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燕,李 微,吳梅香
(1.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2.哈密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新疆 哈密 839000;3.青海省紅十字醫院監管醫療科,西寧 810000)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原因。DN是導致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無根治方法,現代醫學治療DN除了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外,還采用藥物減少尿蛋白,降低發展為蛋白尿的風險,延緩腎功能惡化。纈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能夠擴張血管,改善腎臟組織的血液循環,抑制腎組織炎性因子的生成,從而延緩腎小球硬化[1]。在中醫理念中,DN既屬于“消渴病”,又屬于“腎病”范疇,認為DN病位以脾腎為主,氣血陰陽虧虛為本,濕熱、淤血、痰飲等為標。近年來,中醫藥在DN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腎衰寧膠囊是一種中成藥,由大黃、太子參、黃連等多種中藥材制成,具有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暢血脈的功效[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腎衰寧膠囊與纈沙坦聯合治療對DN患者腎功能及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于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治療的86例DN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42~78歲,平均(59.21±4.30)歲;病程6~56個月,平均(29.75±2.03)年。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5~78歲,平均(60.58±4.21)歲;病程8~58個月,平均(30.76±2.16)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1)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符合《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3]中的DN西醫診斷標準;3)符合《糖尿病腎臟疾病中醫診療標準》[4]中的DN中醫診斷標準,辨證氣陰兩虛夾瘀證,主證肢體麻木、神疲乏力、咽干口燥、尿濁、氣短懶言、頭暈多夢,次證胸痹心痛、手足心熱、心悸不寧、自汗盜汗、尿頻尿多,舌脈舌質暗紅、苔少而干、脈沉澀或沉細;4)DN臨床分期G1A2期、G2A2期。
排除標準:1)對腎衰寧膠囊、纈沙坦耐受不良;2)由1型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所致的腎臟損害;3)精神、行為異常,依從性差;4)合并感染性疾病;5)合并血液、呼吸及心血管等系統疾病。
2組均進行降脂、降糖及降壓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纈沙坦(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01130)治療,80 mg·次-1,1 次·d-1口服。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觀察組再給予腎衰寧膠囊(云南雷允上理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00819)治療,4粒·次-1,3次·d-1口服。2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中醫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的標準評估2組中醫證候,按主癥嚴重程度評0~6分,次癥嚴重程度評0~3分,二者之和即中醫證候積分。
2)腎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2組空腹靜脈血,采用膠體金法測定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同時收集患者24 h內尿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24 h尿總蛋白(24 h UP)。
3)炎癥細胞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2組空腹靜脈血,分別采用化學發光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4)臨床療效:治療3個月后進行療效評估,以證候積分減少≥50%為顯效,30%≤證候積分減少<50%為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5)不良反應:統計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前2組中醫證候積分、CysC和24 h U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中醫證候積分、CysC和24 h U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中醫證候積分、CysC和24 h UP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IL-6、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IL-6、TNF-α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觀察組出現輕度腹瀉2例,對照組出現頭暈1例,均自行緩解。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目前仍未完全明確,但已知遺傳因素、炎癥反應和高血糖狀態下的代謝紊亂與DN密切相關[6]。DN隨著病情進展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其發生與遺傳易感性、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壓、高蛋白飲食等因素有關。因此,采取有效而安全的治療方案以延緩DN進展顯得尤為重要。纈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它可以改善血管收縮,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RAS)系統,抑制醛固酮的釋放,松弛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并緩解腎小球高濾過狀態,改善腎臟組織的血液循環,延緩腎小球硬化的發展,保護腎臟功能[7]。但由于DN的治療難度很大,僅采用纈沙坦治療可能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
中醫認為,DN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稟賦不足、五臟虛弱、久病等因素,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早期以氣陰兩虛為表現,日久發展為陰陽兩虛、脾腎兩虛。標實則為氣滯血瘀、痰濁內擾、水濕泛濫。因此,DN早期以化瘀通絡、益氣養陰為主治方法[8]。腎衰寧膠囊是一種常用中成藥制劑,由大黃、太子參、法半夏、茯苓、陳皮、黃連、紅花、丹參、牛膝、甘草組成。方劑中,大黃和太子參共為君藥,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大黃則能通腑泄濁,一補一瀉。黃連、法半夏、茯苓和陳皮共為臣藥,黃連能清熱燥濕,法半夏能燥濕化痰,茯苓能利水消腫,補益心脾,寧心安神,陳皮則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紅花、丹參和牛膝共為佐藥,具有活血通經、祛瘀之效。甘草則為使藥,其氣味性甘平,能夠調和各種藥物,以緩其力。這些藥物合用可協同發揮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濁的功效[9]。經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腎衰寧膠囊具有降壓、降血脂、降血糖及抗炎等作用,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提高耐缺氧能力。同時,腎衰寧膠囊還能夠改善腎血流,保護腎功能,延緩DN病情發展,對腎小球系膜增生進行抑制,減輕腎臟組織損害程度。
有研究[10]表明,機體慢性炎癥狀態與DN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DN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升高,測定IL-6和TNF-α水平可判斷機體炎癥狀態并反映患者病情進展。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RR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CysC、24h-UP及IL-6、TNF-α均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觀察組有2例輕度腹瀉,對照組有1例頭暈,均未進行特殊處理,自行緩解。單鴻等[11]研究指出,DN患者采用腎衰寧膠囊治療有利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且具有高安全性,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提示腎衰寧膠囊與纈沙坦聯合治療DN的效果優于纈沙坦單藥治療,有助于降低IL-6和TNF-α水平,改善腎功能和臨床癥狀,且藥物安全性高。但本次研究僅納入86例DN患者,樣本量較小,期待未來能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以為中西醫結合治療DN提供更客觀的指導。
綜上所述,腎衰寧膠囊與纈沙坦聯合治療DN有利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腎功能,安全性及有效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