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出生在內蒙古科爾沁大草原,26歲時白手起家成立了庫倫旗駿峰牧業有限公司。因為誠信,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并踏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張靜在跟養殖戶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養殖戶因為品種選擇不當、科學飼養能力不足、疫病防治不到位等原因,導致養殖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養殖戶大多單打獨斗,沒有形成統一的規模化科學飼養,養殖效益不高。
為解決養殖戶有關養殖技術方面的難題,從2015年開始,張靜先后在庫倫鎮六家子鎮和茫汗蘇木的幾個嘎查,組建了兩家養殖專業合作社和三個養殖服務中心。她從內蒙古民族大學畜牧學院聘請了3名畜牧專業教授和博士后,免費為養殖戶提供專業技術培訓和指導,還帶領186名養殖戶前往山東、遼寧等地考察肉牛養殖基地,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她先后扶持培養了260名技術服務人員,帶動了庫倫旗162個嘎查920戶農戶加入肉牛養殖行業,并逐步探索出“企業+養殖合作社+養殖戶”的經營模式。
張靜為了助推當地脫貧攻堅,連續兩年給村里捐贈價值5萬多元的雞苗和飼料,引導當地貧困戶走上養殖致富之路。
2021年11月,庫倫旗遭遇特大暴雪,張靜第一時間帶領員工頂風冒雪為22個受災養殖戶送去價值6萬元的飼料和犢牛防寒物品。
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張靜為庫倫社區服務中心捐贈了50套醫用防護服、750桶84消毒液和8000個口罩,她用實際行動為一線抗疫人員送去溫暖和愛心。
2022年3月,庫倫旗同富養殖合作社的老板哈斯巴根給張靜打來求助電話,稱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牛市實行閉環管理,客商無法前來購牛,合作社3000多頭牛賣不出去,現在面臨斷糧的風險。張靜想辦法派出采購車,按照新冠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全程閉環管理,幾經周折從外地運來飼料,還以每噸低于市場價500元的價格,賒銷給同富養殖合作社,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庫倫旗六家子鎮小南京洼村的馮瑞江,丈夫身患類風濕疾病,一點重活也干不了,兩個兒子上學花費大,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張靜得知后,資助了馮瑞江油葵苗和200只雛雞。馮瑞江的生活有了改善,日子有了盼頭。2023年,馮瑞江又買了40多只羊羔,日子越過越好。
為幫助村里農戶增收致富,過上好日子,張靜經過多方考察,從溫州引進麻七公雞養殖項目,并免費發放雛雞2400只給53戶農戶,一對一幫扶發展養殖業,帶動了庫倫旗轄下的32個嘎查的5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
(資料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王永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