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各級政府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的橋梁和紐帶,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江西省歷來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多年來,結合各地實際,采取有效措施,開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一、近年來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情況
1.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歷程
近年來,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經歷了數次改革。主要體現在:一是省、市、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方面。2020年年底,為進一步統籌農業技術推廣資源,江西省印發了《江西省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正式啟動了事業單位改革。省級率先整合了涉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6個推廣站及其他相關單位,組建為由省農業農村廳管理的副廳級公益性事業單位——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隨后,市、縣兩級基本參照省級模式將各專業站合并為綜合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部分縣還圍繞當地特色產業組建了技術服務中心(站)。二是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方面。改革前,江西鄉鎮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一直按照“綜合建站、‘三權歸縣和雙重管理”的思路建設和管理,2019年,江西省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意見》的精神,各地以構建簡約高效基層管理體制為目的,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鄉村治理與公共服務等機構進行了整合。
2.機構設置情況
改革后,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生了較大變化。具體體現在:一是省、市、縣三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方面。整合后的綜合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職能涵蓋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培訓和科技成果轉化等。內設技術科室,一般按行業、作物種類方式設置。由于改革是由市、縣自行擬訂方案,所以各地整合后的機構名稱、級別和職能有所差異,一些單位除了履行農業技術推廣的職責外,還需要承擔大量的其他農業農村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省、市、縣三級共有承擔農業技術推廣職能的機構187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27個、縣級158個。二是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方面。改革后,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被并入便民服務中心、農業農村辦公室、綜合執法大隊等部門;管理模式由“雙重管理、以縣為主”轉變為鄉鎮政府管理;法定職能轉變為“承擔大農口有關工作,包含農業農村、水利、林業、鄉村振興、移民安置等”;原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編制劃歸便民服務中心、農業農村辦公室、綜合執法大隊管理,人員進行了分流。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鄉鎮共有承擔農業技術推廣職能的機構1545個。
3.人員隊伍情況
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市、縣、鄉三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共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11133人。按職稱劃分,副高以上職稱1612人,占比14.48%;中級職稱3912人,占比35.14%;初級職稱4119人,占比37%;無職稱人員1490人,占比13.38%。按學歷劃分,研究生及以上289人,占比2.6%;本科生3723人,占比33.44%;大專生4263人,占比38.29%;大專以下2858人,占比25.67%。
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作用發揮情況
江西省在推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方面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
1.完善體系結構,建設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組織
從2021年起,江西省按照“堅持目標導向、創新發展、分類設置”的原則,開展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建設試點工作。一是重新界定。將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界定為縣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設在鄉鎮、服務多個鄉鎮、獨立運行、公益性與經營性融合發展、非法人性質(人事關系不變)的組織,主要承擔農業技術推廣和其他相關工作。二是重構體系。采取“1個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N個區域綜合(產業)站”的方式重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由縣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以掛點服務的方式參與管理或直接擔任區域站負責人,實行項目制管理,落實各級布置的農業技術推廣任務。三是重建隊伍。區域站在不增加編制、不設行政級別的前提下,由縣、鄉農業技術人員,特聘農業技術人員和社會各力量組成,同時依托項目對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
2.提升服務能力,夯實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基礎
多年來,江西省不斷堅持“爭取增量、用好存量”的原則,多措并舉,發展壯大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一是系統推進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計劃。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每年培訓基層農業技術人員3000名左右(含農業技術骨干450名左右)。同時,開展鄉村振興青年農業技術人員“培基”行動,支持基層青年農業技術人員進入大學進行在職研修,推動青年在實踐中成長成才。二是合力落實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定向培養計劃。從2014年起,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辦法培養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累計招收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定向培養學生2340名,已有1743名定向培養生走上了工作崗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后繼乏人的問題。三是穩步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從2018年起開始實施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聘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每年從社會中招募特聘人員1000名左右,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服務范圍覆蓋含脫貧縣在內的70多個縣,為補充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不足,促進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3.發揮部門合力,推動農業技術進村入戶
近年來,江西省不斷探索農科教協同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路徑。一是大力開展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從2018年起,先后開展了優質稻米、蔬菜、果業、草地畜牧業、水產和家禽等6大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覆蓋11個設區市的52個縣。通過創新機制,引導各單位發揮優勢、合理分工,集成熟化并推廣應用了一批重大技術,實現了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技術服務與生產需求有效對接。二是合力推廣農業主推技術。通過不斷拓寬主推技術的遴選范圍,確保了大而廣的技術得到有效推廣,小而精的技術也得到挖掘。同時,壓實技術依托單位的責任,強化各單位的橫向協作和各地區的縱向聯動,發揮示范展示基地、科技示范主體等的引領帶動作用,確保了全省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每年均超過95%的目標。三是建立技術指導和產業幫扶機制。完善農業技術人員包村聯戶制度,組織定向畢業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對接聯系1~2名科技示范戶,開展技術指導;安排定向畢業生加入縣級技術團隊,參與對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業幫扶;引導定向生常態化開展農情、民情的收集和反饋,幫助農民群眾有效解決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4.借助改革之勢,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
為探索新時期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新方式,江西省先后在8個縣開展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各地積極探索公益性推廣和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的模式,支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在履行好公益性職能的基礎上,為新型經營主體、專業化服務組織等提供增值服務并獲取收益;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定向委托等方式參與全程農業技術服務;在推進融合發展過程中實行雙向選擇、簽訂三方協議,制定了取酬標準、績效考核等可操作的標準和細則。
三、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趨勢、面臨的短板與制約
1.推廣體系銜接不暢,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難暢通
改革后,市、縣兩級的農業技術推廣專業站被合并,專業化的縱向聯動關系被打破,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壓力傳導效應下降。部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合署辦公,部門之間在人員、業務上有交叉,導致一些工作很難由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獨立完成。同時,改革后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被并入便民服務中心等部門,機構和人員“兼業化”嚴重,技術推廣工作在鄉鎮一級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公益性推廣服務職能未能充分發揮。
2.推廣隊伍結構不優,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越來越少
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分配制度改革以來,受編制等因素影響,鄉鎮涉農科班出身的農業技術人員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補充,近年來培養的定向畢業生因歸鄉鎮管理,大多數實際從事鄉鎮工作。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年齡老化、結構斷層、專業水平低等問題不斷凸顯。據統計,在縣、鄉兩級農業技術人員中,30歲以下的僅占10.3%和21.7%,45歲以上的則高達62.1%和51.9%。同時,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中有中、高級職稱的人員比例也非常低,特別是這次制度改革后,便民服務中心等部門以管理崗位為主,專業技術崗位占比低,更進一步壓縮了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的晉升通道。
3.服務模式老化嚴重,經營性服務市場潛力有待大力挖掘
隨著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不斷變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供給主體正悄然發生變化,江西省雖啟動了改革創新試點工作,但適應新形勢發展需求的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與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同時,由于各地紀檢監察部門對融合發展認可度不一致,部分試點縣推進試點工作的約束性因素較多,導致農業技術人員參與市場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渠道不暢通,市場化服務組織或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購買服務的形式還停留在小范圍的試點階段。
四、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思路與重點舉措
下一步,江西省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要穩定隊伍、提升素質、回歸主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以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為主線,以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樣板為載體,提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效能,強化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履行公益性職能意識,推動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1.繼續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創新
堅持“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改革建設思路,繼續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力爭試點縣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公益性服務功能,探索機構改革后鄉鎮管理體制下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新模式。擴大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建設規模,創新組織形式,規范平臺運行運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機制和模式。
2.穩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隊伍
完善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培養機制,持續實施定向培養計劃,吸引具有較高素質的青年人才進入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加大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力度,按照“分級、分類培訓”的原則,對在編在崗的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青年農業技術人員“培基”行動,對青年農業技術人員開展精準培育,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聘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支持方式,在有需求的地區招募一批特聘人員。
3.引導農業技術人員回歸推廣主業
繼續完善農業技術人員包村聯戶制度,持續引導定向生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參與產業幫扶;積極構建以“專家定點聯系到縣、農業技術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加強考核督導,引導農業技術人員逐步回歸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主業。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吳成彧? 郵編:330046;江西省農業農村廳? ?劉凱? 范利? ?郵編: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