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

今年1月開啟、3月爆發的汽車價格戰雖然仍未徹底落幕,但已經不再受到廣泛關注。不過,這場價格戰的后遺癥,卻開始顯現。
近日,乘聯會公布了2023年3月汽車市場的產銷數據。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58.7萬輛,同比增長0.3%。從數據來看,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并沒有帶來預期的銷量暴漲。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說:“降價可能不能帶來銷量,但可以打擊對手。”情況正是如此嗎?
1月6日,特斯拉國產車型Model 3、Model Y迎來史上最大幅度降價,最高官降達到4.8萬元。其降價效果立竿見影,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在降價后三天內獲得超3萬新車訂單。1月,在多數車企月銷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特斯拉中國產汽車銷量6.6萬輛,同比增長10.3%。
而隨后降價的小鵬、問界、零跑等不僅未迎來增長,反而進一步下跌。數據顯示,1月,小鵬汽車銷量為5218輛,環比、同比跌幅都超過了50%;問界銷量4475輛,環比下降55.88%;零跑汽車交付僅1139輛,環比同比均大幅下降超過80%。
3月初開啟的燃油車降價潮也是如此。3月,雪鐵龍C6、標致508L在湖北分別推出政企綜合合計高達9萬元、4萬元的補貼。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雪鐵龍C6銷量由2月的103輛猛增至1259輛,同比增長436%,超過該車型過去8個月銷量總和;標致508L由2月的117輛增長至1064輛。
不過,幾款車型單月高速增長的效果依舊有限,擁有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致品牌的神龍汽車3月銷量為10100輛,環比增長86.2%,同比卻下跌6.9%。
領頭降價、備受關注的企業尚且如此,跟風的自然也沒有收獲什么驚喜。除了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一汽豐田實現同比增長外,3月廣汽豐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均出現了兩位數下滑,上汽通用也同比下滑7.1%。
從3月的銷量表現來看,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湖北這輪強力舉措短期內有助于銷量的提升,長期來看又勢必會歸于平靜。
與燃油車增長動力不足的形勢相比,新能源汽車回血了不少。經歷了1月的銷量崩盤之后,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緩過一口氣。
3月,比亞迪以超20萬輛的成績蟬聯銷冠,銷量同比增長97.45%;廣汽埃安和理想汽車分別實現4萬輛和2.08萬輛交付,同比分別增長97%和88.7%;蔚來交付新車10378輛,同比增長3.9%;極氪交付6663輛,同比增長271%。
或許是銷量大幅增長給了這些品牌信心,同時為了應對大量消費者的觀望情緒,理想汽車第一個推出了保價政策,承諾自即日起至3月31日,通過理想汽車官方渠道定購理想L系(理想L7、理想L8、理想L9),自定購日起90天內如果降價將返還差價。
理想汽車這一策略引起了多個品牌的跟進,極氪、騰勢、哪吒、零跑、極狐等緊隨其后,宣稱未來90天甚至120天內不降價,否則返還差價。4月13日剛上市的魏牌新旗艦藍山DHT-PHEV更是推出了超長保價期,官方保價至2023年12月31日。長城旗下另一品牌坦克同樣承諾,保價期至2023年12月31日。
瘋狂內卷令原本利潤就薄弱的諸多車企雪上加霜。崔東樹表示,目前新能源車很難賺錢,許多大型車企都依靠燃油車利潤支撐新能源車發展,純粹的新能源車品牌大都處在虧損期。對于大型車企來說,穩住燃油車銷量的同時加強新能源車技術創新,才能贏得主動。
就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多位車企負責人表示競爭格局下企業有多重困難,呼吁政府給予補貼。工信部原部長、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原定是執行到今年年底,考慮今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考慮到我們要更加大力度地刺激消費,所以我個人倒是主張如果可以的話再延續一段時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以價換量”的確會帶來銷量的增長,但長期來看價格戰則是一把雙刃劍。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經過價格戰的洗禮,企業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而在這場降價與保價的博弈之間,更多的弱勢品牌將提前迎來“生死大考”。
選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