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儒 朱瑩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不但有殺菌、消毒的作用,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進而促進鈣的吸收,起到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適當曬曬太陽,有益健康。不過,有些藥物在使用期間卻要避免曬太陽,因為它們可能會引發光敏反應。
皮膚紅腫、瘙癢、灼痛,考慮藥物的光敏反應
據報道,藥物的光敏反應占藥物引起的皮膚不良反應的8%。藥物引起光敏反應的主要表現:在光照皮膚處出現紅斑、水腫,同時伴有瘙癢、灼痛或出現色素沉著,如皮膚顏色變深或出現色斑。嚴重者可有水皰,潰破后可形成潰瘍或糜爛。
藥物的光敏反應是用藥后皮膚對光線產生的不良反應,包括光毒性反應和光變態反應兩類。前者指藥物吸收的紫外光能量在皮膚中釋放導致皮膚損傷;后者系藥物吸收光能后呈激活狀態,并以半抗原形式與皮膚蛋白結合成為全抗原,從而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出現光敏反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使用了具有光敏感性的藥物,二是接受了一定量的日光照射。
吃這兩類治療藥物最“見不得光”
可以引起光敏反應的一些常用西藥: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非甾體抗炎藥如萘普生、酮洛芬、吡羅昔康;抗代謝藥如甲氨蝶呤;抗腫瘤藥如達拉非尼;抗菌藥如四環素、多西環素、伏立康唑、喹諾酮類等;調脂藥如非諾貝特等。
預防光敏反應的發生,需要在用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并咨詢醫生或藥師,了解藥物是否有光敏性;同時,用藥期間及停藥5天內,注意防曬;此外,患者可以通過調整服藥時間避開光照,如調整為晚間給藥。
出現光敏反應可以這樣做
發生光敏反應,應該立即停藥,避免日光照射。此外,可以考慮使用遮光劑,根據病情,重者停藥并給予抗過敏藥物;光毒性反應特別嚴重的情況,可以口服抗組胺藥及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以緩解癥狀;輕者給予抗組胺藥進行治療,若出現小水皰,可用1%慶大霉素濕敷。還可口服胡蘿卜素、復方維生素B、維生素C、葉酸等脫敏藥進行治療。
一旦發生藥物光敏反應,建議在做好防曬的同時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根據病情做出相應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