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錫雪
我園會在每年六月迎來盛大的節日——“東方寶貝紙藝節”,讓幼兒在自己的節日里盡情歡樂。在成人看來,節日意味著慶祝、歡聚。那么,紙藝節在幼兒眼里是什么呢?小班幼兒認為,節日可以收到禮物的日子。中班幼兒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玩、很漂亮的節日。大班幼兒認為,這既是一個玩紙的節日,又是一個令人開心的游戲。
那今年的紙藝節,幼兒又要怎么過呢?每個幼兒都說出了自己的愿望,大概有這樣幾種:想外出游玩的、想要禮物的、想吃美食的……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需要支持,然而真實的生活是復雜的,所有的愿望都能實現嗎?這將是幼兒了解、面對真實生活的一次契機。于是,教師定格這次愿望活動,請幼兒自主開展一次審議。幼兒從眾多的愿望里提出了特別想討論的內容,展開了審議。
于是,教師拓展了美育內容和形式的邊界,支持幼兒去重新發現紙藝節活動的“樂與美”。由“我們的愿望”審議生發出了“彩色的樂園”“我們的畫展”“定格美好時光”等系列活動。在教師與幼兒的奇妙碰撞中,東方寶貝紙藝節變成了玩色、玩紙、玩創意的玩美游戲。美育不再僅是一次活動或一些作品,更是幼兒在幼兒園生活和游戲的一種方式。
幼兒進行了園外實地參觀以及畫展照片的欣賞,分享了自己在畫展、商場、博物館等各種地方發現美的元素。幼兒從設計圖的想法到實施,從接納紙箱的不完美到創造美好,從只能欣賞畫展到享受畫展,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直接經驗。策展人、作品設計師、觀展人等身份的切換,既是動態的體驗,又是一種動態的生成學習。
在小班活動“彩色的樂園”中,幼兒選擇不同的顏料,跟隨不同的背景音樂,在空中、衣服上作畫。在活動中,幼兒觀察著不同顏色的自由碰撞、繪畫軌跡的交織、顏料的隨機融合,既加深了對滴流畫的認識,也激發了對創作滴流畫的興趣。在隨意的滴流畫中,幼兒選擇的顏色、繪畫前后順序的安排、手臂晃動方向和速度的不同,都能令最終的藝術作品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
在真實的生活中,幼兒體驗了美,還學會了用美來服務生活。一天,天氣陰沉的娃娃家中顯得有些黑,依依不知道從哪里找來了一個手電筒,她把手電立在窗戶邊,不斷調整位置,看起來就像真的燈一樣。過了一會兒,教師發現地上多了一個紅色燈。原來幼兒將一個紅色的燈籠倒扣在手電上,讓反射出來的燈光呈現美麗的圖案。幼兒能夠自主地選擇合適的材料讓自己的游戲充滿驚喜。他們就像創造美的化身,他們的自發行動,帶給教師更多詩意和美好。
在這里,幼兒有“我可以”的自由自在、“我要”的積極參與、“我能行”的成就感;在這里,師生平等包容、共同商量、分享發現、不斷質疑、允許“犯錯”。2022 年的春季學期,大班的畢業季如期而至。時間并沒有停滯,正如教師和幼兒共同的經歷,在時光里留下的印記。由此大班開展了紙藝節活動“定格美好時光”。什么是美好時光?幼兒是這樣說的:“老師抱抱我,我感覺很幸福。”“我長大了,成為哥哥就很美好。”“老師牽著我的手,老師對我笑,我就很開心。”“以前我肚子疼,阿姨幫我揉揉肚子,我感覺很舒服。”……幼兒不經意的話語,讓教師覺得非常溫暖。真正美好的東西,都是買不到的,正如同伴之間、師幼之間的親昵與牽掛。
怎樣留住美好時光?在設計畢業照的造型中,“平衡、強調、對比、布局”等美育的核心知識,自然地融入幼兒的照片拍攝活動中;在留影、地圖游戲中,幼兒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空間、造型、中心、對稱、明暗、對比”;在“成長紀念冊”中,多元的表征方式讓幼兒留下了珍貴的回憶,感受到成長的樂趣。那些再普通不過的細節,在幼兒和教師的共同回憶、感恩中綻放,組成大家在一起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