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隨之而來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因素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而這些慢性病的長期作用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均可能造成腦梗死。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在吞咽、運動和語言等方面均有可能出現功能障礙。腦梗死的復發率較高,腦血管病幸存者兩年內復發率高達30%,而5年內的復發率在40%以上。所以,要積極預防腦梗死的復發,以降低復發率,減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不利影響。
腦梗死復發率居高不下,和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配合預防的程度有關系。一般來說,患者的預防措施執行程度高,則腦梗死的復發率低。腦梗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其復發的各項預防措施的執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足夠的耐心去堅持,而且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現麻痹大意的思想和倦怠心理、僥幸心理,認為偶爾幾次不服用降壓藥、降糖藥、降血脂的藥物不影響腦梗死的康復。另外,由于脫離了醫院嚴格管理的環境,患者很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一些對腦梗死恢復極為不利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過量飲酒、熬夜等都“死灰復燃”,無疑增加了腦梗死復發的風險。因而提高腦梗死復發預防措施的依從性是降低腦梗死復發率的關鍵。
預防腦梗死復發的具體措施有哪些呢?
1.要積極重視醫院內的健康宣教
住院期間認真聽取宣教人員講解腦梗死復發的相關危險因素及預防腦梗死的注意事項,從思想上重視,遵醫囑用藥,并深刻意識到因不良反應或藥費問題停藥、飲食無控制、未定期檢查等的危害。
2.加強日常飲食管理,科學合理安排膳食
患者應以營養豐富、易消化、低鹽、低脂、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同時忌煙酒。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應注意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可選擇全麥食品,輔以雜糧、土豆等。肥胖患者則需減少主食攝入。還要限制攝入過多膽固醇,如動物內臟、肉皮、魚子等,多攝入奶、蛋、魚等高蛋白食物。另外,宜選擇橄欖油,因其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血脂代謝。限制鹽的攝入,每天不應超過6克。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如胡蘿卜、白菜、芹菜、蘋果、橙子等。對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的患者,注意給予流質飲食,且需要家人小心喂食。
3.及早進行康復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1)患者在臥床期間要保持關節的功能位置,防止關節變形而失去正常功能。對癱瘓者應每2~3小時翻身1次。家人應該積極地幫助患者按摩身體的各個部位,預防肌肉萎縮。
(2)家人協助患者做屈膝、屈肘及手指屈伸的動作,以免關節長時間沒有活動出現僵硬的現象。
(3)可以自己活動的患者平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做關節活動,如站起、坐下、伸手、舉手等動作,使關節保持在正常的活動范圍。
(4)患者可以通過原地踏步、扶物站立、行走等方式進行鍛煉,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等到病情恢復得越來越好,可以適當地自己行走,但應避免過度勞累。所有的動作應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以免患者摔倒、受傷,影響病情恢復。
(5)患者的起居要規律,在日常睡醒時不要急于起床,最好靜臥5~10分鐘再緩慢起床,以防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腦血栓。
4.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腦梗死復發危險因素
針對合并高脂血癥、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應積極控制基礎性疾病的進展,按時按量服用降血脂、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血脂水平控制目標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于等于1.8毫摩/升,血壓控制目標小于140/90毫米汞柱,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小于7.0毫摩/升,餐后血糖小于10.0毫摩/升,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同時配合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需要的低鹽、低脂、低糖的清淡飲食,配合腦梗死恢復期的一系列康復訓練。戒煙禁酒。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及他汀類藥物等。需要注意的是,血壓降得過低也是發生腦梗死的誘因之一,故不可在進入安靜狀態之前,如睡覺前,服用過量降壓藥物。
5.積極開展心理疏導,減少負性情緒對疾病恢復的不利影響
患者因偏癱、失語會產生自卑、消極心理。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語言交流障礙,患者情緒急躁,會使血壓升高,病情加重。家人應主動關心、開導患者;同時給予患者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勵或組織患者之間交流經驗,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由此可見,針對腦梗死復發的預防措施,首先應當規范患者的疾病知識教育,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觀念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對待疾病和自我護理;然后在預防中應當監督患者按時按量地照醫囑執行操作,并按時復查,以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最后,幫助患者正確使用藥物治療,預防疾病復發。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慢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公民面臨的最大健康問題。那么,究竟該如何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真正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專家范慧敏主任為大家詳解心血管疾病的防與治。歡迎掃碼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