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瀟逸

小班幼兒正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思維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科探活動中呈現(xiàn)認識經(jīng)驗缺乏、觀察水平較低、操作能力較弱、活動持續(xù)性較差的特點?!叭绾未龠M小班幼兒的深度學習?”是筆者重點探討的話題。本文以小班探究性游戲“螞蟻的秘密”為例,談談活動中教師對深度學習內(nèi)涵的理解與運用,旨在通過觀察幼兒的一系列探究行為,整合多種學習資源,為小班幼兒提供支架式學習平臺,引發(fā)思維建構和重組,遷移新知識和新經(jīng)驗,從而獲得多維度發(fā)展。
成人要善于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挖掘日?;顒又械慕逃齼r值,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來支持幼兒的探究,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觀察、比較、操作,關注活動引發(fā)的深度學習。
在小班探究性游戲“螞蟻的秘密”的吃點心環(huán)節(jié),幼兒總能發(fā)現(xiàn)小螞蟻的身影,他們不禁討論起來:小螞蟻來班級里干什么?玥玥:來班級做客,和我們玩。
露露:來班級吃菜。
一宸:偷偷摸摸把玩具搬出去玩。
露露:它這么小,怎么把玩具搬出去?
玥玥:它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搬走。
欣欣:它們是過來吃糖果的。
在活動中,面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給予充分支持,如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開展交流和探討、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等。
在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活動中,教師的不斷支持能夠使幼兒的興趣得以延續(xù),引發(fā)深度學習。
在前期觀察的基礎上,幼兒針對“螞蟻喜歡吃什么?”展開了討論。為印證幼兒的猜想,我組織他們來到種植園地附近,將各種食材擺放出來,試圖吸引小螞蟻的到來。幼兒拿著放大鏡在各種食材前“照一照”,生怕錯過一只螞蟻。
問題:由于觀察時間有限,關于螞蟻怎樣搬食物、螞蟻力氣大不大的問題仍舊沒有解決。另外,瀝青地面顏色和螞蟻相近,難以觀察清楚。
探究:我開展了第二次嘗試。這一次,幼兒提出只利用螞蟻最喜歡的糖果和蛋糕來吸引螞蟻。我給幼兒一些建議:用一張白色的紙墊底能夠看得更清楚一些。果然,這一次等待的時間很短。不一會兒,蛋糕和糖果周圍就出現(xiàn)了螞蟻的身影。
幼兒拿著放大鏡循著螞蟻的身影,找到了一個小洞?!袄蠋煟艺业搅宋浵伡业拇箝T!”幼兒興奮地說。越來越多的螞蟻從洞口出來,很快將糖果圍繞起來。

悅悅:快看呀,螞蟻在搬糖果。可是,螞蟻的力氣太小了,它又走開了。
一宸:它去家里請伙伴了,讓大家來幫忙。
教師:洞洞通向哪里?
豪豪:洞洞里就是菜園呀,有很多泥土。
分析:在第一次實驗中,幼兒好問的天性得到強化。教師的支持基于幼兒的猜想,幼兒在調(diào)整放大鏡與眼睛、物體間距離的同時,學會了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第二次實驗是基于第一次實驗的遺留問題,緊跟幼兒探究的步伐和實驗的熱情開展的。教師作為支持者向幼兒提出了建議。兩次看似無明顯差別的實驗,對幼兒來說有了不同的收獲。他們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更加大膽、清晰地向教師、同伴表述出來,推進了深度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當幼兒回答問題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再度發(fā)問,旨在再次激活幼兒的思維,促進他們對某一問題更深入地思考或更清楚地表達。巧用追問可以喚醒幼兒積極的情緒,使教師能夠了解幼兒的思考過程和節(jié)點,及時調(diào)整探究活動節(jié)奏,向幼兒提供更加適宜、有效的游戲支持。
為滿足幼兒長期、持續(xù)、細致觀察螞蟻的需求,我將“螞蟻工坊”請進了班級自然角。
第一天。小螞蟻從吸管里爬進“螞蟻工坊”,幼兒興奮地聚了過來。悅悅說:“快看,小螞蟻爬進來了?!膘E霦說:“這里一定有螞蟻喜歡的糖果?!?/p>
第二天。霦霦、宸宸早上來園有了發(fā)現(xiàn):螞蟻的家里有了一條路。宸宸說:“這是螞蟻的路。”教師說:“這是誰造的路?”霦霦說:“是螞蟻?!睈倫傉f:“螞蟻還會挖路呢!”
第三天。霦霦問:“這里的冰泥哪里來的?”宸宸說:“吸管里來的。”悅悅說:“不對,是從那邊變到這邊來的。”教師說:“誰把冰泥搬過去的?”宸宸說:“是小螞蟻!”
第十一天。玥玥說:“小螞蟻還沒起床呢,它把冰泥當做床在睡覺?!膘陟谡f:“老師,路變多了?!卞峰氛f:“螞蟻的尾巴好大呀!”
第二十天。露露說:“老師,螞蟻在陸里爬來爬去的時候,還會頭和頭碰一下!”
分析:我在傾聽幼兒時,了解到幼兒對螞蟻和路的關系、螞蟻工坊里冰泥換位與螞蟻關系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兩次追問,喚醒了幼兒的積極情緒,得本要結(jié)束的話題有了進一步延伸。幼兒的認識和經(jīng)驗得到豐富,并萌發(fā)了“多想一步就有新發(fā)現(xiàn)”的意識。
在幾次探究活動中,小班幼兒以觀察為主,其興趣在交流過程中逐步提高。
案例中,幼兒對螞蟻喜歡的食物,持續(xù)跟蹤觀察,對比實驗,查閱資料,并在與同伴討論的過程中,提出不同的觀點,進而引發(fā)深入學習。
幼兒在探索螞蟻的爬行方式后,發(fā)現(xiàn)了螞蟻的外形特征。由于小班幼兒利用圖畫、符號表征的能力有限,他們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用各種大小的拓印工具進行組合,從而表現(xiàn)小螞蟻的身體特點。幼兒還對螞蟻的住所開展討論,發(fā)現(xiàn)了最適合螞蟻居住的環(huán)境,從而在腦海中形成關于大小和空間的概念。
連續(xù)性的觀察能夠支持教師不斷從前期經(jīng)驗基礎上幫助幼兒建構更加深入的學習框架?;顒游猜?,我基于幼兒前期活動中的經(jīng)驗認識,以繪本分享的形式對幼兒經(jīng)驗進行提升,支持幼兒對螞蟻的深入探究。
在小班探究性游戲“螞蟻的秘密”實施過程中,我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積極情緒為動力,依托實踐,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我通過創(chuàng)設有準備的環(huán)境、把握好師幼互動角色關系、有效的追問、合作交往式的學習,將探索經(jīng)驗、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遷移到各個領域中,從而引導幼兒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動機和探究欲望的推動下,不斷走向深度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