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松

榮譽軍旗“白臺山英雄團”在閱兵方陣中通過天安門廣場
塔山阻擊戰,是身處西柏坡的毛澤東與置身東北的林彪之間在打與不打錦州,和身處南京的蔣介石與置身東北的衛立煌之間在逃離與不逃離東北等問題上,敵我雙方主帥在長時間爭論中形成的一場關乎國共全局輸贏成敗的戰斗。這場戰斗,解放軍打了,結果贏了;國民黨軍沒逃,結果輸了。在塔山阻擊戰中,解放軍打出了“威震敵膽”“塔山英雄團”“白臺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等4個團級單位的榮譽稱號。筆者登上了白臺山,尋找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戰旗方陣中那面榮譽軍旗“白臺山英雄團”背后的故事。
毛澤東與林彪的“電報大戰”最終結果是確定攻打錦州,走出了對東北國民黨軍“關門打狗”的一招“妙棋”。蔣介石一看大事不妙,趕緊前往葫蘆島,部署國民黨軍東西對進,拯救錦州,確保逃跑的咽喉要道。
其實,蔣介石早先也意識到東北這一步棋是危局。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兩年多時間里,已有57萬人被消滅在東北戰場,僅有的55萬兵力,被分割包圍在長春、沈陽、錦州3個孤立地區。蔣介石為擺脫被動局面,三易東北主帥,多次改變戰略方針。1948年1月,蔣介石讓衛立煌接任東北“剿總”總司令,妄圖力挽危局。
正在幻想之中的蔣介石,收到美國軍事顧問團的建議,放棄沈陽,打通北寧線,將東北主力撤往錦州,伺機轉運于華北、華中戰場。
原本蔣介石準備采納美國軍事顧問團的建議,但剛到東北當“剿總”總司令的衛立煌則認為,主力一出沈陽、長春,即可能被解放軍殲滅,不可輕舉妄動。他主張固守沈陽,加緊組訓新兵充實部隊,伺機而動。
蔣介石在衛立煌的多次游說下,也顧慮到撤掉長春、沈陽的兵力在軍事上政治上將帶來嚴重后果,誤判東北野戰軍冬季攻勢之后,可能入關尋求機動作戰,維持東北現有態勢,可以鉗制東北野戰軍不致迅速入關,利于穩住關內局勢。于是,蔣同意衛立煌在東北“暫保現狀”。
蔣介石沒有想到,9月下旬,東北野戰軍置長春、沈陽不顧,突然南下北寧線,對錦州展開攻勢。
北寧線是聯結關內外的重要陸上通道,國民黨軍為了控制這條通道,在咽喉城市錦州設立了“東北剿匪總司令部錦州指揮所”,由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兼任指揮所主任。為了拱衛錦州控制這條通道,在錦西、葫蘆島和興城布防了3個師。
東北野戰軍對北寧線展開攻勢后,蔣介石馬上意識到東北國民黨軍撤退的大門有被關閉的危險,嚴令衛立煌由沈陽增兵錦州,還派參謀總長顧祝同赴沈陽督戰。
1948年9月27日,衛立煌開始由沈陽向錦州空運部隊增援,但運送了國民黨軍第49軍79師2個團的兵力后,錦州機場被東北野戰軍炮火封鎖,只好被迫中止。
無奈的蔣介石,在10月2日飛往沈陽,與衛立煌會商。蔣介石到沈陽,一來是給他的部屬打氣,堅定信心;二來是協調在增援問題上的意見分歧。
在師以上人員參加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下令,范漢杰率部固守錦州,吸引與消耗東北野戰軍主力;以華北“剿總”第62軍、第92軍1個師、獨立第95師,以及駐山東的第39軍2個師迅速海運葫蘆島,會同錦西、葫蘆島原有的第54軍4個師,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增援錦州;以沈陽地區的新1軍、新3軍、新6軍和第17軍、第49軍主力,共11個師另加3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由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指揮,協同“東進兵團”夾擊東北野戰軍于錦州城下。
蔣介石部署完畢后,于10月5日乘坐飛機回到北平,計劃從北平飛往天津轉乘軍艦赴葫蘆島。時任國民黨軍第17兵團中將司令官的侯鏡如知道蔣介石將離開北平,特地趕到北平西苑機場時,蔣介石專機的發動機已啟動,正待起飛。這時,傅作義看到侯鏡如,高興地說:“到處打電話找你。”
侯鏡如回憶:“他(傅作義)要我立即上飛機見蔣介石。我上了飛機,蔣看到我,連說,好,好。要我坐下同機飛天津去葫蘆島。”“6日上午,蔣介石到達葫蘆島。乘汽車到達第54軍軍部,召集駐軍團長以上軍官講話。他首先介紹我同大家認識。”
蔣介石說:“這是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我這次帶他來,要他在葫蘆島負責指揮,你們要絕對服從命令。這一次戰爭勝敗,關系到整個東北的存亡,幾十萬人的生命,都由你們負責。你們要有殺身成仁的決心。這次集中美械裝備的優勢部隊,兼有空軍助戰和海軍協同,是一定可以消滅共軍的。”

白臺山7號陣地戰遺址
因為侯鏡如上飛機非常倉促,所以蔣介石最后說:“在侯司令官回去帶部隊來到之前,你們暫歸第54軍軍長闕漢騫指揮,向塔山、錦州攻擊。”
10月7日,蔣介石乘“重慶”號軍艦返回塘沽后,改乘火車返北平。
蔣介石親臨葫蘆島,讓闕漢騫興奮不已,他得意忘形地吹牛說:“總統親來葫蘆島,比增加10萬大軍還強!”
闕漢騫說這話的時候,卻不知道蔣介石離開葫蘆島后,干了一件“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事!據時任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的杜聿明回憶:“后來據傅作義對我說,蔣介石當日(從葫蘆島)返北平后,說他(10月)8日要到上海去。傅以為蔣到上海可能是為雙十節發表什么談話,就勸蔣不要去,蔣說他有私事要去。事后才知道,蔣經國在上海‘打虎,要辦投機倒把、擾亂金融的孔令侃,蔣得到消息急忙到上海去救孔。蔣一到上海,即將孔令侃救出。(10月)10日,金圓券貶值,市場混亂異常。傅接著說,‘蔣介石要美人不要江山,我們還給他干什么!這是我(指傅作義)對蔣介石思想失去信仰的又一個重要的原因。”
10月10日,人民解放軍在塔山、白臺山一線的阻擊戰正式打響。
塔山堡的東邊是打魚山,西邊是白臺山。打魚山是個小島,白臺山是個小山包。
興奮不已的闕漢騫,一是為了向蔣介石邀功,二是深知塔山無險可守,等不及侯鏡如回去率兵到達葫蘆島,就決定10月10日拂曉開始全線進攻。
闕漢騫制定的作戰計劃是:國民黨軍第62軍151師進攻白臺山,得手后沿鐵路公路左側挺進錦州城西地區及錦州飛機場附近,以保證空運補給暢通;第54軍第8師進攻塔山堡,沿鐵路公路前進,挺進到錦州城南地區,負責與城內守軍取得聯系;暫編第62師負責奪取鐵路橋頭至打魚山(漲潮后,打魚山會變成打魚山島),得手后即隨第8師跟進,為總預備隊。
負責攻打白臺山的時任國民黨軍第62軍軍長的林偉儔回憶:“當初的作戰方針,以援錦為目的,第62軍奪取大臺山(白臺山)以后,沿鐵路公路左側前進,挺進錦州城西地區及飛機場附近,以保證以后的空運補給……為了配合主力正面進攻,第62軍全軍炮兵指向大臺山山腳207高地,以支援部隊攻擊。采取重點突破手段,以一部迂回到大臺山進行側擊。當時因輕視解放軍的力量,部隊即開始進攻,以為就可以唾手可得了。但是,經過反復沖擊,碰得頭破血流,到上午11時左右不得不停下來。”
白臺山7號陣地(國民黨軍稱大臺山207高地)由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2師36團防守。36團團長江海和政委王淳受領任務后,率領部隊在白臺山構筑了防守工事。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戰前視察白臺山時,對構筑的工事較為滿意。程子華回憶:“我們從這里(指塔山堡)又到了白臺山東山腳。這個東山腳延伸到塔山堡西南,與塔山堡互為依托,對阻擊敵軍進攻塔山堡是個很好的條件。因此,我軍在白臺山上構筑了工事。白臺山正面的工事,是以山腰為重點,以山頂為支撐;固守山腰,可用山頂的火力支援山腰陣地和我軍的反沖擊。同時,在白臺山腳北坡構筑了許多機槍陣地,敵人看不見,炮火打不著,當敵集團兵力進攻塔山堡時,我軍可以集中火力側射敵人。這樣,我塔山堡前沿陣地火力和白臺山腳北坡的火力就構成了交叉火力網,將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在白臺山陣地后方,設有野戰榴彈炮陣地,以專打準備進攻的敵軍及其第二梯隊,使敵軍不能順利地組織進攻。”
筆者在白臺山尋找半山腰上的工事時,帶著向導尋找了6個多小時才找到。站在那里一看,頓感陣地的巧妙。這是純軍事角度支援塔山堡的絕佳陣地,可以說是一個“藏九地動九天”的陣地,打我打不著,打你綽綽有余。
據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老兵孟繁德回憶:“防守白臺山7號陣地的任務,由(36團)警衛連2排承擔。白臺山7號陣地,距離塔山(堡)5華里,是一個光禿禿、孤零零的小山崗。連長、指導員再三地向排長丁國民和(副排長)姜萬昌說明這個陣地,是阻擊東援敵人重要通道,要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住。”“那天(10月10日)清晨,戰士們剛剛從陣地上下來吃早飯。突然,天空中升起一團黑色的煙柱,緊接著雨點般的炮彈落在陣地上,石塊、土塊被炸得漫天飛舞,7號陣地頓時變成一片火海。不一會兒,敵人分六股向這個小山包猛撲過來。勇士們放下飯碗,立即奔向火海,沒進入陣地的8班長,就負傷下去了。”
副排長姜萬昌對8班的戰士高喊道:“同志們,不要怕,聽我指揮!”
姜萬昌看著爬上來的國民黨軍士兵,來不及進入陣地,急促中率領8班戰士跑到前沿50米左右的山溝里,組織8班戰士把隨身帶著的手榴彈扔出去。沖鋒中的國民黨軍士兵被手榴彈炸得連滾帶爬跑了回去,姜萬昌率8班戰士順利進入7號陣地。
8班戰士剛剛回到陣地,國民黨軍的炮彈又發瘋似的在陣地前落了下來。炮彈過后,緊接著國民黨軍一個連的兵力向7號陣地第二次沖鋒而來。
36團警衛連2排官兵再次把國民黨軍打了回去。如此反復打退國民黨軍六次沖鋒后,36團團指揮所及時下達反擊命令,最后將進攻中的國民黨軍反擊下去。這一天,36團在白臺山陣地上全殲國民黨軍一個營,斃傷俘敵800余人。
10月11日的白臺山阻擊戰,是在頭一天工事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的。
為了迎接新的戰斗,江海團長和王淳政委命令部隊,一是抓緊修補或構筑工事,利用高壓電線,一夜之間在自己陣地上架起二至三道蛇腹形鐵絲網。二是緊縮陣地,調整部署,命令2營4連2排接替警衛連2排,防守7號陣地。
36團在調整部署的時候,闕漢騫也忙著下達11日的作戰命令:一、各師攻擊的目標、行動的路線不變;二、為了采取重點進攻,第54軍集中全部火炮轟擊塔山,支援第8師;第62軍全部火炮轟擊大臺山;三、各師把第一線的部隊改為預備隊,把第二線部隊變為第一線攻擊。
11日拂曉,闕漢騫和林偉儔爬上雞籠山高地,親臨前線督戰。林偉儔回憶:“11日拂曉前,闕漢騫和我到了前線雞籠山附近高地指揮所,要第54軍奪取塔山,第62軍奪取大臺山,然后繼續挺進錦州城郊。第54軍不采取正面進攻,而是以主力從鐵路側擊,以致受到解放軍袋形火力網打擊而傷亡慘重,直到上午9時左右,沒有前進一步。與此同時,第62軍第151師第453團在拂曉前以夜襲手段奪取了大臺山山麓207高地。未及半小時,又被解放軍猛烈反擊奪回。到上午10時左右,我軍已到了氣衰力竭的狀態,而解放軍則進行局部反擊。我軍有部分敗退到雞籠山附近高地指揮所山腳,因闕漢騫和我在山頂督戰,才沒有再退下來。此時,解放軍也沒有繼續前進,如果再前進,我軍必陷于混亂而遭到慘敗。”
正如林偉儔所說,這一天,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2師36團2營4連2排在白臺山7號陣地打得極為慘烈。一個排打到最后只剩下5班班長徐忠智一個人。徐忠智一個人一挺機槍抗擊了國民黨軍幾次集團沖鋒,始終未離開7號陣地一步。當手中的輕機槍出了故障,在沒有可能排除的情況下,國民黨軍突進了7號陣地。徐忠智臨危不懼,跳出工事,拉響捆在身上的集束手榴彈撲向了敵群。
白臺山7號陣地被國民黨軍突破了。
7號陣地的失守,意味著塔山堡失去了依托,給國民黨軍進攻塔山堡創造了條件。東北野戰軍總指揮部立即電話詢問,表示對丟失陣地的關切。
這時,12師和36團兩級指揮所內的氣氛也緊張起來。師長江燮元立即命令團長江海:“你是知道7號陣地的重要性的,你馬上給我奪回來!奪不回來要殺頭!”
江海說:“師長,你不用擔心,6連已反擊上去了,7號陣地完全是在我們的火力控制之下,我馬上奪回來!”

筆者在白臺山36團前行指揮所坑道遺址前留影
放下電話,江海馬上命令參謀長王興田:“通知炮連掩護6連反擊,以7號陣地的小獨立樹為方位物,給我狠狠地轟!”
在炮火掩護下,36團6連在35團6連和9連兩個連隊的配合下,對占領7號陣地的國民黨軍進行了左右夾擊,占領陣地不到10分鐘的國民黨軍,很快就被反擊下去了。
7號陣地恢復了。江海命令2營5連進入7號陣地堅守。他問5連連長焦連久:“怎么樣?”
焦連久堅定地回答:“團長,只要陣地上有我焦連久在,丟失陣地,拿我是問!”
很快,國民黨軍第453團再次組織了攻擊。
江海回到團指揮所,觀察中看到焦連久堅守的地堡四周不斷冒著手榴彈爆炸后的白煙。江海打電話問堅守情況,電話里傳來了一個戰士的聲音:“連長的耳朵聽不見了。連長叫我告訴你,請團長放心,陣地不會丟!”
一天的戰斗結束了,江海來到7號陣地。站在團長面前的焦連久,兩只耳朵聾了,兩只眼睛在淌血,兩只鼻孔也在淌血,但睜圓的眼睛注視著陣地前沿,整個人像發呆了一樣。
當江海拉起焦連久的手時,焦連久才緩過神來:“團長,怎么樣?我守住了吧?!”
被林彪點將派往一線指揮作戰的4縱副司令員胡奇才回憶10月11日白臺山7號陣地上的戰斗情況時說:“我12師36團7號陣地遭到敵猛烈攻擊。敵以炮火猛轟7號陣地后,以兩個營趁機運動至我前沿工事邊緣,炮火一停便實施沖擊。我守備隊奮力抗擊。5班全班傷亡,彈藥耗盡之時,班長徐忠智沖著突入陣地之敵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陣地前沿被占領。關鍵時刻,12師36團6連、35團6連和9連乘敵立足未穩之際,以迅猛的反沖擊將敵擊退,陣地前沿又被我重占,得以恢復。”
12師師長江燮元說:“該日(10月11日)斃傷敵1320名。”
10月12日這一天,與前兩天的戰火紛飛截然相反。塔山堡、白臺山、打魚山島一線前沿除零星炮火外,全線沉寂。
4縱政委莫文驊立即指示部隊派出偵察兵摸清“突然寧靜”的情報。很快,偵察兵捉到一名國民黨軍副團長高祿臻,從高祿臻那里獲悉,頭一天下午,國民黨軍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抵達葫蘆島。葫蘆島指揮官易人,由侯鏡如接替闕漢騫指揮部隊,暫停戰事一天。
情報不假。侯鏡如到達葫蘆島后,立即停止進攻,重新研究作戰計劃,召開作戰會議。會上,國民黨軍第17兵團參謀長兼“東進兵團”參謀長張伯權說:“我們研究了兩個方案,請大家討論。”
張伯權講的這兩個方案,一個是國民黨軍第54軍參謀長楊中潘提出來的。他主張攻擊主力軍要集中使用于塔山和白臺山之間,“以繞到塔山共軍之后,因這個地區地形開闊,工事比較稀薄,容易完成任務,打得好的話,就可以全殲塔山陣地的共軍”。另外一個方案,其實是侯鏡如主張的。
侯鏡如事后回憶:“我主張用主力沿錦(州)葫公路、鐵路進出,大兵團展開運動敏捷方便。塔山地勢低,我們所占領的地勢高,容易使用瞰制火力掩護部隊前進,同時也避免重新部署兵力,即可以迅速開始攻擊。”
會上,第62軍參謀長謝義同意第54軍參謀長楊中潘提出的第一方案,多數師長也同意這一方案。其實,這一方案,林彪曾經顧慮擔心過,因而產生過臨時準備放棄攻打錦州,北上再打長春的考慮。
但是,侯鏡如沒有采納第一方案。一是他自己有方案,二是他與張伯權私下討論過。侯鏡如對張伯權說:“按我們目前的情況,對塔山、錦州是不能打進去的,若打進去也出不來,如果打不進去還可以多維持幾天。”
侯鏡如回憶:“(所以)張伯權參謀長是按照我的思想來制定這個方案(第二方案)的,就是穩扎穩打,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方案。我同意張(伯權)參謀長的方案。后來楊(中潘)參謀長也沒有堅持他的意見。接著研究兵力部署……討論開始攻擊時間,因錦州情況緊急,蔣介石再三來電催促,原計劃準備12日拂曉開始,后來羅奇意見要大家準備一天,好讓第一線部隊連長以上軍官,特別是獨立第95師的軍官(該師剛到這里,對塔山地形不熟悉)要偵察地形和現地研究步炮協同,擬改為13日拂曉開始發起攻擊。各師長一致同意羅奇的意見。”
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從高祿臻口中獲得侯鏡如到達葫蘆島排兵布陣的情報后,知道一場更大的惡戰就在后面,立即調整部署,加強主要陣地的力量。
4縱12師在兩天的苦戰中,部隊傷亡減員較大,縱隊決定將擔任預備隊的10師28團、11師31團撥歸12師指揮。這樣一來,12師師長江燮元計劃,將28團加強到守塔山的34團,接替打魚山島至塔山堡鐵橋陣地;31團接替白臺山上的36團陣地。
12日,江燮元給34團團長焦玉山下達了新的調整部署后,接著就給36團團長江海打電話:“你們36團兩天來的戰斗打得很殘酷,部隊的傷亡很大,師決定你們36團撤下陣地,換上31團。”
江海一聽要把防務交給31團就急了:“請師首長相信我們36團這支部隊,我們一定能夠完成堅守陣地的任務。請求師首長讓36團在現在的陣地上堅守下去,相信36團能打出軍威來!”
江海的誠摯請求,打動了久經沙場的江燮元。江燮元經請示商量后決定撤銷師里的決定,讓36團繼續在白臺山陣地堅守下去。在師指揮所坐鎮指揮的4縱副司令員胡奇才與江海直接通電話:“江海,你有什么困難?是否可以繼續堅守?”
江海說:“現在就是迫擊炮彈不多了,請首長幫忙給弄點來。”
胡奇才當晚從縱隊二梯隊抽調了200余發迫擊炮彈送到了36團指揮所。
13日,在白臺山陣地上,36團打退了國民黨軍第62軍157師和151師2個師的進攻。
這一天,國民黨軍何寶松師長率157師,陳植師長率151師,在4架飛機掩護下,兵分兩路向白臺山陣地進攻。
守白臺山的36團2營陣地上,指戰員拿重機槍對空射擊飛機時,30多名國民黨軍士兵趁機從側翼突破了2營陣地。2營營長王希信冒著敵機轟炸掃射的危險,組織部隊進行反擊,最終把30多名國民黨軍士兵反擊了下去。
36團2營把突襲的國民黨軍反擊下去后,隱蔽待機在白臺山7號陣地前沿的157師發起了集團沖鋒。江海立即命令部隊向157師開火。在強大的火力下,157師的集團沖鋒失敗了。
這時,7號陣地側后方,又出現了一個加強排向7號陣地運動上來。江海命令迫擊炮連,用繳獲的燃燒彈向敵群轟擊。戰后查清,這一炮下去,2名國民黨軍軍官和48名士兵被燒焦。
從早晨戰到下午,白臺山陣地幾番易手,又幾番被36團奪回。下午5時許,國民黨軍第157師469團進到了白臺山7號陣地前沿的第二道鹿寨,遭到36團的火力抗擊停在那里,既不能進攻又不能撤退。36團只能抗擊,也沒有更多的力量來消滅他們。整個戰局僵持在那里。
江燮元命令第二梯隊的35團參謀長劉存智率領35團2個連隊向常家溝以南一線高地出擊,直接威脅進攻白臺山的國民黨軍469團側后,再命令36團的2連和9連從7號陣地后側出擊,向常家溝方向配合35團2個連隊打反擊。
但是,9連在運動過程中遇到國民黨軍469團的火力殺傷。一個連隊傷亡了91人,整個連隊失去了戰斗力。36團2連在35團反擊部隊策應下,迅速向縱深進攻,最終打破了僵局,把國民黨軍一個團消滅了三分之一,其余的人都當了俘虜。

向導塔山鄉老官堡村謝井貴在白臺山7號陣地上告訴筆者(右)36團在白臺山的前進指揮所坑道的大致方向
胡奇才回憶:“13日這天,白臺山7號陣地的戰斗異常激烈。敵人157師的469團反復攻擊我白臺山7號陣地。我守備7號陣地的36團5連在炮火的有力支援下,打退敵人10多次沖鋒。全連幾乎傷亡殆盡。我36團9連為擊退攻入我陣地的敵人,冒著炮火封鎖,從側將敵人擊潰,自己也付出了91人的傷亡代價。”
林偉儔回憶:“當天(13日)晚上,羅奇打電話給我,大意是‘幾天來作戰不利,任何限令都不能達到,應用懸賞的辦法鼓勵士氣,并叫我立即通知前線部隊。”
林偉儔問羅奇:“這樣多的錢從何而出呢?”
羅奇說:“打完仗,我可以向總統要來。”
林偉儔回憶:“當時我就叫副參謀長莫漢英轉知前方各師長,看哪個部隊能得獎賞。”
10月14日和15日,國民黨軍第62軍不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而獲悉14日錦州外圍解放軍開始總攻,15日下午錦州解放的消息。
林偉儔回憶:“15日拂曉前,第8師陣地前線的前沿地帶,發現有一個錦州守軍的副團長,化裝逃到葫蘆島。他說:‘14日錦州戰斗非常激烈,情勢非常危急,解放軍部隊已攻入街道,只有零星守軍在戰斗。根據他所說的情況來判斷,援錦已是無望了。我立即將此情況報告侯鏡如和羅奇,隨即得到通知,要各部隊就地加強工事,嚴密警戒,以防共軍在解放錦州后進軍葫蘆島。”
1948年10月16日,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授予12師36團“白臺山英雄團”榮譽稱號。
就在36團榮獲“白臺山英雄團”榮譽稱號的時候,蔣介石不甘心錦州被解放,再次坐飛機到達葫蘆島。
這個時候的蔣介石,也只有對敗將撤職的權力了。塔山阻擊戰之前由闕漢騫任葫蘆島“島主”,打了兩天后,改侯鏡如為葫蘆島“島主”。才幾天時間,16日,蔣介石又任命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陳鐵為葫蘆島第三任“島主”。
18日,陳鐵召集葫蘆島國民黨軍師長以上軍官開會,說蔣介石仍然決定以沈陽的廖耀湘兵團西進,葫蘆島的部隊東進,到錦州會師,打通榆沈交通線,為東北國民黨軍撤退山海關準備條件。
會議剛剛結束,前方報告說,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的老婆童績華化裝逃到葫蘆島了。第62軍陣地前線派人送童績華會見陳鐵。
童績華對陳鐵說:“沿途所見共軍隊伍整齊,人馬槍炮很多,并不像過去所說的游擊隊那樣。”
陳鐵眼見東北國民黨軍已陷絕境,此后幾天行動消極。到了10月21日,蔣介石又撤了陳鐵葫蘆島“島主”之職,派杜聿明任葫蘆島第四任“島主”。
杜聿明到葫蘆島后,決定對錦西城東的塔山方向采取守勢,對錦西城西地區進行“掃蕩”。
林偉儔回憶:“葫蘆島國民黨軍于22日做好準備,23日開始攻擊行動。我擔任對錦西縣城東面的指揮,闕漢騫擔任對錦西縣城西面的指揮。”“26日早晨,忽然發現塔山和大臺山之線的解放軍不知去向,也看不見陣地前線各山地的行人來往,查不到解放軍的行動意圖。我制止部隊冒進,并將情況轉報,然后派出搜索隊向大臺山和塔山進行偵察。但是在陣地前各村莊找不到一個居民,查不到任何情況,恐遭伏擊,不敢再行前進。我只叫各部隊班長以上人員到塔山原解放軍陣地偵察,并將堡壘陣地繪圖進行研究。我也帶一個搜索排到了塔山陣地前沿,見到國民黨軍橫尸累累。在這些官兵的尸體上,大都插著竹簽標語‘你為什么這樣來送死?‘你的家中妻子在懷念你!,等等。我當時認為這種標語能瓦解國民黨軍軍心,影響士氣,就叫隨從人員拔掉了。但尸橫遍野,拔不勝拔,即調集衛生隊迅速掩埋。我繼續在陣地偵察,雖然是在白天,也無法通過解放軍原先設置的縱深鹿寨、木樁、鐵絲網,還怕遇到觸發地雷和拉發爆破筒,乃急調工兵部隊排除各種障礙物。我進入塔山村時,村中空無一人,見不到解放軍一個尸體,足見是有計劃的行動。我恐怕在村中遭受伏擊,不敢隨處行動。我從塔山轉到大臺山山腳207高地一帶時,沿途堡壘星羅棋布,障礙物縱深,交通壕連貫,構成了銅墻鐵壁般的堅固陣地。在許多堡壘工事中都插滿了標語,如‘沉著瞄準殺敵‘與陣地共存亡‘為人民立大功,等等。解放軍在塔山的陣地是如此的完整。我環顧塔山周圍,幾十里以內樹木很少,解放軍怎能在十多天的時間里,找到這樣多的木材,做出這樣的奇跡呢?這真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確實,如果單在塔山堡觀察地形,不站在整個防御體系來看,這里是一個無險可守的方寸之地。當年國民黨軍在海空軍強大火力的配合下,苦戰數日竟寸步難行,這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許多年后,研究國共兩軍戰史的美國西點軍校一位將官,專程赴塔山實地考察后說:“人數占優、火力強大的國民黨軍,在如此狹窄的平坦之地居然被死死攔住,這從純軍事角度講是無法解釋的,只能說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作者聲明:本文由《黨史博覽》獨家編發,未經允許,不許轉載、摘編、上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