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摘要:災害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工作極其重要,特別是災害事故現場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較多,容易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了更好地開展后續救援工作,相關人員要做好現場消防通信保障措施,通過構建穩定、安全、可靠的保障體系,方便救援人員更快速做出相關反應,也能進一步提高災害事故現場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因此,相關人員要結合災害事故現場的狀況確定保障標準,通過評估出現的影響因素及通信保障難點,給予必要的控制管理,提高現場通信保障工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保障
引言
在災害現場應急救援過程中,相關人員要不斷完善應急網絡通信功能,尤其是要構建更為穩定的通信網絡,為日常救援工作提供保障。因此,相關人員要更好地保障消防安全應急救援質量,通過運用消防通信功能,做好多行業、多部門之間的溝通工作。相關人員要建立起功能完善且穩定的通信體系,在保證應急通信功能的過程中,鞏固災害事故現場救援質量。
一、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內容及要求
(一)基本內容
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極其緊迫,尤其是地震、火災、大風、冰雹、泥石流等天氣不穩定,消防救援人員無法在災害第一現場、第一時間做出最為科學的判斷。為幫助救援人員快速獲取災害事故現場的相關信息,相關人員要做好通信保障技術,即在專業技術的支持下進行快速預測,了解災害事故現場的通信狀況。另外,災害發生時,可能會對部分通信設備造成一定損害,容易導致部分軟件運行異常、電子裝置處于無信號狀態或交通癱瘓現象[1]。因此,為幫助后期救援工作的開展,相關人員要保證現場作業的通信質量,通過動態、準確地獲取救援要求及災害報告,以便順利推動救援工作的開展。另外,相關人員也可利用軟件獲取現場的實景圖及音頻信息,快速得到作戰計劃及要求,以便更快速地進行多級調度、多級現場處理工作。
(二)通信要求
災害事故現場對移動站點、信號錄入及輸出的要求較高,具體如下:第一,相關人員要第一時間進行通信響應,在相關技術的支持下獲取救援信息,并將信息錄入至站點資源當中,有利于規避現場作業的安全隱患。同時,為保證通信質量,消防通信工作也要基于大數據、5G數據進行現場管理,為救援工作營造更充足的時間。第二,快速通信響應中,相關人員要準確獲取、預測災害現場可能出現的隱患,在救援支持中,系統可以快速運用相關軟件進行交流,獲取救援的現狀及救援人員的狀態。但是,如果通信響應速度不理想,一旦消防員收到的信息存在較大的延遲,不僅會降低救援效率,還可能危害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第三,高效協調溝通中,相關人員要快速恢復通信,為武警、交警、醫護等人員提供一定信息,以便節約救援工作的時間。
二、通信保障技術在大型災害事故中應用的意義
在常見災害事故處理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利用通訊裝置進行表現、反饋與說明,故需要通信設備本身具備敏感的信號源及較好的應急處理能力。由于多數災害發生較為突然,尤其是發生時間與地點無法預測,故對災害本身的影響較難預測。為了更好地進行現場救援,相關人員要合理使用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在快速恢復通信網絡的過程中,也能讓相關人員準確獲取現場的實施狀況,設立針對性的實踐計劃[2]。但是如果實際救援中出現救援信號不穩定、信息中斷或延遲過高,可能會增加整體的救援難度。因此,相關人員要通過保證通訊系統,在保證應急能力的過程中處理復雜地形災害的不利影響,也能鞏固現場救援效率。另外,在高效通訊救援體系的優化中,相關人員要準確、快速獲取救援當地的現場狀況,通過無線電與指揮員、消防隊員進行溝通,方便預測出災害事故的其他隱患及救援要求。
三、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保障的相關對策
(一)搭建應急專用衛星通信傳輸標準
為了更好地應對災害事故現場的安全隱患,相關人員要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消防通信保障計劃,通過準確、快速獲取應急救援衛星通訊網絡,并將災害事故現場狀況反饋至信息終端,有利于更快速獲取應急救援專用通道的資料及數據。由此可見,相關人員要規避通信線路堵塞的問題,通過利用衛星通信技術得到作業區域的圖片、視頻資料,消除災害事故現場信息不通暢的隱患[3]。具體來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相關人員要構建穩定的應急救援體系,通過使用視頻的方式在線直播、在線傳輸關鍵性的信息,方便將現場救援情況、災害事故的環境及生態情況反映至指揮中心,再由指揮中心下達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指令,有利于提高綜合行動、決策、統籌工作的精準性。第二,如果現場搭建通信系統時,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出現二次災害等現象而導致無線系統被破壞的情況時,需要相關人員第一時間申請應急救援,再由指揮部門開啟新的數據網絡,完成備用信號、備用通信網絡的搭建工作。第三,為了更快速地了解災害現場的救援進度,相關人員也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起溝通渠道,將現場作業情況反饋至指揮部門,完善搜救及信息傳輸。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也要做好通信網絡的覆蓋處理工作,在保證通信質量的過程中,修復通信網絡故障,也能促使關鍵信息在第一時間傳輸至后勤部門。第四,相關人員在災害事故現場配置單獨的指揮車輛,該車輛主要用于環境調研、信息獲取、指令傳送等工作,同時也能進行必要的衛星通信操作,能給予救援隊員關鍵信息。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立即與醫療、衛生、防疫、公安部門進行溝通,通過獲取各個救援人員身體的信號,對定位手環、緊急呼救器的信號進行在線分析,如果應急救援人員遇到危險,此類設備可以將險情信息反饋至指揮中心,并經過衛星標識出隊員的具體信息,包括其脈搏、心率、實時位置等,以便指揮中心派遣后續救援小隊對這部分隊員進行施救。
(二)建立專用消防應急通道
在現場救援實踐中,如果部分設備出現通信故障情況,需要相關人員第一時間重新建立專用的消防應急通道。應急通道可以利用擴音器、旗幟等方式予以警示,再使用聲波信號、短信等方式體現出災害事故現場的救援要求(短距離)。具體來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短波信號使用中,相關人員要確定各個救援小隊之間的距離,再將災害事故現場的關鍵信號反饋至指揮部門,也能夠為各個隊伍提供相關信息。但是,短波信號的應用成本較高,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尤其是現場救援受到強對流天氣、災害性天氣等情況時,會影響消防通信的質量及有效性[4]。因此,相關人員盡可能結合當地的救援情況、救援要求確定針對性的實際救援行動,降低短波通信的應用概率,提高現場消防通信保障的水平。第二,相關人員還可以利用超短波通信技術,該技術可以輸入、輸出30~300HZ無線電波進行信息傳送,由于超短波的波長較短,且超短波通信網絡頻段比短波的頻段至少高出10倍,故在雷達探測、移動通信過程的應用較為普遍。為了更好地反映出現場的實際情況,相關人員要做好基站的選擇與搭建工作,通過確定作業位置及高度,做好當地天氣環境的調研工作,降低其他因素對整體作業的不利影響。通過獲得災害事故現場的頻段、通信資料,再對不同網絡電臺的視距進行評估,降低現場作業中信號互相干擾的隱患。第三,應急通信網絡建立中,相關人員要確定應急網絡的搭建位置,通過確定山脊的方向特點,有利于消除信號被惡意阻斷的隱患。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也要結合超短波的頻段信號確定分級通信網絡,并根據實際救援信號抄送及處理不同的信號信息。比如可以向搜救、后勤部門提供相對獨立的通信網絡,對其他部門安排另外的無線電通信網絡,可以規避現場搜救過程被反復干擾的問題,穩固超短波網絡通信的質量[5]。
(三)規范使用多種應急通信技術
規范使用多種應急通信網絡系統,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穩定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通道,有利于更好地服務于消防通信網絡。具體來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相關人員要選擇信號穩定、傳輸能力強的網絡技術。通過利用自動化技術駕馭文字信息、語音信息和視頻信息,再將災害事故現場的運行狀況反饋至信號站點當中,有利于將相關信息在互聯網端口中進行分類。只有保證網絡信號的穩定性,并在5G技術的支持下保障正常的消防通信網絡,才能滿足現場作業的核心要求。如果部分區域無法使用5G信號,相關人員還可以利用4G LTE技術搭建Mesh網絡,通過環境保障消防通信需求,積極反饋有關消防的音頻及文字資料,保證信號傳輸的有效性,也方便在遠程端口中進行“可視化”管理工作。
2.基礎通信網絡搭建。相關人員要合理利用計算機技術、有線及無線通信技術,搭建起適合救援的應急服務體系,尤其要鞏固暢通的網絡環境,方便在人工智能、直播平臺的支持下進行語音傳輸、視頻通信等工作。在有線通信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要保證傳輸、接入信號的準確性,做好“110”“119”“122”的電話服務。如果求救者使用手機撥打了相關電話,也要盡可能保證綜合服務及通信質量,要側重對常規無線網絡、集群網絡、數據網絡進行優化。災害事故現場通訊受阻,常規性的通訊網絡無法正常使用,故需要利用基礎通信網絡、數據平臺、公共服務平臺以及信息安全監管平臺進行在線服務,保證硬件基礎設施的功能性。一般來講,常規移動數據平臺主要服務于在線通信技術,無線集群網絡可以為消防及指揮部門提供專業的信號及相關資料,無線數據網絡可以在線上傳、在線分享應急救援情況,方便應急中心進行“一體化”的管理。完成所有信號的錄入與管理后,相關人員可以使用衛星通信網絡直播災害事故現場狀況。
3.基礎通信網絡應用。相關人員要對數據庫、數據檢索單元中同類型資料及應急處理方法進行整合,在方便災害應急檢索需求的過程中做好基礎數據庫信息的共享工作,以期提高數據分享、數據交互、數據應用的質量。另外,信息檢索軟件應用中,相關人員也要使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反映災害事故的現場狀況,方便相關人員進行在線救援[6]。
4.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相關人員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圖像服務、遠程辦公服務、軟件集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技術支持。通過合理使用物探技術、3Dmax技術、3S技術進行事故現場生態環境的地圖繪制工作,給予指揮中心專屬的信號及數據。圖像支撐技術應用中,相關人員可以利用單兵傳輸系統、音視頻系統將信號傳輸給指揮車,再由指揮車通過通信衛星反饋至總指揮部門,以便進一步確定現場的信息狀況。在辦公支撐服務技術應用中,相關人員也要基于武警系統平臺開展專業工作,通過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中的需求,再根據現場消防工作的開展及管理重難點確定技術支持及服務方向,有利于為武警、公安、消防等部門提供更為安全、更為穩定的操作平臺,方便后續進行信息處理工作[7]。
5.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相關人員要從物理、通信網絡、計算機環境及數據安全出發,管理好基礎性的服務內容,同時結合現有的服務標準、服務內容給予必要的保障管理,方便在顯示器中呈現出關鍵性的數據資料、救援資源以及采集的圖像(文字、視頻)資源,而這些資源的保障基礎就是相對穩定的安全保障體系,從而提高信息、數據的有效性及準確性[8]。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災害事故現場通信保障技術的有效性,相關人員要建立起相對完整、系統、有效、穩定的通信保障體系。通過在線上、遠程管理支持下對現場作業的難點及重點進行評估,再以此確定符合標準的通信保障計劃,更好滿足各類安全隱患中的通信保障需求。另外,相關人員也要注意完善信息化通信保障網絡框架,通過利用相關技術進行在線管理,提高現場應急通信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徐蓮華.消防應急救援通信保障的信息化建設[J].中國新通信,2022,24(07):10-12+22.
[2] 朱利.大型災害事故現場消防應急指揮與通信保障方法[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5):122-123.
[3] 段斌.淺談跨區域救援行動中的應急通信保障[J].中國信息化,2021(06):61-62.
[4] 劉韜,馮勝.地質災害事故救援中通信保障措施和方法[J].中國信息化,2021(03):69-70+66.
[5] 張楨,高悅,王景麗,等.我國城鎮災害及事故現場應急通信需求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09):20-21.
[6] 譚炳文.淺談新形勢下消防通信保障如何進行新職能的轉化和作用發揮[J].中國新通信,2020,22(08):5-6.
[7] 房凱.重大災害現場消防應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_blank"[J]. 中國新通信2020,22(21):17-18.
[8] 李小銳. 探究大型災害事故現場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