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瑤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導致腦組織局部供血出現障礙所引起的一種缺血缺氧性腦組織壞死疾病,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進展快等特點,若不及時治療,可威脅患者生命,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常規的護理方案僅通過常規的心理干預、康復訓練等措施輔助患者康復,但缺乏針對性的階段性訓練,時效性較低,患者恢復較慢[2]。辨證施護作為傳統中醫護理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一種特殊的中醫相關的疾病研究以及護理方法。現今,臨床上中醫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恢復,多采用中藥熱敷以及穴位針灸的方法,但二者應用于中醫辨證施護中的相關研究尚未明確。本研究主要探討中醫辨證施護聯合常規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納入172例急性腦梗死確診患者,均為咸寧市中心醫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分別為對照組(86例)、觀察組(86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33例;發病時間1~5 h(不含5 h),平均(2.91±0.65)h;年齡58~79歲,平齡(68.64±4.12)歲;身體質量指數18~24 kg/m2,平均(21.45±1.22)kg/m2。觀察組中,男51例,女35例;發病時間1~5 h(不含5 h),平均(3.02±0.67)h;年齡59~80歲,平均(69.03±3.86)歲;身體質量指數18~24 kg/m2,平均(21.18±1.05)kg/m2。2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咸寧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研究。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考《中國急性腦梗死后出血轉化診治共識2019》[3];中醫診斷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發病時間<5 h;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自身凝血功能異常;自身精神存在問題且無法進行溝通、交流;中途退出研究。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預、相關康復訓練及并發癥預防等措施。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予以中醫辨證施護(中藥熱敷聯合穴位針灸):采用溫經浴袋熱敷,藥物組成:紅花18 g,路路通20 g,羌活12 g,桑枝、獨活、木瓜、當歸、威靈仙、桂枝各15 g,艾葉25 g?;颊呷⊙雠P位,并在患側肩后墊軟枕,采用30號2寸毫針,通過提插捻轉補法的方法,對曲池、肩髃、手三里、肩髎、天宗、缺盆、天泉、合谷等穴進行針刺處理,通過提插瀉法的輔助下對極泉穴進行針刺操作,同時在相同手法的幫助下對尺澤、內關穴進行針刺。留針30 min/次,1次/d。針對風火上擾證,于患者每晚睡前對涌泉穴進行按摩100次,并取交感、肝、神門、降壓溝、腎、內分泌、心穴等進行耳穴貼壓,3~5次/d,3 min/次,隔日更換。針對痰瘀阻絡證,可予循經拍背法即沿著患者脊柱兩側膀胱經,從下向上輕叩,2~3次/d,20 min/次。針對痰熱腑實證,可取內關、脾俞、天樞、胃俞、關元、中脘等穴進行穴位按摩,或針對天樞、神闕、氣海等穴進行艾灸,2穴或3穴/次,交替使用,2次/d。2組患者均連續干預10 d。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①治療依從性:評估干預后2組的治療依從性(自制治療依從性調查量表),總分4~16分,得分4~8分、9~11分、12~16分分別提示不依從、部分依從、完全依從;(總例數-不依從例數)/總例數×100%=總依從率。②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偏癱、活動不靈、失語、頭痛、吞咽障礙、乏力,各項總分均為6分,分數與患者的臨床癥狀程度成正比。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5]、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6]、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7]: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NIHSS評分評估2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共42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采用MRS評分評估2組病情恢復程度,該量表共5分,分數越低病情恢復越快;采用ADL評分評估2組患者的日?;顒幽芰?該量表共100分,分數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④采用健康調查簡易量表(SF-36)評分對干預前后2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8]: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各個項目總分均為100分,當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⑤采用自擬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共25題,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滿意度越高,完全滿意:總評分>80分,基本滿意:60<總評分≤80分,不滿意:總評分<60。滿意率=100%-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干預后,治療總依從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活動不靈、失語、吞咽障礙、偏癱、頭痛、乏力各項評分均降低,且干預后對比觀察組、對照組數據,可知前者處于更低水平(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續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ADL MRS NIHSS評分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ADL評分均升高,且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后數據可知,前者均更高,MRS、NIHSS評分則降低,且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后數據可知,前者更低(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ADL MRS NIHSS評分比較 (分,
2.4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各項評分均升高,且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后數據可知,前者均更高(均P<0.05)。見表4。
2.5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96.51%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5。

表4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分,

表5 2組患者總滿意度比較 (例,%)
急性腦梗死,即患者出現局部腦組織血供異常而致組織缺氧缺血,從而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損傷[9]。幫助急性腦梗死患者恢復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需要長期不間斷的康復訓練,患者的遵醫行為、心理狀態等均會干預效果產生影響,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案至關重要[10]。常規護理干預常通過健康宣教、心理干預等措施輔助恢復,但缺乏針對性,干預效果受到限制[11]。
中醫辨證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的方法,通過對患者的自覺癥狀進行詢問,并對其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對疾病的證候進行分析、辨別。以中醫辨證治則指導護理工作是中醫護理的原則,根據患者證候,結合“標本緩急”“扶正祛邪”“預防為主”“正護反護”“同病異護”及“因時、因人、因地制宜”等中醫護理理論,制訂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干預,和對照組總滿意度、治療總依從率比較,觀察組處于一個較高水平,提示中醫辨證施護聯合常規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該結果與張宏娥[12]進行比較,相對較為一致。中藥熱敷聯合穴位針刺來進行中醫辨證施護,主要在對患者進行對應藥物熱敷,以加快患者體內循環,從而對其經絡進行疏通,與此同時,針灸也有助于恢復患者的神經和肢體功能,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后的數據,前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ADL評分更高,中醫證候積分各項評分、MRS、NIHSS評分則更低,提示中醫辨證施護聯合常規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神經功能以及多種臨床癥狀,促進其病情恢復,該結果與卜云等[13]比較,較為一致。
綜上,中醫辨證施護聯合常規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以及生活質量,改善其神經功能,促進其病情恢復,臨床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