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家住福州閩侯的陳依伯出門路過隔壁王大姐家的菜地,在她的推薦下,陳依伯花122.5元買下了70斤芹菜。拉著70斤芹菜的陳依伯來到某蔬菜批發商行,以每斤1.95元的價格將芹菜都賣給了蔬菜批發商行,賺了14元。當天,某便民超市從該商行采買了一批果蔬,其中就包括陳依伯賣的部分芹菜。
隔天,當地市場監管局在日常監督執法中,抽檢了該超市的這批芹菜,經送檢,發現毒死蜱項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要求,該批次芹菜檢驗結論不合格。
市場監管部門于2022年4月22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采納了陳依伯的立功表現行為,責令陳依伯改正并對其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4元,處以罰款5萬元。
一籌莫展的陳依伯沒有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也沒提起訴訟。因未主動繳納罰款,市場監管部門于2022年12月19日依法向陳依伯催告,督促陳依伯及時繳納罰款5萬元,并追加處罰5萬元。
經催告,陳依伯無力履行,市場監管局于2023年2月14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行政處罰及加處罰款等。
閩侯法院經審理認為,陳依伯并非職業菜販,系首次違法,案涉不合格芹菜貨值136.5元,獲利僅14元,金額明顯屬較小,其本人并不知曉銷售芹菜不合格,且案發后陳依伯能夠配合調查,如實說明不合格芹菜來源,積極舉報他人無照經營,具有立功行為,應當依法予以減輕或不予處罰。市場監管局作出“處以罰款五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處罰畸重。
且在行政程序方面,市場監管局于2021年2月8日予以立案調查,于2022年4月22日作出案涉《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已超過法定辦案期限,程序亦違法。故對市場監管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裁定不準予強制執行。
(摘自《福建日報》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