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我國常見的胃病,可分為A型胃炎和B型胃炎。
B型胃炎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以胃竇為主的胃炎,是最常見的慢性萎縮性胃炎。
A型胃炎又稱為“自身免疫性胃炎”,顧名思義由胃黏膜的自身免疫反應(俗稱“自己攻擊自己”——抗壁細胞抗體和抗內因子抗體攻擊胃黏膜壁細胞)引起的胃底和胃體的慢性炎癥。胃黏膜的破壞導致胃酸和內因子(一種輔助維生素B12吸收的蛋白)分泌減少甚至消失,鐵和維生素B12的吸收障礙,神經內分泌細胞反應性增生,出現貧血和神經內分泌腫瘤。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發病率低于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炎,國內相關的流行病學數據較少,由于無癥狀和輕癥患者的比例較高、缺乏積極的篩查策略,其患病率往往被低估。自身免疫性胃炎在老年人中常見,女性多于男性。
自身免疫性胃炎常共病橋本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和橋本甲狀腺炎之間的關系被認為是一種特定的綜合征,被稱為甲狀腺-胃綜合征。
自身免疫性胃炎有哪些臨床癥狀?
自身免疫性胃炎早期常常無癥狀,或僅表現為非特異性的消化不良,進展期和晚期則出現胃外癥狀如貧血、神經精神癥狀(疲勞、情緒障礙、認知障礙、感覺異常等)。當出現貧血和維生素B12缺乏的相關癥狀時應該篩查是否有自身免疫性胃炎。部分患者會發展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如何診斷自身免疫性胃炎?
1.實驗室檢查
抗壁細胞抗體+抗內因子抗體陽性,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抗壁細胞抗體水平與萎縮的嚴重程度無關;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與胃蛋白酶原Ⅱ比值以及胃泌素-17可以診斷任何類型的萎縮性胃炎。
2.內鏡檢查
局限于胃底和胃體的炎癥和萎縮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典型內鏡表現。
3.活檢病理
泌酸腺減少(壁細胞的減少、消失)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增生。
內鏡檢查和胃組織活檢病理是自身免疫性胃炎診斷的“金標準”。
如何治療自身免疫性胃炎?
微量營養素補充是治療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1.補鐵。
2.補充維生素B12。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定期(1~2年)行內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