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溢然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水彩藝術的不斷完善,在水彩畫創作中,對水元素的應用研究十分重要。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在水彩畫創作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存在,而如何在水彩畫創作中有效利用水元素,一直是水彩畫創作者們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關鍵詞:水元素;水彩畫創作;畫面意境;語言特征
在這個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的時代,藝術觀念、藝術思潮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生活中自然之美和內在之美有了更多關注和挖掘,“回歸自然”成為時代發展的趨勢。藝術家們更加注重對生活中細節、細微之處的發掘和描繪。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水彩畫創作也在發生著變化。水作為一種具有鮮明表現形式與語言特征的元素,能夠豐富水彩畫的表現形式與語言體系。
一、水彩技法的運用
(一)水分控制
水彩技法中所講到的水分實際上是指水對色彩的稀釋和對筆觸的控制,也就是說,畫家需要利用水來控制筆觸和色彩,使畫面達到其想要達到的效果。在繪畫創作中,水分控制得好可以使畫面產生一種特殊的朦朧效果;水分控制得不好,就會出現畫面暈染、臟亂、無層次等問題。因此,水彩畫創作中對水分的控制至關重要。
(二)顏色疊加
由于水與顏料之間存在著不均勻的關系,水彩畫中顏料層的厚薄不均勻很容易造成色彩分離感。這是因為顏料層較薄時就會有顏色浮在畫面上,出現臟亂之感。因此,要想畫出優秀的水彩作品,就要掌握好顏色疊加時產生的色彩分離感,讓畫面更加細膩。
(三)虛實關系
虛實是畫面中所有物體、色彩以及空間關系在視覺上呈現出的一種效果,它能使畫面產生空間層次感,使畫面更加具有韻律美和節奏美。水彩畫中物體之間的虛實關系可以通過不同材料的肌理效果來體現,如吸水材料的結合,又或者是不同材質之間的融合等都可以使得物體產生虛實變化。
(四)水的處理
水彩顏料具有吸附性,所以在上色時需要用清水反復沖洗畫面,利用水對顏料層進行濕潤,并使色彩層之間進行融合,避免出現顏色覆蓋在原有顏色上形成臟、暗以及層次不清等問題。畫家在繪畫過程中需要對顏色進行反復清洗,確保色彩層之間的融合,使畫面呈現出虛實變化。
二、水與色的交融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有著特殊的寓意,如《易經》中提到水能克火;《滄浪歌》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由此看出,水不僅有客觀物質的意義,而且有精神內涵的意義。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作為一種意象出現。中國古典詩歌常以水為意象,如《詩經》《楚辭》就常常出現水這一意象;現代文學作品也常常以水為意象,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水的情感是豐富多樣的。
水是一種極其豐富和珍貴的物質,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們將水作為畫面元素來進行創作,可以創造出一種特殊韻味和效果。將水作為畫面元素具有很大的創作空間,能夠激發畫家的創造性思維、開闊畫家的視野、豐富畫家的藝術創作手法和技巧、提升水彩畫視覺表現力和感染力等。
三、水與顏料的融合
(一)水的運用
水與顏料融合得越好,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會越佳。因此,要學會用水來作畫,在作畫過程中要掌握用水的技巧。在掌握了水彩技法后,可以根據畫面需要來調配顏色和調整水的干濕程度。同時,不同畫家對水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水彩畫中水的運用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只有掌握好正確的方法和技巧,畫家才能通過自己的表達方式將畫面表現出來。
(二)水與色彩
色彩是畫家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色彩本身就是水與顏料相互交融的產物。在水彩畫創作中,畫家能夠通過對色彩的運用表現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體現其獨特的創作理念。在水彩畫創作中,色彩一般以飽和度高的顏色為主,在作畫時不需要添加過多的水。因為水分多會造成畫面臟亂,而且容易產生水痕,使畫面顯得不干凈。但是水也不能放得太少,如果水量過少會造成畫面的粗糙感,色彩的表現力就會減弱。因此水與顏料的結合必須掌握好水量。
一般來說,水量控制在2/3左右比較合適。對于不同顏色之間的水色過渡,需要采用不同類型的工具。如果是鮮艷紅色或綠色等高彩度顏料,可采用清水筆將顏色暈染開來;反之則可采用水粉筆去進行過渡,這樣會使色彩更加柔和、透明。此外,如果是水干透后再畫,畫面效果就不會那么好。
四、水的運用與畫面意境的塑造
(一)在水彩畫創作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水彩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語言,水元素在其中的運用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利用水的特性來營造一種空靈、寧靜、幽遠的意境。在當代水彩畫創作中,藝術家們通過將水與其他元素相結合,并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借鑒,使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如劉延濤將水與書法結合來營造畫面意境,在其水彩作品《醉秋》中,他以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水與書法相結合,用濃淡相間的筆觸描繪出了畫面中虛與實、淡與濃之間微妙的關系,使作品顯得更加富有內涵和韻味。在他看來,藝術創作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意境,因此他在《醉秋》中并沒有簡單地將書法與水彩相結合,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創作手法將水元素融入其中。正如王明明所說:“藝術創作既要有創新又要有傳統文化精神的注入。‘創新是手段而非目的。”在他看來水元素的運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內涵。
(二)以水為畫面的構成元素
從現代水彩畫的創作過程中不難發現,當代水彩藝術家們都善于以水為畫面的構成元素,以水為繪畫語言,以水為媒介。如水彩畫家韓平就善于從中國畫中汲取營養,他在自己的作品《家園》中就以水為畫面的構成元素,用中國畫特有的水墨來表現田園風光。他用水墨渲染出朦朧的山水田園意境,虛實相映,相互交融,使畫面更加生動自然。可以說韓平的作品中運用了中國畫的很多技法,擅長在畫面上加入水元素來營造意境。
當代水彩畫家中,還有很多水彩畫家喜歡將水作為畫面構成元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徐累的作品《故鄉》就是一幅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作品。畫面中色彩艷麗、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傳神,將人物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通過水來營造意境,使整幅作品散發出濃濃的鄉土氣息。這就說明了當代水彩畫家們注重水這一元素在創作中的運用,通過水這種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從“以形寫神”到“氣韻生動”
“以形寫神”是中國古代繪畫中重要的表現方法之一,它強調繪畫中人物的神態與輪廓造型,以及與周邊環境的結合。但在現代水彩作品中,有些畫家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體形象,用水來表現人物周邊環境。如劉煒在創作《家園》(圖1)時就有意打破了傳統水彩作品中“以形寫神”的模式,將水作為畫面的主要表現元素,從而使畫面更具活力。畫家通過對畫面中的水進行處理,用點、線、面等元素來表現水在畫面中的作用。同時,他還打破了“以形寫神”的傳統觀念,將水與畫面有機結合起來,使作品更具張力與表現力。又如何家英在創作《月·故鄉》時也同樣將水作為主要表現元素來處理畫面,畫家在對水進行了重新處理之后,畫面中出現了大量的空白和朦朧的感覺,這種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既加強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情調,又使畫面更加具有動態美。雖然從視覺效果來說這幅作品與傳統水彩作品有較大差異,但從整體來看卻比以往作品更具張力與表現力。
五、水的語言特征與藝術價值
水是情感的載體,它既可以作為一種視覺符號出現在繪畫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物象存在于人們的視覺記憶中。水的流動和變化構成了畫面的基本元素。當水彩畫作為一種獨立的繪畫形式被引入現代藝術創作中時,其彰顯著鮮明的語言特征。
對于藝術家而言,水是一種自然、純凈、透明的媒介。從某種意義上講,畫家可以以水來表現畫面的光感和肌理效果。畫面中所展現的光和色,如:水面反射天空和太陽的光線,水面上凝結成冰的水滴折射出不同角度的光線,這些都是由水這種透明物質決定的。水元素賦予了作品無限可能性,使畫面擁有更多表現方式與可能。
水作為一種特殊媒介而存在,它所體現出來的特殊質感會給水彩畫帶來不同的呈現效果。如:水元素可以運用于水粉、水彩、國畫、油畫等表現形式中,每種表現形式所呈現出來的質感都不盡相同。水元素能夠在畫面中呈現出獨特的韻味,使畫面更加具有韻味美與生命力,是畫家主觀情感表達的最佳載體。
水元素的流動感極強,具有變幻莫測、轉瞬即逝等特點。畫家可以以水來表現畫面“流動”的特點,通過水來表現畫面中自然狀態下物象形態變化以及景物不同角度變化所帶來的視覺效果,通過水來表現畫面的動態變化和筆觸痕跡。畫家通過利用水色交融、水痕交錯等方式來使畫面達到“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等效果。用水色交融、水痕交錯來體現“流動”“模糊”等特征是畫家們較為常用的手法。用這些不同形式的表現方法來對畫面進行“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等多方面的綜合呈現,能夠使作品具有更獨特的韻味與魅力。
水元素作為一種特殊媒介,可以在現代藝術創作中使用多種方法對其進行綜合表達,形成不同風格特點的畫面。如:將水元素融入畫面,形成朦朧、縹緲、空靈等不同效果,利用水元素來表現具有動感、力量感的畫面,使畫面中充滿多種變化和可能性,從而形成一種新風格與新特色。
與其他繪畫媒介相比,水元素所具有的語言特征不僅在于單純、透明、純粹等,而且具有較強的表現性、易塑造等特點。將這種特點融入水彩畫創作,可以豐富水彩畫創作語言系統、提升畫面表現效果。如將水色交融、水痕交錯等技法運用到作品中,可以增強畫面表現力。將這種技法與現代藝術創作理念相融合還可以使作品更具獨特性和新穎性。
六、結語
水彩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繪畫愛好者。它以水為媒介,借助水特有的表現力,創造出具有特殊視覺效果的畫面。將水元素融入水彩畫創作,既能使水彩畫具有獨特的語言系統,又能表現出新穎、獨特的藝術效果。現代水彩畫家應該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好傳統元素,在不斷深入探索中開拓創新、融會貫通,將其完美地融入作品。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人通過水這一特殊的媒介來展現獨特、生動、豐富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陸珂琦.折衷與融合:水彩畫的東方意韻[J].美術觀察,2021(12):142-143.
[2]姜衛春,楊勇.黑龍江水彩畫語言的特征與創作探索[J].東方收藏,2022(2):31-33.
[3]劉永健.對中國當下水彩畫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價值思考[J].美術,2020(1):25-27.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