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孫愛臣 王桂玲 任倩倩 王丹
1臺兒莊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棗莊 277400;2棗莊市立醫院外科,棗莊 277100;3臺兒莊區人民醫院外科,棗莊 277400;4臺兒莊區人民醫院心內科,棗莊 277400
冠心病是臨床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多發于65 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并主要以心絞痛、胸部壓迫、呼吸短促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象[1-2]。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數比例開始逐年攀升[3-4]。據相關臨床研究調查顯示,較2017 年相比,該疾病患者的人數比例已同比增長13.26%[5]。而針對此類疾病患者,臨床主要通過藥物與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并聯合相應的護理干預進行輔助,以此提升治療效果。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干預模式逐漸體現出了部分局限性,例如護理內容單一、護理細節不連貫、預后效果不理想等,雖能夠滿足患者基礎的治療需要,但無法做到綜合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6-7]。受此類原因影響,多維化個體護理干預模式開始逐漸應用。該模式主要是指對個體患者,實行由理論轉變為行為的多領域干預內容,結合王丹華[8]的研究可以發現,該護理形式對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效果。而為了進一步了解多維化個體護理干預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具體如下。
本次研究納入于臺兒莊區人民醫院2018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期間內收治的10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1)納入標準:①所有受試患者入院期間均以出現心絞痛、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表現,并接受超聲心電圖、冠脈造影等檢查,符合《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9]診斷標準,可確診為冠心病;②患者年齡≥65 歲;③患者預測存活時間≥6 個月。(2)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②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功能疾病;③合并呼吸系統疾病;④臨近3 個月內參與過相關臨床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按照1:1 的比例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可進行對比。見表1。
本研究經臺兒莊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239)。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當天對其進行常規身體檢查,明確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并以此為根據為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同時利用健康手冊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疾病基礎知識、本院治療流程、日常注意事項等。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予以相應的心理干預,穩定其不良情緒,確保其能夠充分配合相關治療措施的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予以患者對應的治療措施。待患者符合出院標準后,遵循本院相關制度,為其辦理出院手續,并由康復治療科護士叮囑復查時間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定期進行跟蹤回訪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態,如若存在其他情況,告知其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2.2.觀察組 采用多維化個體護理干預,干預時間為14 d。
2.2.1.心理維度 在患者入院2 h 后,由??谱o士結合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條件、精神狀態、個人認知等方面,對患者進行二對一形式的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同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增加精神激勵,主動鼓勵、表揚患者,同時由護士長負責整理近3 年內的成功治療案例,以多媒體短視頻的方式向患者詳細介紹治療效果及預后影響。并結合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態,為其設置一項固定的康復目標,如入院3 d 內完成冠心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入院1 周內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配合情況以及相關治療措施的完成情況等內容,由護士長負責向患者提問,??谱o士負責從旁記錄與考核,成績優異者可單獨為其拍攝視頻,公布于患者微信交流群內。在患者情緒狀態出現緊張、焦慮等劇烈波動時,責任護士可引導患者想象沙灘、草原、故鄉等讓患者感覺安全和放松的場所,排空思維、專注呼吸,隨后配合自我暗示,利用積極語言,如“我現在感到身體非常的放松”“我感到頭腦清楚,精神集中”“我感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非常舒適,病痛和不適都離我而去”,完成情緒放松訓練,持續10 min。
2.2.2.生活維度 由責任護士督促患者將作息時間調整為早上7 點晨起,晚上8 點準時休息,嚴禁熬夜,實時監督。將該組患者兩兩分組,幫助患者尋找康復同伴,建議其相互訴說主觀感受,分享治療所得。每間隔6 h 進行1 次體溫、血壓以及心率檢測,在患者病房播放輕緩音樂,派遣責任護士每間隔12 h 進行1 次病房清潔消毒,減少患者家屬探視,每日更換1 次患者衣物、床單等生活用品,同時用溫水對患者進行皮膚清潔,由責任護士幫助患者按摩按摩受壓部位與肢體拉伸。針對呼吸困難患者,指導合理擺放體位,以半臥位為宜,結合患者缺氧程度予以吸氧排痰處理,每日進行1 次,護理患者勤咳嗽,必要時可通過背部叩擊進行排痰。針對肢體水腫患者,可通過熱敷按摩的方式改善情況。針對便秘患者,可通過腹部順時針按摩與熱敷,改善便秘,必要時可采用緩瀉劑。
2.2.3.飲食維度 首先遵循冠心病患者飲食原則對患者進行專項,使患者充分認識到科學飲食的實際性意義。少食多餐,患者日常飲食以高乳鐵蛋白、高維生素、高膳食纖維的食物為主,例如豆制食品、牛奶、水果、青菜等。將飲食時間調整為8:00、11:00、15:00、19:00,嚴格控制每餐食量,禁煙禁酒,將每日食鹽量控制在5 g以下,每間隔1周,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體內營養含量檢測,結合實際開展細節飲食調整。
2.2.4.康復維度 由護理人員負責監督指導患者進行每日康復訓練,責任護士從旁陪護,訓練內容包括運動訓練與呼吸訓練,具體方法為:(1)運動訓練。護理1~3 d內,開展步行慢走,每日1~2 次,每次步行距離2 000~3 000 m,時間為30 min;護理后4~6 d,增加慢跑訓練,每日1 次,距離1 500 m,速度控制在40~60 m/min,護理7 d 后,開展走跑交替訓練,每日1 次,距離3 000 m,盡量在30 min 內完成。(2)呼吸訓練。參照國家體育總局編制的《健身氣功·六字訣》[10],進行六字訣呼吸功能鍛煉,即“噓”“呵”“呼”“呬”“吹”“嘻”6種口型,調整呼吸節奏與頻率,每日1次,每次持續20 min。
3.1.心功能 分別于入院當天與干預15 d時,使用床旁心電圖,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功能水平進行綜合檢測,檢測內容包括心率(正常參考范圍:60~100 次/min)、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正常參考范圍:35~50 mm)、左室收縮末期內徑(正常參考范圍:23~40 mm),并將兩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
3.2.生活質量水平 分別于入院當天與干預15 d時,使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 (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11],通過患者自評的方式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進行評估,該量表由美國學者Spertus 在1994 年研制,該量表包括的軀體活動受限、心絞痛穩定、心絞痛發作、滿意度及疾病主觀感受5 個維度,共19 個條目,各維度分值為0~100 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為良好,該評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557 1~0.932 3。
3.3.不良事件發生率 于患者入院當天至護理15 d內,參照《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12],將兩組患者的頭痛、嗜睡、心律失常等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記錄統計,并利用計算將其發生率進行對比。
使用SPSS 25.0 系統對數據中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通過標準顯著的方法得到P值,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對比(± s)

表2 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對比(± s)
注: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多維化個體護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50 50心率(次/min)入院當天89.67±5.34 88.92±5.48 0.69 0.490護理15 d后70.45±2.81 69.03±2.76 2.55 0.012左室舒張末期內徑(mm)入院當天67.40±3.24 67.51±3.46 0.16 0.870護理15 d后53.46±2.81 52.01±2.76 2.60 0.011左室收縮末期內徑(mm)入院當天55.28±2.06 55.35±2.10 0.17 0.867護理15 d后40.34±2.01 39.45±2.05 2.19 0.031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Q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SAQ 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預前后SAQ評分對比(分,± s)

表3 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預前后SAQ評分對比(分,± s)
注: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多維化個體護理;SAQ為西雅圖心絞痛量表
類別軀體活動受限心絞痛穩定心絞痛發作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時間入院當天護理15 d后入院當天護理15 d后入院當天護理15 d后入院當天護理15 d后入院當天護理15 d后對照組(50例)53.46±2.81 58.34±5.46 56.81±3.44 65.45±6.34 55.43±6.84 68.23±4.37 60.12±8.10 83.96±2.02 50.14±2.92 62.01±2.76觀察組(50例)53.19±3.02 61.49±6.43 57.30±3.19 68.35±7.26 56.01±7.39 69.84±3.06 61.25±8.37 85.26±2.75 50.38±3.01 63.42±3.19 t值0.46 2.64 0.74 2.13 0.41 2.13 0.69 2.69 0.41 2.36 P值0.645 0.010 0.462 0.036 0.685 0.035 0.494 0.008 0.687 0.020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33,P=0.037),見表4。

表4 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季節變化、年齡增長、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相關心血管疾病史都是誘發該疾病的高危因素[13-15]。目前,國內外均無法徹底治愈該疾病,僅可通過藥物、手術、日常干預等方式來控制患者病情發展[16-18]。而結合孫雪楓[19]、盧婧和劉志紅[20]的研究可以發現,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法能夠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優化治療結局,由此可見,高效的護理模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老年冠心病患者實行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其中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入院當天,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15 d 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與秦艷[21]、武玉紅[22]的研究結果相吻合,由此可見,多維化個體護理對改善該疾病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具有顯著效果。其原因在于,該模式能夠通過心理維度干預中的精神激勵、榜樣激勵以及目標激勵的方式,全面提高的患者的治療信心與積極性,降低治療難度,確保患者在生理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心理狀態也將得到大幅度優化,進而促進飲食維度、康復維度等干預內容的順利進行[23-24]。其中,飲食干預能夠將患者自身的調節與免疫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提高身體機能[25-26]。在此基礎上,聯合康復維度中的運動、呼吸功能訓練,能綜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發展,最終實現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理想目的。本次研究的第二項結果:入院當天,兩組患者的SAQ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15 d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SAQ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能夠充分證實上述觀點的正確性,且此項結果與劉瑩等[27]、蘇媛媛等[28]研究相一致,而結合胡薇[29]、王巧麗等[30]研究可以發現,其關于不良事件預防方面的研究成效,與本次研究的第三項結果具有極高的相似性: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15 d內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再次說明,該護理模式在保證患者心功能穩定與生活質量提高的前提下,對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也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多維化個體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明顯改善其心功能水平,綜合提高其生活質量,在此基礎上,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由于本次研究納入對象相對較少,可能與實際結果存在部分偏差,需在今后的相關研究中擴充樣本來源,增強研究的合理性。
作者貢獻聲明李晶:撰寫論文;孫愛臣:研究設計;王桂玲、王丹:數據采集;任倩倩: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