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杏茹 鄭丹



廣州石化為端牢能源飯碗、服務地方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明珠”一詞,自古被用來比喻珍貴耀眼的東西。南粵大地就有這樣一顆明珠,它就是中國石化廣州石化。
五十知天命,吾其達此生。成立50年來,不論市場如何起伏、環境如何紛擾,廣州石化自有一種定力——做黨和人民的好企業,讓“南粵明珠”更加璀璨!
什么樣的企業稱得上“黨和人民的好企業”?
“為黨負責、為民貢獻。”廣州石化公司代表、黨委書記田宏斌回答。
生來為國為民:從大化肥到煉化一體化
生來為國為民!
這是廣州石化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是50年來一直踐行的初心使命。
上世紀70年代,民生艱難。因為缺少農業資料尤其是化肥,導致我國農產品產量不高,沒有辦法端穩糧食飯碗。
作為當時的農業大省,廣東省亦是如此。毛澤東主席簽閱、周恩來總理親自督辦了13套大化肥,其中一套就落戶廣州。
1973年6月18日,廣州大化肥開始籌建。“全國各地一萬多名建設者以‘搶時間、爭速度、大會戰、拼命干的豪邁氣概,晴天頂烈日、雨天戰泥濘,夜以繼日、苦干大干。”廣州石化黨群工作部黨建專家王新忠把一個個難忘的奮斗故事收集在公司的文化手冊中。
在工程開工和建設的關鍵階段,廣東改革開放的主要開創者和重要奠基人、時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的習仲勛兩次到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廣州石化時名)檢查指導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廣州石化很重要,要建設好,還要兢兢業業管理好。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廣州石化,這可是我省的一顆明珠。”
習仲勛老書記的殷殷囑托,飽含著深深的期待,也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廣州石化人下定決心,要把囑托落實好,要把廣州石化建設成“南粵的一顆璀璨明珠”。
1978年12月6日和12月17日,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裝置分別一次投產成功,產出合格產品。
液體尿素從60多米的高處經過冷卻,凝結成白色顆粒,像雪花一樣飄落下來。“南國飄雪”的場面,讓在場的人歡呼雀躍。
凝結的尿素晶瑩剔透好似明珠,恰如習仲勛老書記的期盼。廣州石化將產品命名為“明珠”牌尿素,并注冊了“明珠”牌系列商標。
以大化肥為開端,廣州石化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時間行進到1999年。
總投資83.7億元的廣州市“特一號工程”廣州乙烯,建成僅僅3個月就虧損停產。國有資產面臨重大損失。
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統籌下,廣州石化將其兼并,并實現投料復產一次成功,使停產600多天的廣州乙烯重新煥發了生機。2004年,廣州乙烯扭虧為盈!
這是一個奇跡!
歷經一期建廠、二期擴建、“雙加”改造、兼并乙烯、冠德上市、惠州港碼頭建成、千萬噸煉油改擴建等一系列大建設大發展,現在廣州石化擁有原油綜合加工能力1275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22萬噸/年,擁有惠州大亞灣15萬噸級、30萬噸級深水泊位原油碼頭各一個,擁有29.9萬千瓦自備熱電站。
奇跡仍在繼續。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南粵明珠”要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廣州石化作為中國石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特大型煉化企業,將堅決服從服務國家戰略部署,自覺融入黨和國家大局,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積極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并在更好服務國家大局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田宏斌表示。
按照廣東省政府提出的“三個就地提升”(就地提升本質安全、就地提升環保質量、就地提升提質增效)和中國石化把廣州石化打造成為潔凈能源和轉型升級“雙示范”企業的發展要求,廣州石化正在實施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改造項目。在保持總產能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停用部分老舊裝置以及新建渣油加氫、重油催化裂解、催化重整聯合裝置等一批新裝置,建設園區化、集約化、技術先進、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的石化基地。
助力地方發展:為美好生活加油
東方風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
1978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在廣東省拉開。40余年風雨兼程,廣東省成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生動縮影。
在這片沃土上發生的歷史巨變,有廣州石化的身影。
改革開放起始之年,也是廣州石化大化肥裝置投產成功之年。化肥裝置投產后,累計生產了607萬噸合成氨、971萬噸尿素,從根本上解決了當時廣東省因缺少化肥導致的農作物單產低的難題,實現了“以工促農”。
糧食足則天下安。廣州石化讓廣東省徹底擺脫了每年靠“調糧”救濟的被動局面,為保障國家和地方的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為改革開放穩健推進提供了物質保障。
化肥只是“明珠”之一。
廣東省是全國能源和化工產品需求大省。作為華南地區重要的進口原油加工基地和國VI標準清潔燃料生產基地,“廣州石化心懷國之大者,秉承‘大企業要有大作為的責任擔當,自覺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每年向社會提供逾800萬噸汽煤柴產品和超60萬噸合成樹脂產品,為穩定油品市場供應和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能源引擎,為解決百姓衣食住行、實現美好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田宏斌表示。
在極端天氣和特殊時期,廣州石化更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華夏大地一“罩”難求。危急時刻,廣州石化挺身而出。
“我們僅用15天就籌建起熔噴料生產線,當年產出S1500等聚丙烯產品645噸,能夠生產約6.45億只口罩。”在廣州石化化工二部聚丙烯包裝倉庫,員工羅智浩介紹說。在他旁邊,一袋袋聚丙烯產品不斷被傳送帶從高處運送下來。
大企業要有大貢獻。廣州石化不僅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而且著力發揮行業龍頭和產業支柱作用,帶動產業發展。
2020年12月15日,廣州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一期項目投產,成為中國石化首家商業化運行的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
“我們利用苯乙烯裝置脫氫單元尾氣生產出純度達99.999%的高純氫。截至目前,累計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高純氫超過900噸。”廣州石化化工一部經理羅楊表示。
正因廣州石化能夠提供足量的高純氫,加上區內有較多的氫能應用場景,廣州市黃埔區計劃建設氫能產業園區,名稱暫定為“國際氫谷”。汽車廠商也聞“氫”而動。
“我們正在與現代汽車等企業商談合作,為他們提供氫燃料電池充氫服務,助力廣州和周邊城市打造氫谷和氫能源生態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發展。”廣州石化化工一部液體化工區域主管、氫能源工作室領頭人湯佳香展望未來,信心滿滿。
更可見的產業發展帶動力正在形成。“十四五”期間,廣州石化將投資近百億元,推進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改造,進一步拉動下游產業,新增就業崗位。
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
經濟責任在肩:創新爭優不止步
1月31日,在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石化獲得了2022年納稅突出貢獻企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企業兩項榮譽。
不止是2022年。
“投產以來,廣州石化累計營業收入10686億元,利稅總額超2000億元,另支付海關增值稅1204億元,一直處于廣東省納稅百強企業的第一梯隊。近5年,廣州石化累計加工原油5970.46萬噸,生產乙烯108.33萬噸,上繳利稅763億元,利潤115億元,全面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的各項任務。”田宏斌表示。
創效先鋒、納稅大戶是怎樣煉成的?
“要全力推進企業改革,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和動力。”田宏斌這樣說。
正視企業老、人員多、裝置小、負擔重的短板,廣州石化聚焦“做強基層、做優中心、做精機關”,瘦身健體,正式員工首次控制在4000人以內,人均勞效持續提升。同時,持續推進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激發全員活力。
“要做好生產優化大文章,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廣州石化計劃經營部計劃室主任陳曉龍認為。
持續實施“周優化、旬分析、月總結”的生產經營決策機制,不斷提升優化經營決策水平;抓好原料優化、生產過程優化、產品結構優化等工作,將優化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
僅在2022年,廣州石化通過優化原油采購創效超過1億元;開發了高熔板材料、低中高熔透明料系列產品等10個新產品,全年新產品專用料產量達52.79萬噸,占比81.9%,創效6000余萬元。
“確保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是實現效益的基礎。”來自廣州石化的大國工匠邱輝如是說。
以裝置安全平穩運行為核心,提高生產運行效能,用好工藝平穩性、設備完整性兩套管理體系,持續抓好工藝“四率”和標準化工藝管理,持續推進裝置對標達標和平穩率競賽,持續深化工藝報警與聯鎖管理專項治理,持續推進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持續開展“7+1”泄漏排查治理專項活動……廣州石化保證了裝置運行平穩率在中國石化所屬煉化企業中名列前茅。
“要激發科研人員活力,以業績論英雄,收入憑貢獻。”廣州石化技術質量部研發中心主任蘇彬表示。
2021年6月,廣州石化第一批揭榜掛帥項目張榜招賢。“聚丙烯三裝置開發生產無規透明聚丙烯產品”等3個“英雄帖”落在了年輕一代技術骨干的手上。
至今,廣州石化累計實施揭榜掛帥項目43個,涉及新產品開發生產、裝置高負荷穩定運行、安全環保等攻關項目,并取得標志性成果,其中10項已完成攻關效果的評級獎勵。
“我們還在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比如,未來我們可以與外部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科研人員可以入股,形成股權激勵科技創新的模式。”廣州石化副總工程師、技術質量部經理曾芳勇如是說。
說得精彩,干得更出色!
1號CFB爐連續運行555天,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催煙機連續安全運行1531天,創國內同類機組長周期運行紀錄;2021年,裝置LDAR檢測泄漏率0.09%,漏點修復率99.26%;加熱爐平均熱效率93.56%,為歷年最好成績……
五年來,廣州石化累計實施優化項目536個,創效17.42億元。
2018、2019年,連續兩年獲黃埔區政府經營貢獻最高獎勵;2019、2021年,兩次榮獲工信部重點用能行業(原油加工)能效領跑者企業稱號;先后7次被評為石油和化工行業原油加工企業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
創建和諧企業:發展成果與民共享
“那就是我們2020年底通車的石化橋。”
順著廣州石化黨群工作部部長、工會副主席溫勇軍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大型互通式立交橋路面筆直,車流穿梭。
對廣州石化的員工來說,這座橋不僅是一條上下班的路,而且是一條暖人心的路。
“其實,這座橋之前就有,改造過程中因一些原因8年一直未通車。員工們繞路到廠里上班要多花半個多小時。”溫勇軍說。
2019年初,廣州石化將“加快推進石化北路擴建”列入為職工解決的8件實事之一。2020年4月20日,石化橋臨時通車,當年11月恢復行人和小車通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生來為國為民的廣州石化,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廣泛開展“解決小訴求、凝聚大力量”工作為抓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
2017年11月以來,廣州石化共收到職工訴求5982件,已解決5964件,正在辦理18件,辦結率達99.7%。
2022年,這項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廣州石化開發了小訴求掌上信息系統,實現了區域、部門、公司三個不同層級處理過程和結果的公開。
“員工可以通過手機發送訴求,工會等相關部門會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或者回復。”贊嘆來自廣州石化化工一部工會干事龔金萍。
“‘解決小訴求、凝聚大力量工作是廣州石化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助力廣州石化連續7年榮獲集團公司黨建考核A檔。入選了《中國石化工會組織特色工作案例和優秀工作法》,并持續在廣東省工業工會系統廣泛推廣,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廣州石化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立寧說。
與此同時,廣州石化完善“七位一體”幫扶保障制度體系;持續開展“走基層訪萬家”活動,實現基層班組全覆蓋;健康小屋構建職工健康管理新格局,每年為職工提供健康服務2000余人次。“開設健康小屋,打造健康達人”入選《中國石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企業案例選編》。
“以人民為中心”,企業有溫度、組織有力量、職工有尊嚴,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管理生態,在廣州石化蔚然成風;事不避難、挺身入局、責任在我,人人爭當最負責任員工,在廣州石化花開遍地。
2022年4月29日,廣州石化熱電部電氣二區域加氫聯合崗位值班人員巡檢時,通過紅外成像記錄儀發現GM9202B泵電機軟啟動器電源側B相銅排溫度高達299℃,隨時有故障跳閘風險。員工揭虞軍、徐捍東迅速聯系管理人員并立即切換備泵運行,成功消除了一起裝置生產隱患。
一點一滴見初心,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溫暖職工的同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央企,廣州石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把發展企業、報效國家同造福人民統一起來,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踐行好“為國為民”的崇高使命。
2010年起,廣州石化按照中央、省、市和中國石化對“精準脫貧”工作的要求,共投入資金751.5萬元開展了三輪扶貧工作,彰顯了大企業的責任與擔當,被廣東省委、省政府評為“雙到”扶貧工作優秀單位。
傳承“明珠”文化:勇立潮頭敢爭先
什么是企業文化?
“有的企業,認為是想一些口號、標語掛在墻上。有的企業等同于領導藝術,一任領導走了換一個。廣州石化不一樣。”廣州石化黨群工作部原部長、三級協理員王連軒表示。
為國為民的先天基因、先行先試的地域文化、石油精神石化傳統的血脈傳承和競爭激烈的市場形勢,孕育了廣州石化的“明珠”文化——“生來為國為民”,牢記辦好“南粵明珠”的深切囑托,“做黨和人民的好企業”,承擔起“大企業要有大作為”的崇高使命。
“50年來,‘明珠文化一以貫之、一脈相承,不斷沉淀、不斷豐富,內化為全體員工的價值認同和行為規范,起到了內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田宏斌表示。
敢為人先,是“明珠”文化的重要內核。
當年習仲勛老書記鼓勵廣州石化“要有雄心壯志,廣州石化要走在前面”。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廣州石化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第一”——
國內第一家嘗試加工進口原油,中國石化首家實現可持續向香港市場提供歐Ⅴ98號汽油的企業,國內首個獲得碳標簽的煉化企業,中國石化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高純氫生產基地和供氫中心,中國石化系統內最早實行扁平化管理的企業……
真抓實干,是“明珠”文化的另一個內核。
“相比新建成的煉化一體化企業,作為一個50年的老企業,廣州石化存在大煉油小化工的匹配問題,優化提升難度較大。通過不懈努力,從2014年開始7次成為原油加工行業能效領跑者。”廣州石化總經理劉琤表示。
成為實實在在、名副其實的能效領跑“馬拉松”冠軍,廣州石化靠的就是真抓實干。通過節能指標責任化、資源利用集約化、降耗措施全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積極推進能效提升計劃實施。
“十三五”時期,廣州石化綜合能源消費量較指標值減少4.11%,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雙控”目標。2022年,煉油單因能耗6.79千克標油/噸,同比下降2.48%;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1.32%。其中,燃動能耗下降4.54%,累計回收利用熱量2.02萬噸標油,折合降低煉油綜合能耗1.67千克標油/噸。
星光點點,終成星辰大海。
壯士敢為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藍圖的鋪開,廣州石化作為中國石化在珠三角地區深入發展的重要支點,掀開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這顆“南粵明珠”將在新時代更加璀璨,為“端牢能源飯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