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是跨國界、遠距離遷飛的重大害蟲,江西省是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過渡區和長江流域監測防控帶。應按照“全面監測、及時預警、抓早抓小、壓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控制其危害,阻截其北遷擴散。
一、加強監測預警
按照全國農技中心《草地貪夜蛾測報技術規范(試行)》要求,增設測報網點,加密布設高空測報燈、性誘捕器等監測設備,蟲情信息實時共享,全面掌握成蟲遷入動態和田間消長動態。以玉米為重點防控對象,加強系統觀測和大田普查,掌握田間卵量、幼蟲密度、被害株率,明確重點防控區域和關鍵防控時期,及時發布預警防控信息,確保監測全面系統、預警及時準確、防控科學有效。
二、鞏固阻截防線
江西省各玉米種植區要加強防控,最大限度地控制草地貪夜蛾危害。承擔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任務的縣要及時采購和應用相關監測設備,完善監測防控帶,撲殺遷飛過境成蟲,控制幼蟲危害,壓低蟲源基數,阻截北遷危害。
三、綜合防控措施
一是生態控制。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與非禾本科顯花(蜜源)作物間作套種,保護農田自然環境中的繭蜂、瓢蟲等寄生性和捕食性害蟲天敵,發揮天敵控害效果。
二是理化誘控。在成蟲發生期,應用高空誘蟲燈、性誘捕器以及食物誘劑等誘殺成蟲,減少成蟲交配產卵數量。
三是生物防治。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幼蟲期,應用球孢白僵菌、綠僵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防控幼蟲,促進可持續治理。
四是科學用藥。對蟲口密度高、集中連片發生區域,抓住低齡幼蟲期實施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對分散發生區,實施重點挑治和點殺點治。推廣應用乙基多殺菌素、茚蟲威、甲維鹽、虱螨脲、蟲螨腈、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注重農藥的交替輪換使用和安全合理使用,延緩草地貪夜蛾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控效果。
(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黃向陽? ?郵編:330096;江西省崇仁縣農業農村局? ?鄧琳? ?郵編:3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