一方先動手,在對方努力避免沖突的情況下仍繼續侵害的,還擊一方的行為一般應當認定為防衛行為。本案中,徐某率先向羅某發動攻擊,用板凳砸向羅某,其在主觀上具有傷害羅某的故意,但由于徐某年老力衰,其攻擊行為沒有對羅某產生明顯的傷害后果,而羅某在用胳膊擋住板凳之后,先用手掌撣中徐某面部,隨后猛推徐某胸部,其行為顯然不是為了努力避免沖突,而是出于憤怒情緒實施的攻擊行為,所以不能認定正當防衛。
二是羅某的行為為何構成故意傷害罪?本案中,羅某在遭受徐某攻擊時,第一時間用胳膊擋住其砸過來的板凳。此時,羅某作罷則不會產生任何犯罪行為,但羅某反手一掌撣中徐某面部后又用力推其胸部。羅某作為鄰居是明知徐某當時已經70多歲,而羅某正值壯年,力氣較大,羅某掌推徐某的行為在主觀上是對打擊徐某的后果持故意或者放任狀態,并在客觀上造成了徐某胸口肋骨骨折的傷害結果,羅某實施的攻擊行為與徐某輕傷二級的后果之間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因果關系,符合刑法上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當地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羅某6個月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