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彪
【摘要】 在魏晉詩壇中,陶淵明的詩歌宛如璀璨奪目的明珠,飲酒詩在其文學創作中更是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陶淵明的生活中不可須臾離酒,在選擇退隱田園后,創作出大量的飲酒詩。這些詩是陶淵明在孤獨長夜里自斟自飲,酒醉之后寫來自娛的詩歌,這些詩中有他對社會動蕩、人心叵測的觀察和感慨,蘊藏著孤獨的人生體悟。
【關鍵詞】 陶淵明;飲酒詩;孤獨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0-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11
酒在中國文化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古代文人墨客對酒飽含深情。春風得意之時,賓客盈門以酒助興;懷才不遇之時,寄情山水以酒消遣;歡聚離別之時,折柳送別飲酒相思。有酒相伴,情感就有了支撐,與酒為鄰,生活便有了歸宿。
陶淵明自述“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1]他喜歡飲酒,享受置身酒中怡然陶醉的感覺,并把飲酒時的情景與感悟寫入詩歌中,創作出不朽的飲酒詩。這些詩歌是陶淵明閑恬雅致的歸隱生活縮影,是他在孤獨長夜里對社會深沉而廣博的嘆息??v使陶淵明有返歸自然的本心,但在躬耕自資的生活之中,難免會有感時傷懷、知音難覓的落寞與憂愁,或許唯有與酒為伴才能聊以自慰。
一、否定世俗的孤獨
陶淵明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在“學而優則仕”的主流思想影響下,他和絕大多數古代文人一樣選擇步入官場。他懷著“大濟于蒼生”[2]的壯志、“猛志逸四?!盵3]的雄心走向了仕途,但時代并沒有因此給予他施展抱負的機會?!皾h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4]在那個腐朽動蕩的社會面前,眾多胸懷大志的文人成為官場內部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在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二十首中,對于社會昏暗現實的評述與關注占據了不少篇幅。陶淵明生活在亂世之中,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之爭,讓他看到了社會的腐朽,他思緒萬千,但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改變這充滿刀光劍影的局勢,他曾經的志向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于是,失落的陶淵明開始追求心靈的寧靜,徹底退出渾濁的政壇,在酒與詩歌中找到了告慰。在其《飲酒》第十三首中,表現了陶淵明“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價值觀念,但詩人的“醒”往往是孤獨的。詩中陶淵明以醉者的視角來描繪所謂“清醒”的世界,“兀傲”的姿態,顯示出詩人孤高不平的品行。那些“醒者”追名逐利、淺陋拘泥,是世俗庸人的代表,在詩人的眼中這是十足的愚昧,然而“醉者”的取舍與其截然不同,“醉者”與世無爭、不隨流俗,是詩人的自我寫照。人情世故乃至富貴榮華,在陶淵明的眼中何足道哉,享受田園之樂有酒即飲足以。陶淵明筆尖的酒,也早超脫于酒本身,代表著他對人生百態和宇宙萬物的一種立場和看法,甚至是精神層面的超凡脫俗,這種精神自由正是詩人否定世俗之后的孤獨境遇所帶來的感情享受。
在《飲酒》詩中,陶淵明不僅對時局表示了關切和隱憂,對于當時社會的昏暗與道德風尚的敗壞,也使他憤懣不安,這些也就成為陶淵明詩中一再譴責的對象。例如在《飲酒》第二首中有寫道:“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詩人痛斥社會的賞罰不明與善惡不報。第三首的“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第六首的“雷共同譽毀”等等,從這些詩句中,能感受到陶淵明并非縱情山水而忘情現實,仍對當時社會懷有關切之心,陶淵明不愿向世俗妥協而棄官隱居,詩人這種憤世嫉俗的高潔人格是超乎流俗之上的。在《飲酒》第十二首中,詩人通過頌揚楊倫與張摯的辭官隱居不再入仕的高尚風節,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志,并勸告后人不要再被世俗所蒙蔽雙眼,詩人極力批判了那些名利熏心、阿諛奉承的文人士大夫。陶淵明的仕途之路,加深了他對當時社會以及官場的切身體會,也使得歸隱田園變得更加堅決,“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他鏗鏘有力的宣言。歸隱之后,陶淵明遭遇了親人的相繼去世,讓他體會到人生終逝的孤獨,友人大多數選擇入仕,自己卻壯志難酬。陶淵明只能以酒解憂,來排遣心中的孤寂與苦悶。
陶淵明有五次出任仕途的經歷,足見其有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但在辭去彭澤縣令一職后,毅然決然選擇歸隱山林,哪怕生活窮困潦倒也不再入仕。他從束縛的官場走向自由的田園,選擇歸隱避世堅守內心的本真,對世俗的否定是堅定而決絕的,從《飲酒》第九首中詩人與老農的對話可以看出,即使“襤縷茅檐下”陶淵明也不愿違背自己的初心而隨世浮沉,“吾駕不可回”正是他最后的誓言。面對眾人不要獨清的勸解,對陶淵明來說實屬庸俗之辭,無人能夠真正理解其內心的初衷與孤獨,于是只好沉醉于酒、訴諸詩,“酒對于他仿佛是一種武器,他拿在手里和命運挑戰。”[5]以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替代身不由己的官場斗爭,這種獨樹一幟的抉擇注定要忍受貧窮的考驗,陶淵明在詩酒的世界里享受不同于現實生活中的孤獨與寧靜。
二、閑居寡飲的孤獨
陶淵明在向往的田園生活中度過了二十余年,歸隱之后的生活看似寧靜安逸實則風雨飄搖。在陶淵明賦閑田園后不久居所便失火,家里的經濟條件每況愈下,遷居后朝廷又征召他赴京城任職但被陶淵明婉拒,在此期間他害了大病,晚年生活可以說是貧困交加。再加上外部世界戰火連綿,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很難長久地抵擋內外環境因素的干擾。四季更替與萬物榮衰,這些直觀的變化是陶淵明田園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的,不禁發出“盛年不重來”的人生感慨。陶淵明在種種變故之中,身邊并沒有值得依靠和傾吐的摯友,享受田園更多的是體會孤獨,思緒萬千卻只能飲酒消愁,最終向田間的自然萬物傾訴內心深處的彷徨和憂愁。
陶淵明的代表作組詩《飲酒》二十首是其酒后所做的一組五言詩,這些詩歌是他賦閑田園后的一組名作,是研究其隱居生活的重要資料。在閱讀序言部分時,“顧影獨盡,忽焉復醉”詩人自斟自飲,只有影子與之為伴,明顯能體會到陶淵明內心深處的孤獨感,詩人在這年秋天,獨自面對漫長孤寂的黑夜,酒醉之后寫下了這些詩篇。在《飲酒》第九首中寫道:“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詩人歸隱田園許久,忽聞敲門聲欣喜若狂,隨手拿起上衣披在身上去迎接朋友?!皢栕訛檎l與?田父有好懷?!碧锔副砻髁俗约旱膩硪猓骸皦貪{遠見候”提酒來探望詩人,之后與田父的交談令他失望不已?!耙h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田父認為詩人衣衫襤褸、住在草屋之中太受委屈,應順應時事有所作為。詩人通過對話的形式,再一次表明自己不愿隨世沉浮的決心,語氣委婉態度堅定,世人的勸告在陶淵明眼中實屬粗俗之辭,根本沒有人能領會他內心深處的孤獨。無人相與言,詩人是孤獨的;有人相與言,卻語不投機孤獨感倍增。故黃文煥評道:“前皆言獨飲,此乃言共飲。悲可共,心不可回, 則共之中仍獨矣?!盵6]《飲酒》第七首中寫道:“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詩人在秋天賞菊飲酒獨自飲用,身邊沒有親友相伴共同暢飲,孤獨寂寞之情涌上心間。“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詩人欣賞著眼前日落黃昏、飛鳥歸林的景象,想到自己早已辭官歸隱,再也不會被世俗之中的煩惱憂傷、榮華富貴所束縛,悠然自得之意填滿心頭。在自己的獨酌之中,詩人沉醉其中忘卻了紅塵,感受到了超逸的遺世獨立之情,能夠悠閑適意的生活,獨酌也不再是可悲之事。在陶淵明的飲酒詩中,孤獨感隨處可見,這是詩人保有自我、告別樊籠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他在田園之中找到了安居樂業的所在,雖然孑然一身,但陶淵明通過詩書與酒以及自然萬物的陪伴,將孤獨之感舒散升華,達到別人所不及的人生境界。
在陶淵明其他的飲酒詩中,也能感受到其幽居田園的孤獨感是無法釋懷的。在《時運》中“清琴橫床,濁酒半壺?!痹娙舜差^有一張古琴和半壺濁酒,庭院里“樹木竹林蔥蔥?!?;《連雨獨飲》中寫道“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睆脑娙诉@些獨自飲酒的場景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孤獨困苦的處境,這種孤獨感是無以為伴的凄慘和悵惘。在《雜詩》其二中“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陶淵明想要傾訴心中的愁思,奈何無人相交談,只能對影自酌,這樣一幅凄涼夜景畫,把詩人內心的孤獨和世無知音的苦楚清晰地呈現出來?!帮L來入房戶,中夜枕席冷”夜晚涼風吹進屋中,枕邊已感受到寒意,如此孤枕難眠的夜晚陶淵明不知經歷了多少,隨著時光的飛馳,“有志不獲騁”涌上心頭,每當想到這里陶淵明內心深處的苦衷難以排遣,唯有對影獨酌。在《停云》中陶淵明飲酒時描寫的景物“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北砻鎭砜词菍懱鞖?,實則是壓在陶淵明心中郁郁之悲,想要與親友飲酒暢談,奈何時亂道阻難以暢懷,也從側面表現出詩人關懷世難的憂心?!缎斡吧袢住分小暗嗥缴?,舉目情凄洏。”再看《雜詩》中寫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睆倪@些詩句中可以感受到一種悲痛的心緒。在看似寧靜安逸的田園生活中,卻充滿了詩人摯友難求、舉目凄冷的孤苦,以及對于生命稍縱即逝的惋惜。
仔細閱讀陶淵明的飲酒詩作,他所關注和刻畫的意象多為孤立存在的事物,例如詩文中反復出現的孤松、孤云、秋菊等意象,這些意象大多來自詩人的歸隱生活之中,是詩人一種孤獨的審美體驗。《飲酒》其八中:“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痹娭械那嗨砷L在東園里,周圍的荒草淹沒了它的身影。但“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鼻嗨稍谒抵螅⒉坏蛄阒绷⒐澑?,表現出青松孤高的品格。還有《飲酒》十七中“含薰待清風”的幽蘭,與流年常青的青松如出一轍。在陶淵明筆下,青松、幽蘭、菊花這些田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不僅是其孤潔人格的寫照,更是詩人在孤獨的生活境遇下,所形成的一種審美傾向。夜幕時分的意象,也是詩人所偏愛的,可見陶淵明內心情感的深重。陶淵明常在詩作中將自己比喻為鳥,例如在《飲酒》其四中“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比漳褐率旱镍B兒飛來飛去?!芭腔矡o定止,夜夜聲轉悲?!边€未找到棲身之地夜幕便降臨,鳥兒仍在徘徊獨飛,凄慘的鳴叫讓人更加孤寂,可見在夜幕來臨時詩人的情感是最易觸動的。
三、保持獨立的孤獨
陶淵明向往的田園生活,是像兒時一樣天真爛漫無拘無束,過著詩書琴酒的生活。奈何東晉政權早已沒落,再加上烽火連年和自然災害頻發,陶淵明的歸隱生活艱難困苦,但他仍能在困窮中堅守,保持自我的獨立,守住那份精神的凈土不被污染。
孤獨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體驗,陶淵明式的孤獨落寞是文化詩人所專有的一種悲愴體驗。詩人的孤獨感主要來源于兩方面,首先是世俗中的紛紛擾擾所引發的,在官場中像陶淵明一樣潔身自好者寥寥無幾,身邊充斥的都是明爭暗斗、貌合神離之人,陶淵明的作為得不到他人的認同,這種孤獨感是沉痛的,是常人難以理解和想象的。等到陶淵明隱居田園后,他依舊是孤獨的,對影獨酌和孤身遠游似乎成了常態,但這種孤獨感是輕松快樂的,可以使自己的內心得以釋懷。正是在陶淵明回歸田園之后,獨立的人格才得以延展,生活中的孤獨感讓詩人發現了人生的真諦,沒有官場中陳規陋習的禁錮,返璞歸真回歸本心,詩文中也呈現出一種淳樸雄厚的藝術風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陶淵明在田園生活中的艱辛境遇反而讓他去思考孤獨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他的飲酒詩中,既有飲酒時的灑脫恬淡,又有醉酒之后的超凡脫俗。陶淵明這種不屈于己、不役于物的處世之道,是他怡然自得的生活態度的呈現?!讹嬀啤菲浒艘郧嗨蔀閷懻障笳髯约簣载懖挥宓莫毩⑷烁瘢骸扒嗨稍跂|園,眾草沒其姿。”陶淵明以青松自喻,慨嘆人生短暫、世事無定?!澳瀹愵?,卓然見高枝?!痹娙藲w隱田園,并不是為了自飾風雅,而是深愛山林;也不是為了與民偕樂,而是深愛躬耕;也并非無力避世,而是性情使然。詩人從官場走向田園,是探尋內心的安謐與人格的獨立,是堅守本心的必然選擇。在《飲酒》第十二首中同樣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歸隱意志:“長公曾一仕,壯節忽失時;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碧諟Y明以張摯、楊倫辭官隱退,來比照自己淡泊歸隱之心?!耙煌惝斠眩螢閺秃?!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痹谵o官之后雖有猶豫之意,但仍堅定踏上隱居之路。溫汝能纂集《陶詩匯評》卷三:“篇中引用二子,淵明蓋以自況,辭近牢騷。末數語頗有傲世之意?!盵7]陶淵明隱居田園,不是對世事無常的躲避,而是詩人對獨立人格的執著追求,是要在隱居田園的基礎之上建立新的處世之道,這種處世之道把自由作為首要選擇,這正是陶淵明的魅力所在。
人是社會性動物,不僅會受到群體思維的影響,還會受到個體欲望的禁錮。社會的動蕩不安讓敏感的詩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陶淵明一生都在追尋精神自由,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是他的精神理想,遺世獨立克服自身的欲望。在其《飲酒》第十五首中寫道:“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庇捎诩揖池毢⑷耸植蛔?,自己的住宅呈現出一片荒蕪的景象?!皻q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陶淵明的棄官歸田,不被世俗之人所理解,詩人不僅要忍受社會輿論的抨擊,還要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陶淵明窮且益堅,生活的貧窮窘困把他磨煉得更加堅強。詩人遨游于翰墨書香之中,徜徉于山林湖海之畔,隱居田園的生活,就是活在詩人的內心。這種獨立于世俗之外的生活,不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觀念,哪怕放在當代也很難接受,但在陶淵明看來田園生活讓他保持了本心的純潔與安寧,這種真性情的自我,也只能在孤獨中找尋,這絕不是富貴名利所能比擬的。陶淵明一直在精簡自己的人生。他辭官歸隱,丟棄功名利祿只求內心不被奴役,即使生活艱難困苦,也享受自然樂在其中。回望自己的一生,因恪守初心而無一絲悔意,他逆流而上,世人所追崇的權勢與地位并不是詩人想要的。
陶淵明一生以酒相伴,在動蕩不安的時代中,他以飽含憂憤的筆觸把酒與其文學作品相融合,創作出許多獨具特色的飲酒詩。古往今來,他的飲酒詩被世人傳頌,可謂酒詩中的杰作,文辭之中流露出詩人內心復雜的情愫,縱有千般窮困孤獨,文人傲氣尚存。在陶淵明的飲酒詩中,詩人以醉態的口吻呈現出賦閑田園后簡單樸素的隱居生活,頌揚了兼濟天下的人生志向。不管是哪一首飲酒詩作,都是陶淵明堅定信仰與如磐信念的真實寫照,后世文人墨客的創作也受到陶詩思想的浸染。陶淵明的高潔品格與通透灑脫的人生態度猶如群山之中的瑰麗明珠,時至今日仍被后人所追隨。
參考文獻:
[1][2][3]陶淵明著,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袁行霈.陶淵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6]王運熙.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7](清)溫汝能.陶詩匯評(卷三)[M].上海:掃葉山房民國四年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