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工作臺上擺滿了瓶瓶罐罐,幾位科研人員正在做著各種實驗,表情專注。工作臺的另一邊,一位醫務人員一邊盯著一臺電腦屏幕上的數據,一邊跟手里的一張表格在做仔細的比對……這是5月27日,《科學導報》記者在位于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心血管疾病診治及臨床藥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采訪時看到的情景。
當天是“山醫大二院省重點實驗室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日,實驗室迎來多位關心醫療科研的參觀者。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科研人員正在為參觀的人們科普防治心血管疾病知識。實驗室主任、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內科教授榮書玲介紹說:“心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全國心血管病患者大約有3.3億人,而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數達400萬人,目前我們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因此,仍需要社會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方面進行大量投入。”
在SPF級動物特制房,兩位小朋友正在觀察特制箱里的小白鼠,看著活蹦亂跳的小白鼠,他們好奇地問道:“這些小白鼠好可愛,為啥把它們關在箱子里呢?”科研人員解釋道:“為了研究人類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尋找有效的診斷和防治方法,篩選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藥物。”兩個小朋友雖然有些不理解,但還是很開心,因為他們見到了只有在電視里才能見到的小白鼠。
“大家只有在開放日才有機會進入SPF級動物特制房來,平時這里是禁區,只有科研人員出入。”一位穿白大褂的醫生說。SPF級動物特制房旁邊的一間屋子里擺放著一臺超聲儀,超聲儀的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小白鼠活動的情況,幾位科研人員在屏幕前仔細觀察著它們的一舉一動。榮書玲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實驗室除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觀察外,還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其中包括應用實驗動物復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高血壓等幾種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實驗動物模型。
據了解,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五年來已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5項,發表醫學論文191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0項,取得獎項5項,其中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實驗室成果轉化應用1項,研究了載脂蛋白M基因多態性的臨床應用,明確了ApoM在高脂血癥中參與脂質的代謝與調節及具體作用機制,比較了不同類型降脂藥物的療效差異,達到精準有效降脂。
每一項科研成果的獲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驗室科研人員就是這樣,每天盯著這些試驗儀器,不厭其煩地重復做著每一個動作,每一件事,向一個既定的目標不斷探索,為達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測、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做著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