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茗萱
摘 要:在戲劇影視創作過程中,服裝設計對塑造人物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塑造人物外在形象和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觀眾對一部影視作品的第一印象,會受到人物服裝造型的影響。人物服裝造型是否符合觀眾審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對戲劇影視作品的認可度。基于此,分析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功能,從戲劇影視人物服裝角度,對年代劇中“小人物”形象塑造的價值進行探討,并闡述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文化性與藝術性,以促進戲劇影視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戲劇影視;人物服裝;年代??;“小人物”
影視作品的人物造型影響著整個作品風格特色,好的人物造型能提升影視作品的審美價值。影視作品的人物造型由化妝師、服裝師以及演員共同完成,服裝是人物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視服裝是指演員在影視表演中所穿服裝的總稱,屬于表演服裝?!斗b百科群典》將影視服裝定義為“特定影視作品里的特定演員所穿用的特定服裝,它將隨著電影中大的時代背景、小的特定環境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產生、演變”。人物服裝設計師需要以劇本為中心,深入剖析劇本情境,挖掘人物內心思想,根據人物形象進行合理的服裝設計。在藝術創作中,設計師不僅要通過服裝設計改變演員的外在形象,還要幫助其塑造角色,塑造出富有魅力的視覺形象,從而提升整個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
一、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功能
(一)營造環境氛圍,體現角色特征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人物服裝可以傳達與人物角色相關的信息。戲劇影視服裝可簡稱為“戲服”,為影視藝術服務,是表演藝術的部分,具有營造環境氛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021年,電視劇《山海情》在眾多電視臺播出,該劇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人民不斷克服困難,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在該劇中,熱依扎飾演的李水花是一位命運多舛的女性,服裝設計師采用做舊的方法對這個人物的服裝進行設計,以整體較為樸實黯淡的服飾展現角色的特征。即使如此,她總是會系著一條色彩較為明艷的頭巾,頭巾的暖色調豐滿了李水花的性格特點,展現了她心中的倔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個人物角色用智慧和勤勞扛起生活重擔,用堅韌澆灌出幸福之花。服裝設計師運用了戲劇影視服裝設計中統一純度和強調純度的色彩設計手法,營造環境氛圍,準確反映時代特征,展現人物角色的生活條件,使觀眾了解影視人物的性格氣質,整體設計符合戲劇主題和規定情境。
(二)推動故事發展,展現角色成長
服裝作為戲劇影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介入影視中,提示時間的推移,展現人物命運的變化。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曾說:“如果說一部影視就是一部小說,我卻認為它更像音樂,它是一個情緒和情感推進的過程。主題隱藏在情緒的后面,意義到最后才出現。”戲劇影視服裝可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展現角色成長過程。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劇《大江大河》播出,該劇以“小人物”的創業經歷為主線,講述了1978—1988年改革開放大背景下,“小人物”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的故事。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早期是個邊喂豬干活邊刻苦學習的普通青年,人物瘦骨嶙峋的狀態、洗到發白的紅背心、已經起球的棉質外套,展現了角色因營養不良而瘦弱的形象??忌洗髮W之后的宋運輝,穿著洗得有些褪色但熨得平平整整的軍綠色棉布外套,冬天則身著樸素的毫無花紋的綠棉襖,戴著灰色毛線圍巾,給人一種青年知識分子的感覺。大學畢業后,宋運輝被分配到金州化工廠,這時他多著白色襯衫、藍色外套,展現了專業技術人才形象。這一系列服裝的變化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成長軌跡,折射出改革實踐者在命運變遷中所呈現的人物特質。
影視劇中的人物服裝是推進影視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人物服裝造型的變化,可以直觀地將劇中人物身份信息和性格傳達給觀眾,讓觀眾了解故事情節與時空轉換,增強劇情的連貫性,推動故事發展,展現角色成長。
(三)傳達角色精神,揭示作品主題
戲劇影視人物服裝具有較強的功能性,可以傳達角色精神,揭示作品主題,傳播民族文化,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影視服飾在滿足觀眾觀賞需求的同時,也會展現作品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好的影視作品都有一定的主題,戲劇影視人物服裝有助于作品主題的呈現,激發觀眾的精神共鳴。因此,應做好戲劇影視人物服裝設計,使其服務于電影和電視的主題,傳達編劇和導演的意圖,揭示戲劇思想。
年代劇《人世間》以北方城市為背景,以周家五口人的生活為主線,講述了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內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服裝設計師利用人物裝束等標簽符號,以服裝為載體,展現了20世紀60年代末獨特的時代氣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服裝款式具有簡單化、中性化的特點,男女穿著青年裝、中山裝、對襟襯衫等。結構上,服裝設計師通過上下裝的重組與變化,使人物服裝簡約而不簡單;色彩上,人物服裝為耐臟耐洗的“老三色”(藍、灰、黑),以及大面積的軍綠色;材料上,人物服裝多用平面布、斜紋棉、燈芯絨等厚重的材質。這樣的服裝設計使觀眾沉浸在可觀可感的時代畫卷中,勾起了老一輩人的回憶,使其找尋遺失的記憶,追憶過去的歲月,也吸引了年輕觀眾“走進”故事發生的年代。劇中服裝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底蘊,真正體現了作品傳達的“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的美好愿景。
從微觀角度來看,影視服裝可以塑造人物形象,讓觀眾從中獲得更多的間接信息,通過人物個性和精神的展現,傳達影視主題。從宏觀角度來看,影視服裝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傳播民族文化。
二、基于戲劇影視服裝分析年代劇中“小人物”形象塑造的價值
對于年代劇的定義,業界內學者各執一詞。有的學者認為年代劇為敘述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家族生存史或發展史的影視劇作品;也有學者認為年代劇是以較長的時間跨度和宏大的時代背景為敘事依托,充分展現人物曲折的命運史、心靈史或者家族在時代巨變下的命運遭際和興衰變遷的影視劇作品。很多年代劇以“小人物”為中心敘述故事,演繹了“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將他們在生存空間里的呼喊和抗爭、理想和信仰呈現給觀眾,從而表現深刻的主題。影視人物服裝在年代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塑造“小人物”、表現作品主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文從戲劇影視服裝角度分析年代劇中“小人物”形象塑造的價值。
(一)藝術價值
戲劇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人物服裝造型具有符號化特點。借助服裝造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能展現時代文化、社會風尚,提升作品藝術價值。
電視劇《紅高粱》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從服裝色彩角度來看,這部作品整體充斥著鮮艷的紅色,體現了辛亥革命后的自由與解放思想。女主角九兒的人物造型極具時代特色。九兒在婚前穿著傳統的棗紅色對襟棉襖,大婚時身著一襲正紅色刺繡婚服。紅色是朝陽之色、生命之色、蓬勃生機之色,是那片高粱地醞釀出的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色彩。紅色的服裝襯托了九兒自由、熱情的藝術形象。可以說,服裝和色彩的運用貫穿了整個故事發展的始末,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這部電視劇通過人物服裝實現了色彩美學與人性的結合,在故事的敘述與發展中歌頌了在中國大地上生機勃勃的新生命,實現了審美和藝術的超越,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價值。
(二)社會價值
“小人物”是時代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映時代精神。在年代劇中,“小人物”形象的“個別性”映射了社會的“一般性”,反映當時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
在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演員王雷飾演的孫少安用年輕的肩膀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服裝設計師用可以抵御風沙的大棉襖、阻擋烈陽的粗布衫塑造了淳樸早熟的青年形象。孫少安出身貧苦,但他堅信憑借努力和勞動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在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依舊堅守最初的夢想,用吃苦耐勞的精神向人們證明了他的價值。劇作中“小人物”的平凡故事貼合現實生活,更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心理。隨著故事的推進,觀眾可以從主人公面對人生的態度中獲得啟示,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在影視劇中,“小人物”的思想反映出當時社會意識形態,對當代人的思想觀念產生很大的影響,極具社會價值。
(三)商業價值
借助服裝造型塑造貼合人們生活的“小人物”,有助于擴大影視劇的受眾群體,傳達時尚理念,促進服裝營銷,為中國服裝市場的良性運作提供幫助。
年代劇《風吹半夏》講述了在改革開放大潮下,主人公許半夏在鋼鐵行業努力奮斗,最終取得事業成功并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演員趙麗穎在該劇中飾演敢想敢干的女企業家許半夏,初期的服裝造型多為白色、鵝黃、橘色等比較清新的顏色,出場造型并不奪目。在創業期間,女主人公的服裝色彩逐漸豐富,同色系色彩的運用使整體色彩過渡和諧又不失層次感,高飽和度對比色的運用驚艷觀眾,復古摩登的衣著凸顯女主人公的沉穩、干練、時尚。例如:橘色飄帶襯衫配磚紅色半身裙,暖色系的搭配讓整個人更加鮮活;西裝外套和風衣搭配各種印花襯衣,體現了許半夏作為職業女性的干練與灑脫。該劇人物服裝十分貼合角色,充分展現時代審美風尚,力求重現20世紀90年代穿搭的魅力,在還原時代質感的同時符合當代審美,表達了“復古造型與現代時尚并非對立關系”這一設計理念,影響了當代大眾服飾的審美,促進了當代服裝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文化性與藝術性
戲劇影視人物服裝是文化和藝術的統一,是實用和美學的結合。接下來,主要從寫實性設計與寫意性設計角度分析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文化性與藝術性。
(一)文化性
在戲劇影視作品中,人物服裝蘊含了某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符號,側面反映了時代文化。服裝設計師通過收集歷史資料,記錄某一年代最典型、最真實的服飾文化符號,借助藝術手段將文化符號滲透在影視服裝中,進而反映出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
為了彰顯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文化性,設計師通常進行寫實性設計,研究大量的歷史資料,并研讀劇本,結合人物形象,選取符合史實的典型服飾元素,展現特定時代的文化。在年代劇中,影視服裝設計師力求還原歷史,進行寫實性設計,突出人物形象的真實感和可信度。
(二)藝術性
年代劇中的人物服裝除了具有文化性外,還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展現了特定年代人們對服飾的審美心理,能夠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提升作品藝術價值。
為了彰顯戲劇影視人物服裝的文化性,設計師會進行寫意性設計。寫意原為中國畫中的繪畫風格,注重表現物象的“神”,抒發作者的審美情趣。影視服裝的寫意是指設計師通過對導演意圖的主觀理解,采用象征、隱喻等藝術手法進行服裝設計,塑造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精神狀態、氣質,傳達作品主題思想。與寫實性設計不同,寫意性設計強調觀眾審美需求的滿足和作品美學價值的凸顯。
四、結語
在文化訴求的驅動下,影視服裝設計要以還原歷史為目標,對于每一個角色的服裝造型不斷考究,通過影像呈現角色真實的生活面貌。同時,還要注重人物服裝設計的藝術性,符合當代審美。這要求廣大文藝創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體現出人文關懷,在藝術性與文化性二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從而提升作品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徐海芹.影視劇角色服飾語言的符號表意功能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2]胡萬峰.舞臺人物服飾造型設計基礎[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1.
[3]蔡福南.解析影視服裝設計中傳達的人物性格和精神[J].遼寧絲綢,2015(3):11-12,10.
[4]崔嬌.新時代年代劇創作的藝術特征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20.
[5]郭羿辰.論國產小人物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D].重慶:重慶大學,2019.
[6]楊賢.論電視劇《紅高粱》中的人物服裝形象及塑造[J].戲劇之家,2017(1):139.
[7]何路,周莉英.影視服裝與大眾衣櫥[J].電影評介,2012(19):88-89.
[8]鄧茗予.主旋律電視劇中人物造型“真實性”與“審美性”的辯證探究:以脫貧攻堅劇《山海情》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2(9):131-133.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