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謝某將一家超市交由李某經營管理。之后,李某以受謝某委托為由招聘員工,我在應聘時,并不知道謝某和李某他們之間的關系。后因該超市經營不善無法支付薪水,李某向我出具了欠薪條。直到李某“跑路”,我才知道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謝某,謝某與李某是名義老板和實際老板的關系。請問,我該向誰索要欠薪?
讀者? ?馮珍珍
答:你可以要求李某、謝某共同清償你的欠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表面看來,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本案勞動合同的相對人為實際經營的老板李某與你,加之李某已經向你出具了欠薪條,似乎你只能向李某索要欠薪。其實不然,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十九條規定:“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號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號為當事人,但應同時注明該字號經營者的基本信息。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而本案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謝某、實際經營者為李某,也就是出現了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情形,加之李某招聘你時是以受謝某委托的名義,并沒有言明自己是實際經營者,謝某也沒有以任何方式提醒你關于他與李某之間的關系,你依據營業執照上登記經營者為謝某,自然屬于有理由相信李某系受謝某之托,而《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即謝某必須與李某共同承擔償還你欠薪的責任。
(江西? ?顏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