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川區王某名下有一套老宅,位于南川區西城街道長遠村。2020年,老宅面臨拆遷,王某決定將老宅贈與女兒茍某,并簽訂《房屋贈與協議》,茍某在協議中承諾,待老宅拆遷后,在所得的安置房屋中選出一套進行裝修,給王某單獨居住直至王某過世。2021年12月,茍某收到拆遷安置房和安置補償款后,拒不按照約定將房屋進行裝修并交付給王某居住使用,導致王某長期在外租住房屋。王某多次催促茍某履行約定義務無果后,將茍某訴至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法院,要求撤銷雙方簽訂的《房屋贈與協議》。
法院認為,王某和茍某簽訂的《房屋贈與協議》明確約定,茍某在獲得拆遷安置房屋和安置補償款后有將安置房屋裝修好交付王某居住使用的義務。法院于2023年1月到案涉房屋現場勘查,查明王某計劃居住的房屋仍未開始裝修,勘查時距茍某接收房屋起已超過1年多時間,茍某的行為表明其怠于履行義務,根據民法典規定的“受贈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協議”的情形,遂判決撤銷王某與茍某之間的《房屋贈與協議》。
法官庭后表示,茍某的行為與承諾相背離,是引發母女間糾紛的根本原因。茍某忽視了協議的法律效力,終為自己拒不履行約定義務的行為付出代價。回歸二人母女關系本質,即使沒有案涉協議約定,贍養老人亦是每個子女的法定義務,妥善安置老人居住、生活事宜,是子女應盡之責,無論從法理還是情理,茍某都應當積極履行承諾,履行對母親的贍養照顧義務。
(摘自《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