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菲
提到昆崳山保護區,多數人腦海里浮現出的詞匯是“生態”。但當你走進昆崳山,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精致之處、精品之作、神韻之筆。
霧峰花海、系列書屋、觀光車站、系列觀景平臺、休閑服務設施……這些精雕細琢的景點、小品,與大山的“自然與寧靜”渾然一體,既增添了風情、魅力,又始終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
喜歡爬山的孫國宇經常帶家人到昆崳山游玩,除了盡享森林氧吧的暢快,他最大的感受是這里的一步一景、妙趣橫生。
青山隱隱,凝固歲月,驚艷時光;風因之生,水為之淌,生命隨之繁衍。
沖刺萬億之城,昆崳山保護區如何發力?
作為“生態功能區”,昆崳山保護區將聚焦生態保護主責主業,錨定建設全國一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把昆崳山保護好、發展好,努力為全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一流的自然教育場所和更好的休閑度假體驗,為全市“萬億之城”建設做出生態環境貢獻。
生態的價值有多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穩定的生態系統,茂密的綠色植被,巨大的涵養功能……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以赤松為主要保護對象、全省唯一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同緯度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野生動植物2526種。
研究表明,昆崳山保護區每年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釋放氧氣、固化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滯留大氣塵埃、科學研究等生態服務功能上,創造直接生態價值超過12億元。
如此生態厚重的大山,首位是保護。
車輛駛進昆崳山保護區,道路兩側的防火宣傳旗不斷進入視線,人們會下意識地提高警惕。
有森林,就有森林防火工作。地處暖溫帶沿海地區,昆崳山春季漫長、干旱且多大風,防火壓力格外大。昆崳山是花崗巖山體,堅固性強,風化演變為土壤的過程較慢,土壤瘠薄,森林生長期漫長,一片森林一旦遭受火災,多少年也無法恢復。
昆崳山的滿目青山是經過了幾代人的持續綠化、持續保護的結果,成果來之不易,昆崳山人將倍加珍惜,持續實施最嚴格保護,確保昆崳山生態安全。
森林火災是昆崳山森林安全的最大威脅。對于防火,昆崳山全區上下一致認為,昆崳山的防火責任重大,要時刻牢記肩負的責任,再苦再累再難也要頂住,絕對不能有任何僥幸樂觀和麻痹大意,要扎實抓細節、抓具體小事、抓本質安全、抓責任落實,絕對不能出問題。
一陣風吹過年代久遠的銀杏林,樹葉沙沙作響。昆崳山保護區堅持不斷進行生態修復,見縫插針,多栽種壽命長、景觀效果好的綠化樹種,提升昆崳山綠化氣質,不斷積累,留下更多生態財富。去年,昆崳山1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基本完工,恢復綠化面積50畝;在景區沿途、主干道路栽植水杉等樹木4600余株……
昆崳山是昆崳山人的昆崳山,也是全社會的昆崳山。
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赤松林生態系統,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博物館和珍貴物種基因庫,這些都是最珍貴、最生動的生態科普資源。
正在施工中的自然中心,是一處生態環保科普與教育場所,緊鄰昆崳山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昆崳山保護區計劃將其建設為兼具對內科研觀察、對外科普教育功能的綜合體。
自然中心頗具融入性、精致性:原有建筑石墻,石塊拆卸后被重新用作新建筑局部墻體。北側立面采用通體石籠擋墻的做法,為主入口帶來純粹的視覺形象。南側無法拆改的兩棟建筑,以金屬框架、樹枝表皮予以裝飾,減少其對自然中心的影響。
自然中心是昆崳山科普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昆崳山正按照全國一流標準,推進昆崳山科研科普體系建設,這個體系包括:自然中心、自然客廳、自然驛站、自然山房、自然瞭望臺,這些設施用一條6.5公里的科普路徑串聯起來,這條路徑是按照無痕山林理念,營造的手作步道。
自然中心、自然山房完成室內裝修主體工程,自然驛站鋼結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自然客廳開工建設……科普體系硬件設施將在年底前基本建成,目前已吸引中國林科院、生態環境部南京所、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教育機構,與昆崳山開展合作,把昆崳山建設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
“品位昆崳”源自對生態的堅守,源自對大自然的敬畏。
昆崳山人認為,昆崳山的旅游是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一切必須以生態保護為前提,雖然有嚴格的限制,但規和矩更能促使他們做出特色、做出品位。
堅持以山為本。大山永恒在,我等皆過客。必須始終保持對大山的敬畏和謙卑,始終保持對大山有所作為的警醒和克制。對自然保護區而言,堅持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加重要,必須盡量保持大自然原來的樣子,無論經過多少歲月,昆崳山依然是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堅持最少干預。雖然第一位的是保護,但是滿足社會大眾對綠水青山的向往,讓保護區更好地服務于人,也是保護區的重要使命。對必要旅游設施,堅持夠用就好,把對自然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力求一切人為干預可逆轉,一旦以后發現做得不對或不再需要時,撤出設施,大自然還能恢復原來的樣子。
堅持走精品路線。昆崳山人相信美和實用同等重要,對必要的設施,按照給昆崳山留下作品、留下遺產的標準,努力將每一個小項目都做成精品、做出神韻,能給這座大山增色添彩,像是從這座山里長出來的一樣。也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推敲。
100余畝的霧峰花海,芝櫻花、粉黛亂子草、藍繡球、魯冰花等十幾種花卉競相綻放,游客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在昆崳山人看來,昆崳山國家森林公園有風景少風情、服務設施水平低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怎么辦?
風景是大自然給的,而風情是營造出來的。昆崳山以游客思維考慮問題,不斷改善提升旅游設施,建設花海、系列書屋、觀光車站、系列觀景平臺等一系列休閑服務設施,營造獨具昆崳山特色的魅力和風情,讓昆崳山有一流的景色、一流的設施,讓人惦記上,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且去耕地插秧,不必焦慮時光,做好春耕夏耘,自有秋收冬藏。”
昆崳山保護區上下形成一種共識,昆崳山保護區沒有大事、全是小事。即便是森林防火這種天大的事,分解開來看不過是看好每一個墳頭、管住每一個煙頭、看住每一個路口……他們始終堅持扎實做小事的理念,力求把昆崳山的每一件小事做到位、做出品位。
昆崳山所做的小事兒 ,正是他們想要的模樣——
栽幾株爬墻虎,栽幾棵薔薇,幾年時間,一面硬墻可以變得多彩多姿;
一扇山門,一處排水溝,一個橋護欄……老石匠,重新操起曾經的手藝,從春敲到了夏,從夏鑿到了秋,相信手作自帶溫度,時間自有深情,那些質感沉穩的構筑會慢慢從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
尋真書屋,全年24小時不鎖門,可以隨時推門而入;書屋有書,有茶,有咖啡,有可發熱席坐的臺地,有可以寫畫分享的大屏幕,有溫暖的燈光;
防火瞭望臺,過去多是磚混結構,對環境影響大。他們新探索營造的荒嶺口和歐節溝兩處瞭望臺,一方面以裝配式結構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試圖通過人性化的設計為護林人送上一片關懷和溫暖……
在特色發展上,昆崳山人堅持從細節入手,用工匠精神去砌一道墻、修一段路、美化一處空間、打磨一處構筑,他們相信凡能真正用心,必有動人之處,努力一分有努力一分的收獲,努力一分有努力一分的驚喜。
昆崳山人相信堅持的力量。他們堅信,從點滴做起,一直堅持,一個更有品位、更加潔凈、更有風情和魅力的昆崳山一天一天看得見,昆崳山這張煙臺的“綠色名片”會擦得更亮。
昆崳山,一座有故事的大山;昆崳山,一座有精神的大山。
這里幾代人堅守,誓讓青山染綠。請你相信她,她的美好會隨著時間推移愈發鮮明奪目,顯得那么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