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林語堂赴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系學習,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隨即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學位。1923年,在獲得博士學位后林語堂回到國內,開始擔任北京大學教授。第二年,他加盟《語絲》,成為主要撰稿人,并和周作人、魯迅、劉半農、顧頡剛等成為同事。
受周作人、魯迅等人的影響,林語堂也跟著他們一起抨擊社會,批評政界“名流”,言辭頗為犀利,很快便在文壇嶄露頭角。有趣的是,除了用手中的筆作為“武器”外,林語堂還跑到街頭,用竹竿、碎石等與警察打架,一點也不擔心被警察抓進牢房,很有一種戰士般的英勇氣魄。
由于林語堂寫出的文章總能直擊要害,很快惹惱了一部分人,他們大罵“語絲派”是一群“學匪”。林語堂聽到后,索性寫了一篇文章諷刺那些學者,說他們雖然表面上講道德、士風,但實際上最愛的卻是自己的臉面。當時,妻子廖翠鳳非常擔心丈夫會因為“愛管閑事”而惹禍上身,于是責問他:“為什么不好好教書,非要跑去罵人惹是生非?”林語堂風趣地回答道:“罵人是保持自身尊嚴,不罵人時,才是真正丟盡了學者的人格。”
廖翠鳳苦笑著無奈地搖搖頭,她告誡丈夫:“以后千萬別再管閑事了,也別再罵人了。”林語堂故意沖妻子壞笑了一下,一本正經地回答道:“全都聽你的!以后咱君子動手不動口,不用嘴罵人,專門用手中之筆去‘罵。”林語堂說完,夫妻二人不由自主地大笑起來。(摘自《意林》 相逢一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