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 輝

生活實踐是美育的源泉,生活本身就是成長的搖籃。大自然蘊含多種美學元素,能夠提升幼兒感受美、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我們嘗試將美育與自然生活相結合,以兒童視角開展“大地藝術”美育實踐活動。幼兒在自然環境中觀察、操作、體驗,進而思考、建構和創造,開啟了美育之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認為,“要把生活本身當作一種教育來進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對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給我們知識。”大自然的一切都蘊含著無窮的教育內涵和教育契機,自然材料如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一滴水、一片花瓣都能引發幼兒的無限遐想,給幼兒展示大自然獨特的美,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官刺激,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力。
在自然環境中,幼兒充分享受快樂,在快樂中感受美、創造美。在大自然給幼兒的啟發下,“大地藝術”活動將美育從室內走向室外,幼兒在安全的、自然的場地里調動五官,享受自然美景,感受身邊的美好。幼兒根據自己的審美直覺,將自然材料組合、再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外化對美的思考。大地藝術活動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審美興趣,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還提升了幼兒的審美情感。
戶外較之室內有它獨特的迷人之處,戶外有更大的場地空間,有更多開放性材料。什么樣的場地適合幼兒進行大地藝術創作呢?我和幼兒進行場地調查,調查發現“時光小路”草地材料豐富、空間開闊,便于開展活動。可見,我們需要調整的不是場地、材料,而是開放的心態。一名幼兒撿到一根羽毛,興奮地跑來,告訴我:“我撿到了一根羽毛!”我問:“你猜這會是誰的羽毛?”我的問題引發了幼兒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是野鴿子的,有的說是野雞的……小語找到了一塊石頭,小智認為是從天上掉下的隕石。什么是隕石呢?它又來自哪里呢?教師的開放性提問,促使幼兒進一步探究,推動活動不斷深化。
我們因地制宜,根據幼兒興趣點生成活動,給予幼兒足夠的支持。幼兒作為活動主體,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自然材料,以兒童視角觀察和思考,從幼兒活動中發現契機,及時反思,調整策略。藝術靈感具有頓悟式和突發性的特點,幼兒在大地作畫創作時,教師觀察要“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捕捉指導契機。例如,晉嘉與誠誠用大小不一的石子和樹葉,擺放成胖娃娃的圓臉,非常滿意這個作品。這時,教師發現了一塊老樹根,在遠處向他們招手示意。師幼合力,將它搬到胖娃娃頭部的頂端,老樹根垂下的根須正好當作頭發。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的創作材料局限于石頭、樹葉與花朵,構思以及表現方法也幾乎一致。教師捕捉到教育契機,以玩伴的角色加入幼兒的創作,從而讓“有頭發的娃娃臉”展現了藝術性與創造力。
幼兒游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的歷程,幼兒將自己生活實踐中的切身體驗深化到游戲中,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需要獲得的知識。而審美始終蘊含在游戲中,以點帶面成為幼兒美育衍生和發展的助推劑,給幼兒美育提供了更多選擇。
教師要針對每個幼兒的特點、認識水平和發展需要或語言提示,或是作品的欣賞,采用個性跟進式的支持激發起幼兒可持續的創作欲望,也讓幼兒切身感受到“專注做一件事”能獲得加倍的成功。
例如,俽語說,她想做一個漂亮的花環。游戲開始后,她就拿著小籮筐搜集材料。不久,她的花環作品就完成了。看到俽語的作品,我輕聲對她說:“我記得你好像想做一個彩色花環,這個花環是不是有點單調呢?”俽語想了想:“我再去找點彩色樹葉。”過了一會兒,俽語就完成了一個升級版花環。看到幼兒在進行大地藝術創作時,都對花的創作比較感興趣。于是,我給幼兒欣賞凡·高的名畫《向日葵》。在欣賞時,幼兒發現向日葵的花瓣很多,顏色搭配很美麗。俽語高興地說:“我想把花環變成一朵向日葵。”不久,俽語的小花環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朵向日葵。
由此可見,教師不僅要創設幼兒體驗學習的機會,還要在幼兒體驗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個體跟進式的支持,豐富幼兒的表現力與創造力,促進幼兒對美的感受力與表達力。
俽語的向日葵引發了承熙的興趣。他與班里愛好“大地藝術”的幼兒組建了“向日葵藝術小組”,開展新的創作活動。例如,小組成員分散在四處,收集材料,擺弄了一會兒,第一版向日葵作品完成了。“這個柿子蒂是花心,旁邊的樹枝是花瓣!”作為組長,承熙開心地向參觀介紹著。“可是,這個樹枝看上去不像花瓣呀,我覺得樹葉可以做花瓣。”俽語在旁邊認真地點評。聽了大家的建議,向日葵藝術小組又開始新的創作活動,俽語也加入進來。“你看這個樹葉好綠好漂亮,我們用它來做花瓣吧。”“粉色的花瓣來做中間的花心吧,這個樹枝就用來做向日葵的花枝。”……不久,第二版向日葵又完成了。比起第一版,第二版向日葵顏色豐滿,藝術性更強。
小組跟進可以讓幼兒與自然物、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建立關系,以點帶面形成一個藝術圈,在這個圈子里互動、對話、合作等,看到幼兒對藝術的思考。
教師將幼兒創作中的故事以及作品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在班級環境中,師幼共同欣賞,感受創作的遞進性變化,感受努力后的不斷進步。此時,每一個幼兒可以作為小觀眾進行欣賞;可以作為評論家進行點評,講述自己的創作意圖與創作過程。百變的創意,從簡單到復雜,從雜亂到有序,從模仿到創意,幼兒從作品中不斷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
教師以故事感染幼兒,用動態的環境吸引幼兒,讓他們在與之互動的過程中,再次體驗心動的感覺,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最后,“大地藝術創意小善秀”活動又生發了。基于幼兒的興趣,“大地藝術”又成為幼兒園本屆“創意小善秀”的項目之一。比賽不再強調創意的比拼,也不再強調結果,而是注重記錄、發現、分享的過程,不但展示了幼兒的藝術作品,而且感受到幼兒對身邊的美好事物的喜愛。
在“大地藝術”活動的探究和實踐中,大自然是有著豐富材料的天然的美育課堂,讓幼兒提升了表達美、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