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麗麗
現狀一: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有的教師過于安靜,全程無語言指導。有的教師認為自己在角色游戲中僅扮演觀察者的角色。
現狀二: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有的教師太過“忙碌”,頻繁介入、打斷幼兒游戲。部分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時如小蜜蜂般“飛來飛去”,頻繁打斷幼兒專注的游戲現場。
現狀三: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有的教師不知道該怎么介入指導。既擔心打斷幼兒的游戲現場,又難以把握介入時機。
現狀四:有的教師指導語單一,沒有針對性。對角色游戲繼續深入體驗不能起到引領、啟發等作用。游戲狀態停留在表面,不能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深度學習,深入挖掘游戲的價值。
鼓勵式語言指導是教師運用贊揚、夸獎、期待后續發展的語言形式。鼓勵性提問或回應,能夠引導幼兒發表游戲想法和嘗試新的游戲行為,促進幼兒在游戲中深度學習能力的發展。
例如,“小超市”角色游戲中有收銀員收錢、導購員介紹商品、擺貨員整理貨架等游戲情節。導購員和擺貨員都在忙碌著,教師在觀察時發現,收銀員始終忠于職守,一直堅守在收銀柜臺前,重復說“您好,請這里結賬”。教師問:“收銀員,你一直在這里等顧客來結賬嗎?”收銀員說:“對呀!我不能走開,隨時會有人來結賬”。教師肯定道:“你真是位稱職、認真負責的收銀員。在沒有顧客來結賬的時間,收銀員還能做些什么?”收銀員陷入了思考。過了一會兒,收銀員答道:“在沒有顧客結賬時,我可以整理收款情況,可以算算收了多少錢。”游戲結束后,收銀員把收到的錢及時分類,整理,記錄了當天的營業額和顧客人數。
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要學會捕捉幼兒一瞬即逝的游戲現象和變化過程,傾聽幼兒談論的游戲中心話題,分析幼兒的游戲需要,適時介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幼兒厘清游戲思路,明確游戲目的。教師啟發性指導要體現開放性和漸進性,開啟幼兒的思維,對幼兒角色游戲起到助推和引領作用。例如,在表演游戲中,表演者在表演區穿戴服裝、擺弄材料,現場沒有觀眾。教師以觀眾的角色加入游戲,并提出疑問:“請問,今天有哪些節目可以觀看?你們有節目單嗎?”這樣的啟發式提問拓展了幼兒的思路。表演者說:“今天有歌曲表演,還有故事表演……”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終一起制作了節目單。在教師的啟發性語言指導下,幼兒在游戲中發散游戲思維,協商確定節目單。可見,教師在角色游戲中以啟發性語言指導,為幼兒提供了思考方向,為游戲深入提供了鋪墊,提升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深度學習的能力。
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引導幼兒選擇適宜的材料,在游戲中不斷探究思考,創造豐富游戲情節,將生活經驗遷移運用到游戲中。例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扮演爸爸、媽媽的幼兒在做飯,還有一個“不安分”的角色在“娃娃家”爬來爬去,一會把桌上的菜倒在地上,一會在“臥室”的地上打滾。為此,大家都向教師告狀。教師問:“你們家里有幾個人在家?”有的幼兒說:“我是爸爸、她是媽媽,君君寶寶不好好玩游戲,一直在搗亂。”教師又問:“你們家里今天都有哪些事情要做?寶寶要做哪些事呢?”教師用引導性語言引導幼兒討論,協商角色任務內,使處于游離狀態的君君融入“娃娃家”游戲中。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的游戲能力是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在指導和引導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要以幼兒的經驗和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給予幼兒最好的幫助,促進幼兒角色游戲能力的提高,引導幼兒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為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