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國家發改委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特別是近年來,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出現了爆發式增長。2012—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均復合增速達到87.2%。尤其是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實現銷售688.7萬輛,同比增長了93.4%,市場滲透率達到了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這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由政策驅動型轉變為產品驅動和市場主導型,并全面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筆者認為,政策端、市場端和供給端三個方面同時發力并形成疊加協同效果,是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獨立爆發增長行情的內生動因。
在政策端,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大量激發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和相應規劃。它包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等宏觀政策,也包括在購置補貼,免征、減征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電費優惠,不限號限行以及免費停車和充電等微觀政策,還包括對傳統燃油汽車限號、限行等間接利好政策。更為重要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發展重點來推進實施。
在市場消費端,“雙碳”目標及其實施背景下,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節約并降低傳統化石能源消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會大眾的能源消費結構、交通出行模式等正在發生深刻變革,14億多人口的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催生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巨大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致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從萌芽期步入成長期,市場需求將處于持續旺盛的狀態。
在制造供給端,要推動我國汽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不斷推出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的新產品新服務,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整體依然延續快速增長態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4個月產銷量分別達到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與此同時,國家政府層面支持和配合新能源汽車產業和解決新能源汽車“補能焦慮”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等政策還在持續出臺。2月,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出臺《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旨在實現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達80%以及新增公共標準樁與新能源標準公車推廣數量比例達1:1。五一假期前夕,國家能源局、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切實做好節假日期間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節假日充電服務保障工作,持續提升全社會充電保障能力。5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強調加強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根據權威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分別達到3700萬輛、1億輛和2億輛,占國內汽車總保有量將分別達到10%、25%和40%。
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政策、市場和供給端持續發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加油站行業應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機遇期,加快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周志霞
徐東專欄
供職于中石油規劃總院,長期從事能源經濟、公司戰略、經濟評價和資產并購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逐步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政策端、市場端和供給端同時發力并形成疊加協同效果,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獨立爆發增長行情的內生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