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欽國
夏季到,又聞知了叫。看到知了蛻下的外殼,我不禁想起苗先生收蟬蛻的故事。
小時候,我們村有一家藥鋪,掌管藥鋪的是一位60多歲的苗大夫,他從縣城中醫院退休后回到村里開了這家藥鋪。據村里老人講,苗家世代從醫,苗大夫幼時師從祖父和父親,后來又讀了醫學院校,醫學功底扎實、經驗豐富,時常有外縣患者慕名前來,村民多以“先生”來尊稱他。
苗先生本就家境殷實,對藥費多少似乎不太在意。他曾謙虛地說:“(開藥鋪)就是給自己找點兒事干干。有個藥鋪就能方便鄰里鄉親。”村民找他看病時,他盡量不開太貴的藥,而是開一些村民方便找到的中藥材,甚至有時候直接告訴村民用某種中草藥以及使用方法,讓村民回家自己采藥、熬藥,這就給村民節省了不少藥費。
有一次,一位村民找苗先生看病,他隨口問道:“(你)家里有知老猴皮吧?有就拿來點兒。”知老猴皮是我的家鄉對蟬蛻的俗稱,是一味常見的中藥材,《本草綱目》等中藥典籍中均有收錄。苗先生常以蟬蛻配藥治療兒童驚厥、成人眼疾、咽喉疼痛等常見病。那位村民家里剛好有一些,苗先生就給他省下了藥費。村民聽說蟬蛻有用,便把撿拾到的蟬蛻存起來,每積攢到一捧,就給苗先生捎來。
有一天,一位村民讓孩子來送蟬蛻,孩子不小心將蟬蛻掉到了地上,驚慌之下又踩了一腳,蟬蛻全碎了。孩子以為自己惹了大禍,嚇得不敢回家。苗先生安慰他說,不著急用,有時間再去拾一些。這個孩子果然又來送蟬蛻,苗先生過意不去,給了他一角錢買糖吃。消息傳開后,村里的孩子們就以為可以將蟬蛻賣給苗先生,開始主動撿拾蟬蛻。一開始,苗先生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有這么多孩子來送蟬蛻,明白以后他不但沒有說破,還公開說“兩個蟬蛻按1分錢收,交得越多換錢越多”。這個意外之喜讓孩子們高興了很長時間:終于可以自己掙錢買糖吃了。家長們很快知道了此事,訓斥孩子,說苗先生用不了這么多蟬蛻,苗先生收蟬蛻給錢是心善,可不能占這種便宜。村民和苗先生聊天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苗先生哈哈大笑,擺擺手說:“不是啥大事,一共也沒幾個錢,咱們小時候不也嘴饞嗎?”
后來我到外地讀書、工作,很少再回村子。前段時間老家有人來省城辦事,不知怎么說起了苗先生。大家都說苗先生醫術高且心善,是個好人,雖年過九旬但身體硬朗。苗先生現在不開藥鋪了,但遇到有人上門求醫,他會免費看病。
“好人”,就是樸實的村民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苗先生一生行醫行善,完全配得上這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