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民間文藝的傳承發展,反映了當代生活、體現了當代精神。4月20日至23日,第十三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
作為中國民間文藝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文化盛會,每兩年一屆的中國民間藝術節,是國家級的民間文藝交流展示平臺,已在遼寧、北京、山西、江蘇、湖北、廣東、甘肅、江西等地成功舉辦。為展示民間廣場歌舞藝術風采,傳承與弘揚民族民間藝術,第十三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以“奮進新征程 花開西海岸”為主題,舉辦了包括開幕式、全國民間優秀廣場歌舞展演暨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初評、學術研討會、山東手造展暨膠東農民畫展、文藝惠民表演等在內的豐富多彩活動,20支全國一流民間廣場歌舞表演隊伍共襄盛舉、奉上民間文化大餐。

4月20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開幕式上,來自民間的文藝表演隊伍與青島當地的表演團隊接連登場,為現場觀眾聯袂奉獻了地域風格濃厚的高水平民間歌舞表演。廣東的《雷鼓》、山西的《千古黃河》、西藏的《斯瑪卓》、黑龍江的《朝鮮族長鼓舞》、陜西的《喜慶秧歌》、浙江的《響木舞》、遼寧的《盛世鼓舞》、安徽的《花鼓燈舞出幸福來》、新疆的《領舞飛揚》等民間鼓舞鼓樂和歌舞表演各具特色,青島當地的《花開西海岸》《歡天喜地——地秧歌》《好想去一個地方》《剪紙風韻》《壯麗征程》等歌舞表演也精彩紛呈,抒發著人民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歡慶、勝利的豪情和對未來的憧憬,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4月21日,第十三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學術研討會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學者齊聚一堂,通過學術研討和交流互鑒,結合民間文藝發展現狀來解難題、出實招,推動民間文藝創造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據悉,本次研討會共收到131篇論文投稿,最終有20篇論文入選。來自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單位與基層民間文藝工作者作為入選論文代表及西海岸新區民間文藝工作者代表近80人參會,圍繞“民間文藝助力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會議主題展開研討交流。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邱春林等6位特邀專家就“鄉村手工藝復興”“民間文藝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民間文藝助力鄉村振興”“海洋文化遺產和海洋保護與利用”“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地秧歌的民間藝術發展”等話題闡述各自觀點,從理論闡釋、案例解析、產業動能、傳承實踐等層面,梳理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和價值取向。在分會場研討會上,入選論文作者圍繞“民間文藝助力鄉村振興”“民間文藝在數字時代的傳承與利用”“民間文化與文旅融合發展”“青島瑯琊地區遠古手工業遺存對于山東手造創新的生態意義”“瑯琊文化與經略海洋的歷史傳承”等議題進行論述、研討和交流。
民歌真情流露,民樂旋律悠揚,民舞婀娜多姿,作為民間文藝最直觀的呈現方式,民間表演藝術源于田野山間,老百姓的日常中以歌為伴、以舞為夢,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積淀出了多樣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韻味——4月21日,全國民間優秀廣場歌舞展演暨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初評活動舉行,該獎與電影“百花獎”、書法“蘭亭獎”、戲劇“梅花獎”、音樂“金鐘獎”等同屬中國文藝的最高獎項。本次初評以優秀民間廣場歌舞展演為依托,將中國各地風格鮮明、特色濃郁的優秀民間表演藝術及其深厚博大的歷史文化底蘊向世人激情演繹,展演活動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評作品代表了近年來中國民間廣場歌舞的最高水平。經過專家審看推選出的20個節目進入藝術節的現場評選。來自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遼寧、青海、山東、山西、陜西、西藏、新疆、浙江等地的20支表演隊伍近千名各族演職人員展現著絢麗多彩的中國民間廣場歌舞。這些隊伍中包括壯族、土家族、朝鮮族、滿族、藏族、維吾爾族、畬族等少數民族,可謂民族風情濃郁,地域特色鮮明,民俗文化內涵深厚。據介紹,本次參演的節目廣泛從各地區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歌舞樂和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中選材,提煉新語匯,創作出既有濃郁鄉土氣息、鮮明民族風格,又能體現新時代風貌的作品,使本次歌舞展演成為一次百花齊放的民間藝術表演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