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榮榮
摘 要:地方創生源于2014年日本提出的“激勵地方小經濟圈再生”政策,有助于推動鄉村文化發展,并實現鄉村價值增值?;诖?,以鳳翔泥塑為例,分析地方創生的概念、研究現狀,并從中總結出地方創生的目標、策略和實施框架。對鳳翔泥塑非遺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分析,通過挖掘地方創生理念下鳳翔區“地、產、人”的資源優勢,探討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特色產業的地方創生模式實施路徑。
關鍵詞:地方創生;鳳翔泥塑;鄉村振興;鄉村非遺
從新農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文化產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活”的遺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動非遺文化的繁榮有利于豐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能為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本文通過梳理地方創生理念下鳳翔泥塑非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鳳翔區鄉村的實際生活、物質和文化特點,探討鳳翔泥塑非遺建設的地方創生模式及實施路徑。
一、地方創生的概念與研究現狀
(一)地方創生的概念
地方創生源于日本提出的“激勵地方小經濟圈再生”政策[1]。地方創生的理念在于構建與培育人與所在環境的相互關系,強調人的參與,其特點是竭力挖掘地方獨特的文化資源,將設計作為媒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產品傳播地方文化,并由此為當地創造獨一無二的經濟價值[2]。其中心思想是構建“地、產、人”三位一體,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活化地方資源。地方創生這一理念在日本乃至全球越來越受到矚目。
(二)地方創生產生背景
地方消失論是地方創生的理論來源。增田寬也在《地方消亡》一書中將日本出現的極點問題,即日本出生率下降與地方消亡的危機結合起來,探究了日本人口的減少與當地發展的關系。他指出,隨著人口不斷涌入都市圈,日本社會逐步形成了“極點社會”。日本于2014年提出了地方創生計劃和相關法案[3],活化了大批荒落的地方,地方創生理念下的創新設計需要體現出對地方文化的尊重。地方創生理論的提出與策略的實施為日本鄉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改善了日本鄉村人口大幅度減少與人才流失的問題,吸引了一部分人回歸鄉村,在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完善了城鎮配套。
(三)地方創生的理論研究
1.地方創生目標
地方創生的中心思想是“地方文化、特色產品、村民主導”三位一體,通過設計表現地方的文化特色,其目標是活化地方文化資源。將地方創生的方法和原則引入鄉村非遺鳳翔泥塑的設計中,旨在為鳳翔泥塑的發展尋求新的思路與視角。要通過設計改變鄉村,首先要選取合適地方文化,其次要引導村民主體自覺參與,最后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帶動產業發展。
2.地方創生策略
首先,地方創生的關鍵因素是地方文化、在地發展、社會參與,要將這三個重要因素注入鄉村非遺建設;其次,深入盤點鄉村既有“景、物、群”的資源優勢以確立該地方的核心價值與獨特性,充分體現產業的重要性[4],推動鄉村非遺鳳翔泥塑的發展需要梳理其歷史背景、生存環境與特殊文化價值;最后,通過社會參與、政府引導、村民協助的多方面主體共同發力,以達成地方創生的目標。
3.促進地方創生的框架
鄉村非遺建設既需要物質形式,更需要文化塑造,鄉村非遺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支持,能夠為村民提供精神力量。文章結合寶雞市鳳翔區的地方文化特色、非遺特色產業和地理優勢等特點,通過挖掘地方創生的“地方文化、在地發展、社會參與”資源優勢,探討出鳳翔泥塑非遺建設的地方創生模式實施路徑,具體研究主要從政府主導、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與村民共同體三個方面開展。
二、地方創生理念下非遺建設的意義
(一)非遺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
鄉村非遺的繁榮發展既能夠豐富村民的精神世界,也能夠為鄉村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巨大助力[5]。鳳翔泥塑是寶雞市鳳翔區的名片與靈魂,鳳翔泥塑非遺建設可以為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利條件。同時,鳳翔泥塑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和研究也可以使非遺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效益最大化,使其成為鄉村振興中的強大力量。
非遺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鄉村非遺文化發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鄉村經濟的發展。鳳翔泥塑的發展為鳳翔區的鄉村建設提供了特色資源。鄉村非遺鳳翔泥塑的文創設計與探究,可以為具有鄉村特色的非遺歷史文化產品、地理文化產品、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等經濟產品的生產帶來創新點,這是地方創生理念中的核心觀點[6]。與此同時,地方創生理念不僅為鳳翔泥塑非遺建設開拓了新視角,為非遺相關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還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非遺建設是鄉村價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外來文化的涌入,鄉村非遺建設遭受挑戰,其創新點和創意點都出現了“邊緣化”“雷同化”的現象。與此同時,城市和農村建設中出現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問題,許多地方的鄉村建設措施缺乏地方特色。例如,大量本應該具備不同區域特色的小鎮被塑造成普通的藝術街區,而且特色小鎮之間相互模仿,完全沒有展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成功的西安袁家村與模仿袁家村建設特色小鎮,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的白鹿原景區。
隨著地方創生概念的引入,我國許多鄉村開始將地方創生理念融入鄉村非遺文創設計,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鄉村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比如,北京市興農天力大地藝術節,將藝術融入對北京鄉村鄉山林、田園、道路、民居等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的改造,突出了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形象特征,塑造出了一個“城市農夫”的形象,在規模化的油菜花海和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中,塑造出了具有標志性的景觀符號。地方創生是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發展理念,通過踐行地方創生理念,鳳翔泥塑非遺建設能夠助力鄉村非遺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地方創生理念下鳳翔區非遺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部門難以發揮引導作用
在地方創生理念下,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宏觀上指導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在鄉村非遺建設中,應該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聽取群眾的意見和看法。在調研中發現,村民和游客是根據當地場景特色去感知空間,從而產生一種對當地的認同感和對故土的依戀感。對于鳳翔區當地的村民來說,他們比起非遺產業發展后帶來的精神層面的享受,更加關注其帶來的物質層面的滿足。因此,地方創生理念下,相關部門首先要考慮的是當地村民的物質層面訴求,其次要充分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覺性。
為此,相關部門要不斷地與村民進行溝通,使村民明白在鄉村建設實踐中,非遺文化產業能夠為鄉村發展帶來機遇,促進鄉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要調動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讓處于認同感邊緣的村民群體積極主動地體驗、構思、創作有關鄉村非遺的藝術品,加強當地村民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通過這種方式,村民將積極參與鄉村非遺建設,成為推動當地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創造者和實驗者。
(二)人才隊伍素質、結構有待優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中的青壯年大部分都流入了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造成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失。目前,寶雞鳳翔區文化建設中的主力大多年齡較大,素質和教育水平較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的能力較差。因此,鳳翔泥塑非遺建設不是很靈活,鄉村非遺傳承人的流失使得當地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緩慢。
地方創生理念下的主體是多元的,將地方創生理念融入鳳翔泥塑非遺建設的實踐過程,牽涉相關部門、企業、村民,以及鳳翔泥塑非遺傳承人等不同主體,這些主體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不同主體的素質有待提高,人才結構有待優化,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共同促進鳳翔泥塑的在地發展。
(三)社會力量動員不足,特色產業資源流失
從對村民的調查問卷中發現,鳳翔區村民參與當地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對鳳翔區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好壞表現得漠不關心,認為傳統鳳翔泥塑的大眾知曉度較低,經濟價值不高,不必進行傳播與發揚,從而導致特色文化產業停滯不前。
自我國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國家愈發重視鄉村文化教育,但在偏遠山村仍舊有大量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在此背景下,村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村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普遍較弱。因此,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大力推廣鄉村文化教育,培育村民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要引導村民樹立責任意識,使其自覺擔任鄉村非遺建設的主導者,從而構建起相關部門、企業家、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和游客的多元主體共建共同體。
四、鳳翔泥塑地方創生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政府主導
在地方創生理念下,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村民帶來一定的政策上的支持,只有發揮相關部門的主導功能,加上村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才會對鄉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相關部門對于鳳翔泥塑這一類傳統非遺文化的支持可以體現在推出扶持政策,修造非遺小鎮,修建鳳翔泥塑旅游中心,推出文化旅游產品,引入人才傳承鳳翔泥塑工藝等。地方創生理念下,相關部門應統籌協調現有資源,以新視角為鳳翔泥塑的發展尋找新思路。在調研中發現,在鳳翔泥塑非遺建設中,如果不提供經濟上的支持而只有政策上的支持是在紙上談兵。因此,相關部門應充分考慮村民的主體性,設立專項資金,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經濟上的支持。隨著地方創生理念的不斷深化,相關部門應和多個社會主體聯合形成多元主體結構,同時充分調動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熱情,這樣才能將地方創生理念融入非遺文化產業建設,才能探索出適合鳳翔泥塑非遺建設的地方創生模式。
(二)村民參與
在鳳翔泥塑非遺建設中,參與的主體有相關部門、企業、村民,以及鳳翔泥塑非遺傳承人等,不同的主體承擔著不同的職責,但在鳳翔泥塑非遺文化的發展上,當地村民承擔著更加重要的責任,鳳翔區非遺文化產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村民的參與是關鍵。因此,在鳳翔泥塑非遺建設的過程中,應尊重當地村民的主體地位,推動實現村民自治。同時,村民主體的動員應該從根本做起,解決村民文化素質較為低下的問題。
(三)特色產業
鳳翔區相關部門應該充分挖掘當地的“地、產、人”資源優勢,挖掘當地特色非遺鳳翔泥塑的制作理念與方法,將地方創生理念融入鄉村非遺文化建設。目前,中國許多非遺文創產品取材于當地特色文化,但是其中一部分只停留在對非遺文化的表面認識,或者是只對非遺文化的外在形式比如紋樣或者圖形進行簡單挪用,還處于以“物”為中心的階段。地方創生理念下,非遺文創產品設計者應思考非遺文化誕生的歷史背景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以此創造出觸及地方文化靈魂的作品,由此凸顯出地方創生的關鍵因素——地方文化、在地發展、社會參與。鳳翔泥塑汲取了石刻、年畫、剪紙與刺繡中的紋樣,蘊含著獨特的價值觀念、思想內涵和文化修養內涵,是具有多維度的綜合性文化形態,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對于鳳翔區的發展起到“活名片”的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鳳翔區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重建以村民參與為主的集體多元結構模式,在地方創生理念下發展鳳翔區鄉村非遺文化產業,做好鄉村文化產業建設,推動鳳翔泥塑非遺文化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向勇.創意旅游: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1):64-70.
[2]陳則諭,李世文.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參與跨區域扶貧的實踐探索:以貴州普安縣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21(21):26-27.
[3]宋海朋,張蔚文.地方創生:日本應對人口減少的經驗與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21(7):85-90.
[4]鄭文長,樊海強,張鷹.鄉村地方創生模式及實施路徑研究:以嵩口鎮為例[J].建筑與文化,2021(10):74-76.
[5]李璐.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路徑研究:以陜西寶雞千陽縣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2(20):120-122.
[6]江凌.藝術介入鄉村建設、促進地方創生的理論進路與實踐省思[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5):46-58.
作者單位:
安徽建筑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