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婷


摘 要:光與色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它們是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寫意油畫創作需要畫家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通過捕捉生活中的光與色的變化,慢慢推開光色世界的大門。在光色世界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就是印象派的色彩大師——莫奈。通過參觀“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分析莫奈畫中的光、色和寫意性,結合中國寫意油畫,力求通過風景寫生中的荷花系列作品,闡述莫奈作品對自身寫生創作的影響,以及筆者自身的理念與方法。
關鍵詞:寫意油畫;莫奈;印象派;寫生創作
一、賞析“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
近年來,中國油畫的寫生熱潮高漲,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走向戶外,用自己的畫筆去描繪祖國的秀麗山河,記錄生活中的自然之美。這也帶動了一大批繪畫愛好者加入寫生的大軍,逐漸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筆者也是積極參與的一員。追溯油畫寫生熱潮的發展史,那就一定要說到其中最著名的印象派。
印象派源于莫奈1874年展出的油畫《日出·印象》,這幅在當時被評論家嘲笑為未完成的畫作,卻開啟了繪畫流派新的探索。以莫奈為代表的一群年輕畫家紛紛抵制陳舊、保守的學院派,在光學理論和科學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吸收了巴比松畫派的養分,發起了注重戶外寫生、強調光影變化的印象主義繪畫運動。而莫奈以其出類拔萃的藝術眼光成了此次運動的領導者和堅定不移的擁護者。該團體舉辦的畫展,給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強調在畫作中真實傳達光與色的變化,用自由的創作方式來表現畫家的主觀感受,將畫家從既定的題材關系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而催生了更多不同理念、追求的畫派,這與中國的寫意畫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筆者初次見到莫奈的原作是在2014年上海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上。在其眾多的畫作中,筆者最喜歡的是“國會大廈”系列作品。莫奈將陽光透過霧氣的效果與陽光反射到河面的效果繪畫得栩栩如生,通過短促、跳動的筆觸將天空、建筑、水面在自然光照下的復雜色彩一一細膩地交疊展現出來。筆者在畫前久久駐足、觀想,從不同角度去欣賞畫面折射出的不同色彩,思考畫家的布局經營、設色的變化講究,感受藝術經典的獨特魅力。在2021年這次“莫奈與印象派大師展”,筆者欣賞到以莫奈為領軍人物的印象派大師的優秀作品,如莫奈的《漫步阿讓特伊》《圣拉扎爾火車站》《荷蘭的郁金香田》,雷諾阿的《朱莉·馬奈畫像》《田園中的少女與孩童》,西斯萊的《巴黎近郊春——盛放的蘋果樹》《春季的盧萬運河》,德加的《亨利·胡厄畫像》,等等。他們筆法靈動,用色講究,又極具個人繪畫風格,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去表現大自然中光與色相輔相成的美。這些都令筆者流連忘返,反復回味。在本以為展覽的作品已經觀賞完,正意猶未盡地往外走時,又意外走進了莫奈的專屬展廳,有《日本橋》《睡蓮》等系列作品。雖然展廳里展示的很多都是他未完成的作品,但每幅畫都是大尺幅的創作,尤其是莫奈晚年的代表作《睡蓮》,如圖1所示。莫奈運用了色彩分割法,在保持主色純度的同時,用冷暖、明度不一的灰色穿插其中進行色彩分割。藍、紫相間的水面上,朵朵紅花黃蕊的睡蓮綻放在冷暖不一的綠色蓮葉上,水下則是筆觸靈動、飄逸,正隨波蕩漾的水草,莫奈通過筆觸轉折、停頓,使睡蓮與水中的倒影交相輝映,充滿了寫意畫的朦朧美,充分展現了他對花兒的熱愛。筆者站在畫前,研究他層層堆疊的不同色彩,學習他靈動寫意的用筆,感受他的思考過程,推測他的作畫步驟。這種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以及心靈的震撼,使筆者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莫奈致力于研究如何用光與色的變化來表現大自然中稍縱即逝的瞬間印象,他總是能對同樣的場景進行不厭其煩的嘗試,最終探索出不同光線下的不同色彩效果。而這些細膩、大膽的色彩表達,離不開莫奈與大自然的心靈交流與感悟。其中,畫面所傳遞出的朦朧美、意象美與中國的寫意繪畫不謀而合。
二、筆者的寫意風景寫生創作
筆者創作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風景寫生。近幾年,筆者時常與老師、畫友一起走到戶外,去觀察大自然中光影變化的斑斕色彩、去感受大自然的呼吸,用寫意油畫的表現手法描繪記錄大自然的美。
(一)中國寫意油畫
中國寫意風景油畫的出現順應了國人的傳統審美觀與寫意精神。為了作為舶來品的油畫能夠真正在中國落地生根,中國的油畫家進行了諸多的嘗試。林風眠、徐悲鴻等一批杰出畫家對油畫本土化的創新做出了巨大貢獻,并由羅工柳首次提出寫意油畫的概念。寫意是中國人審視和表現自己文化藝術特有的一種方式。油畫在中國本土文化中扎根生長,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因此擁有了能夠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獨特氣質的魅力。它的形與色自由、豐富,肌理與筆觸展現了畫家對寫意形式語言的追求。寫意油畫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它的形式語言各不相同,表現的內容往往也不盡相同,但是其卻能兼容并包,蓬勃發展。中國寫意油畫的誕生是中國文化與西方藝術融合創新的完美呈現,但其仍需與時代接軌,不斷探索推進,從而永葆藝術的活力。
(二)風景寫生創作的主題
在近幾年的外出寫生過程中,筆者格外鐘情于夏日荷花的寫生創作。每次看到荷花時,筆者都會被它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凈植的高潔品質所吸引。在光的照耀下,荷花是那么的嬌艷。清風拂過,蕩起一塘漣漪,美得動人心弦。此情此景,難免令人心生向往,但要真正動手畫好卻是極為不易的,尤其是具體物象在光影下的靈動性最難把握。莫奈曾說過:“我會成為畫家,也許是拜花所賜?!笔聦嵣?,他的確以花為主題創作了數量驚人的作品,足見他對花卉的喜愛。因此,在寫生出發前,筆者特意去上??戳恕澳闻c印象派大師展”,希望能從他那學習到更多繪畫的技巧與方法。實踐證明,通過對畫展中的名家原作進行賞析,的確對自身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寫生中,筆者創作了以荷花為主題的系列作品,通過仔細觀察荷花在不同場景、時間下的變化,結合寫意油畫的表現形式,注重光與色的表達,運用寫意的筆法去表現多彩多姿的荷花,從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油畫語言與繪畫風格。
(三)風景寫生創作的色彩
在寫意油畫中,色彩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有著一套成熟的色彩理論體系。從17世紀牛頓從三棱鏡中發現七色光開始,人們前赴后繼地投入色彩領域的研究,從三原色、三間色、色彩三要素,到色彩的對比色、鄰近色、同類色,再到色彩的冷暖、色彩心理學等,探索發現了色彩各種各樣的可能,以及其中的共性規律。人們逐漸明白,色彩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通過一根主線去推演整張畫面。同時,人們也意識到,色彩也是相對的,因此具有豐富的可能。畫家可以在表達的過程中,自由展現自己的獨特個性與對色彩的不同見解。這是一個需要辯證思維的特殊學科。
在風景寫生創作中,寫意油畫側重環境色與主觀色的表達。畫中色彩傳遞出的情感可以觸動人們的內心,這也讓色彩成了油畫寫意性的最重要元素。筆者創作的寫生作品《暮色荷塘》,如圖2所示。寫生與寫意存在一種辯證關系,二者互相影響、互相推進。油畫寫生講究整體性。在整個寫生過程中,筆者先從大塊面入手,明確粉白、黃白的主體荷花與墨綠荷葉、鈷藍荷塘的大色塊關系,簡潔概括出它們的形與位置,按主次逐層遞進;接著根據對自然光線的觀察,注意所有對象的反光和色彩漸變,從畫面色塊上下左右全面進行漸變推演,分析細節色彩的不同冷暖變化、色相變化、純度變化、明度變化等,來表現場景中的空間感以及物體的前后關系、疏密關系等;最后在大面積的冷藍綠和主體荷花的暖粉白的基礎上,將層層過渡色彩調整清楚,在整體色調和諧的基礎上,展現對比較為強烈的互補色張力,以此表達筆者對荷花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四)風景寫生創作的用筆
書寫性是寫意油畫的重要表現手段,而這一充滿中國元素的“寫”正是源于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書法的用筆可以基本概括為平動、提按、使轉三種運動方式。書法家通過用筆的干、濕、濃、淡、飛白等效果來傳達寫意精神。中國的寫意油畫家把這種書寫性融入自己的創作中,通過或瀟灑飄逸,或抑揚頓挫,或斑駁厚重的充滿自由的精妙筆法來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寫意用筆。西方表現性筆觸中也有類似“寫”的跡象,如莫奈的《逝去的卡米爾》這幅畫的“寫”的意味就比較濃厚。他用紛亂的筆法畫下了妻子離開后的場景,通過狂亂不羈的用筆,將強烈的喪妻之痛盡情地宣泄出來,傳達出其對這段感情的不舍。
而筆者在《暮色荷塘》這幅畫中的筆觸應用也是追求意繁筆簡、“意在筆先”的效果。筆者嘗試用書法中提按和使轉的運動方式來表現物體的輪廓造型,而不是去描摹荷花的具體形狀,追求似與不似之間意象之美,通過用筆節奏的變換,來表現線條的張力,在荷葉的用筆上,為了區別、襯托出線條相對復雜的荷花,筆者運用了寬窄不一,“使轉”流暢的長線條進行創作;結合自己當下的心情,依據受光、背光、側光和反光的位置,沖破規矩的牢籠,肆意地勾畫;重視干、濕、厚、薄的變化,讓線條的表現更有質感與書寫性;用筆放松而結構嚴謹,透過復雜的細節直擊寫意精神的本質,使得畫面充滿律動感和生命力。
三、結語
筆者的寫意風景寫生創作從研究色彩規律入手,通過對古往今來的大師作品進行研究,不斷摸索能表現自己情感態度的色彩語言,同時結合對書法用筆的研究,希望能更好地強化自己作品中書寫性的節奏表現。此外,筆者深知,寫意油畫最難的便是意境、思想情感的表達,而這也是自己最薄弱的地方。今后,筆者會繼續鞭策自己迎難而上,不忘繪畫的初心,不斷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林印吉.睡蓮中的靈暈:莫奈后期繪畫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1.
[2]張恒.莫奈藝術書簡[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3]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廖澤明.歐洲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視覺方式比較研究:以莫奈、郭熙為例[J].美與時代(中),2011(9):53-56.
作者單位:
閩江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