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 蔣秋煥 張茜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省護理醫學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產科,鄭州 450000
隨著營養學的快速發展,近些年營養支持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1-2]。營養風險或不足為產科常見現象之一[3]。孕前營養不足或過剩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導致極低體質量兒或巨大兒,增加產婦分娩風險[4],并且產后營養不足會對乳汁數量及質量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5]。產科護士作為與孕產婦密切接觸的人群,其營養知識水平及營養支持護理將對母嬰結局產生影響[6-7]。現階段產科護士由于對營養專業知識掌握不足,在科學飲食、均衡營養方面還有所欠缺,實施營養支持的力度尚不理想[8-9],導致產科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營養不良風險。為此,本研究對產科護士進行營養知識培訓教學,探究其對營養支持護理和知信行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醫院行營養知識培訓教學的產科護士42名作為研究組,另選擇2019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河南省人民醫院培訓前的產科護士39 名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7 名,女35 名,年齡24~45(34.81±2.53)歲;職稱:21 名初級,14 名中級,7 名高級;學歷:24 名專科,18 名本科及以上。對照組男4 名,女35 名,年齡23~45(35.17±2.41)歲;職稱:19 名初級,15 名中級,5 名高級;學歷:21 名專科,18 名本科及以上。納入標準:⑴產科在職護士;⑵有產科入職培訓史;⑶產科工作時間不短于2 年;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⑴規范化培訓護士;⑵實習或進修護士;⑶手術室、門診等其他科室護士。本研究經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即科室定期組織護士學習產科疾病等相關知識及最新指南,并定期考核。研究組實施營養知識培訓教學,具體如下。
2.1.成立教學小組 小組組成成員為2 名營養科醫師、2 名心理科醫師、2 名產科主任醫師、1 名產科護士長,組員職稱均為中級以上且有>5 年工作經驗。組員依據《臨床診療指南:臨床營養科分冊》[10],并查閱相關資料,共同設計營養知識培訓內容與方法,明確研究目的及內容,并經統一培訓以確保教學同質性。
2.2.營養知識培訓 教學小組對產科護士開展為期1 個月的營養知識培訓,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⑴理論教學。①線下教學:每周進行2 次集中現場教學,每次1.5 h,共8次。內容包括基礎營養知識、產婦孕期及產后營養風險篩查與評估、孕期合并癥營養護理干預等。在講解營養知識過程中列舉產科營養案例,并設置思考題,引導被培訓的護士進行討論分析,以加強記憶。②線上教學:組建微信群,每周上傳1 份詳細的教學視頻,并設置打卡機制。監督產科護士完成培訓,并在群中引導護士各抒己見,以及時發現并針對性干預因工作壓力導致的負面情緒,同時進一步完善培訓計劃。⑵實踐教學:教學前將全部產科護士劃為若干小組,每組依據規定情境分別選擇孕產婦、家屬、醫護人員等角色,按照提供的背景資料完成情景模擬,模擬完畢后培訓人員鼓勵大家發表看法,最終進行綜合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⑴營養支持知曉率:參照李堯等[11]的營養知識知曉問卷,制定適合產科護士的營養支持護理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基礎營養、產科營養、營養相關問題識別、營養不良護理4個方面,每方面共有10個問題,有6題回答正確即為知曉。1 個月培訓結束后由護士長組織產科護士進行自評。⑵知信行:參照許海琴和朱雁[12]的營養支持知信行問卷,以知信行模式作為理論框架,結合產科護士培訓特點,采用德爾菲法構建適合產科護士的營養支持知信行問卷,咨詢3 名營養學專家,并經3輪修訂而成。其中,知識方面共6條項目,每條正確、錯誤分別計1分、0分,滿分6分;信念方面共6條項目,每條自“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計1~5 分,滿分30 分;行為方面共6 條項目,每條自“從不”至“總是”計1~5分,滿分30分。1個月培訓結束后由護士長組織產科護士進行自評。⑶母嬰營養支持情況:于培訓前、后各隨機抽取產科單胎妊娠孕產婦100 例進行營養支持調查,比較兩組患者剖宮產率、新生兒體質量及巨大兒情況。⑷滿意度:采用河南省人民醫院自擬滿意度問卷評估培訓前、后各100 例孕產婦滿意度情況,該問卷包括基礎護理、營養支持護理、護理態度3個方面,每個評分0~10分,評分越高越滿意。培訓前、1個月培訓結束后由責任護士發放給孕產婦進行自評。
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結果。以例(%)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或Fisher 精確檢驗;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研究組基礎營養、產科營養、營養相關問題識別、營養不良護理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科護士營養支持知曉率比較[人(%)]
研究組營養支持知識、信念、行為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科護士營養支持知信行對比(分,± s)
表2 兩組產科護士營養支持知信行對比(分,± s)
注:研究組實施營養知識培訓教學,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人數42 39知識評分4.95±0.83 4.37±0.68 3.425 0.001信念評分24.81±3.75 22.96±2.27 2.661 0.009行為評分25.38±3.84 23.06±2.36 3.260 0.002
兩組孕產婦剖宮產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巨大兒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16.00%(P<0.05);研究組新生兒體質量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培訓前、后產科單胎妊娠孕產婦在兩組產科護士護理下的營養支持情況對比
兩組孕產婦基礎護理滿意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孕產婦營養支持護理、護理態度及總體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均P<0.05)。見表4。
表4 培訓前、后孕產婦對兩組產科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分,± s)
表4 培訓前、后孕產婦對兩組產科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分,± s)
注:研究組實施營養知識培訓教學,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100 100基礎護理9.14±1.38 9.05±1.47 0.446 0.656營養支持護理9.25±1.52 8.74±1.69 2.244 0.026護理態度9.06±1.68 8.45±1.41 2.781 0.006總體滿意度27.45±2.14 26.24±2.66 3.544 0.001
產科孕產婦既要科學合理飲食以滿足孕期營養需求,又要確保哺乳期提供優質且充足母乳以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故營養支持對產科孕產婦尤為重要[13-15]。護士作為臨床營養支持的首要實施者與觀察者,其營養支持的知識、態度及行為對患者營養管理具有關鍵作用[16]。因此,對產科護士開展營養知識培訓有利于為其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提供充足理論支撐,為母嬰良好結局提供堅實基礎。
李娟等[17]指出,對某院醫護人員進行營養規范化診療培訓可提升其營養知識水平,提高營養支持行為能力。許海琴和朱雁[12]對85 名腫瘤科護士進行營養培訓,發現培訓后護士營養支持知信行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患者喂養不耐受情況明顯減少,營養狀況得到改善。本研究中,研究組基礎營養、產科營養、營養相關問題識別、營養不良護理知曉率均比對照組高,表明產科開展營養知識培訓教學有助于提高護士營養知識水平。營養知識培訓中邀請知名營養學專家參與教學計劃制定與授課,以1 個月為限,針對孕產婦妊娠期、產后營養及孕期合并癥引發的營養問題進行教學,彌補產科護士營養知識欠缺,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培訓后護士可為孕產婦提供更加專業的有關營養支持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導孕產婦科學合理補充營養[18-20]。產科護士營養知識、信念及行為可直接影響孕產婦營養攝入狀況,其一言一行均對孕產婦營養支持發揮重要作用[21-22]。劉慧松等[23]報道,對ICU 護士進行營養多模式培訓可提高其營養知信行能力。本研究中,研究組營養支持知信行評分均比對照組高,與上述報道相似,提示產科開展營養知識培訓教學有助于提高護士營養支持知信行能力。分析原因,培訓后產科護士可更加熟練掌握專業營養知識,并且線上線下教學配合情景模擬可培養護士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積極學習營養知識,增強信念,進而在臨床工作中提供更加專業的營養支持行為,提升護理質量[24-25]。
產科孕產婦母嬰健康均與妊娠期營養情況有關,且對母嬰結局具有較大影響[26]。孕產婦營養不足可導致早產、低出生體質量乃至智力發育異常,而營養過剩則會增加妊娠期并發癥發生風險,導致剖宮產、巨大兒等,故對孕產婦的營養支持非常重要[27-29]。本研究中,研究組巨大兒發生率及新生兒體質量均比對照組低,說明產科開展營養知識培訓教學可為孕產婦提供營養支持,改善母嬰結局。這可能與營養知識培訓后產科護士針對孕產婦自身特點提供專業營養支持護理,包括各種食物營養價值、孕產期飲食指導等,并定期監測其飲食結構以便發現異常并及時進行調整有關[30-31]。此外,本研究發現,研究組孕產婦營養支持護理、護理態度及總體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提示產科開展營養知識培訓教學有利于提升護士營養支持力度,改善孕產婦營養狀況,從而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產科開展營養知識培訓教學有助于提高護士營養支持護理和知信行能力,改善產科孕產婦營養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