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章

喝白酒配“生腌”,蘸芥末吃“魚生”。時下一些美食視頻會推薦這些生食水產品的制作和食用方法。然而,生食或半生食水產品,因制作環節中的風險較難控制,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為此,提醒廣大消費者,生食水產品存在安全風險,食用須謹慎。
“生腌”是將活蹦亂跳的龍蝦、蝦蛄等海鮮用高度白酒腌制后,配上香菜、小米椒、蒜末等調成的蘸料,冷藏一段時間后直接生食。這樣的生腌水產品因爽滑的口感,備受推崇。“魚生”大多是選用生的淡水魚(烏鱧、青竹魚等)片成片,搭配油、鹽、醬油等調料及各種配料小菜,拌勻之后食用。
但生食或半生食水產品制作環節的風險較難控制,有較大食品安全風險。據了解,生食或半生食水產品可能引發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諾如病毒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等風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可污染的海產品種類較廣,如海洋魚類、蝦、蟹、貝類等。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急性胃腸炎,如劇烈腹痛、腹部陣發性絞痛等。我國華東地區沿海水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為47.5%~66.5%。加工海鮮的案板上副溶血性弧菌的檢出率高達87.9%。而最常見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品是貝類,如牡蠣、蛤蜊、扇貝等。感染諾如病毒后的主要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低熱等。甲型肝炎病毒易富集在毛蚶、牡蠣等水產品上,人們進食了生的或半生的被污染水產品則可能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另外,淡水活魚有感染肝吸蟲的風險,生吃含有肝吸蟲囊蚴的魚肉易患肝吸蟲病。
許多人會在食用生的或半生的水產品過程中,使用酒、糖、鹽、芥末、大蒜做配料,以為可以殺菌消毒。事實上,生食或半生食水產品的時候用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多加糖、多加鹽等辦法進行殺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殺滅部分微生物,但遠未達到殺菌消毒水平,還是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食用海鮮前務必燒熟煮透,不生吃海產品;水產品加工過程中會污染蔬菜、碗碟等,因此,準備生熟、葷素食物時砧板,刀具,餐具等都要分開使用;各種食品,尤其水產品及熟食,應在4℃及以下的冰箱內密封貯藏。生熟食品應分開保存,防止交叉污染;餐飲單位一定要加強冷菜間的管理,以防交叉污染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一旦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并妥善保存消費憑證、就診記錄、化驗報告、剩余食品等相關證據,避免因錯過最佳調查時機,導致食物中毒無法確診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